欢迎您访问马蜂窝被曝2100万数据有1800万造假,你认为它还值175亿吗?!

马蜂窝被曝2100万数据有1800万造假,你认为它还值175亿吗?

更新时间:2022-06-04 23:17:01作者:admin2

这件事情真的不好说他值不值,众所周知,175亿只是市场给他的估值,这里面水分就大了,牵扯到资本问题就不多说了。还是说说马蜂窝这种类型的网站吧,马蜂窝和穷游很象,穷游最早,马蜂窝可以说是模仿的穷游,他们都是攻略为主的,本身并没有什么产品可以换现,但是他们最大的优势是拥有巨大的自然流量,有流量在互联网的世界就能讲出很多故事,有流量就是卖垃圾也能卖出去不少,所以不择手段的去获取流量!每个评论对于网友都没有参考价值的网站,我觉得一文不值!也可以说是欺骗了我们!

估值170亿的马蜂窝,被指1800万条评论全是机器人搬运,平台充斥僵尸和水军,你怎么看?

谢平台邀请,问我怎么看,我想知道市场是怎么了,除了马蜂窝这样这样,我就不相信别的竞争对手不这样干,记得前不久好像小红书告大众点评搬运他们上的用户点评内容,对于这种行为,我第一反应是麻木,等缓过神来,才觉得真是猥琐至极。

细思极恐的商业套路。马蜂窝属于旅游服务业,在业内也算出名,竞争对手也是十分强大,携程、去哪儿、飞猪、艺龙。同行竞争想要和和睦睦也是不可能的,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这一辈子即使只想在原地踏步,也要拼尽全力,他们是旅游服务产业中的佼佼者,为了保住龙头地位,一方面要保护好平台的原有用户,还要不断吸引新的用户入驻进来。他们必须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把用户出门游玩所要遇到的问题,都要考虑到,出门在外,无非就是做旅游攻略,这其中包括了线路安排、餐饮、住宿。

的确需要一些游客出来贡献自己的游记,换位思考一下,作为有意愿打算出门游玩的用户,这些平台上的攻略对他们而言相当有吸引力。可惜,平台的游记并不多,平台就自己发力了,搬运竞争对手平台上的游记,我经常在各个旅游服务平台上看到同一篇游记,平台即使知道复制而来,也不会拒之门外,因为对平台有利。

除了搬运游记之外,平台雇水军搬运评论。这个就更过分了,服务业本就应该以服务和产品先发制人,既然搬运评论就能让商家好评如潮,商家就不需要花精力去做产品和服务,只需要出点钱雇水军就好了,要是平台比你更操心你的业绩的话,平台还给你搬运水军。很多人因为看了评论才进实体店的,最后发现并没有想象中的好,平台的公信力大概就是这么一点点降下去的。

很多人就会说,公信力降低了,平台最后是不是就做不下去了。这让我想到了历史书上的垄断商业时期。这些企业以强大的资本挤走同行,最后市场一家独大,自己掌握百分百话语权,这下就更不会顾忌消费者了,消费者又不得不用,只能吐槽吐槽,想想真的是一个糟糕的市场环境。

其实,这里面始终都出现的一个角色,但是我却始终不愿意提及——水军,他们可能就是太闲,想挣点小钱,看似不起眼的事情,实则助纣为掠,害人害己。

思来想去,互联网+传统行业仍然是在野蛮生长期,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另一个角色的介入,国家,仅靠平台自己监督自己真的是一个笑话,唯有法律制度的监督,才真正真实、高效。

从目前来看,马蜂窝还没有拿出有力的证据予以反击,给出的解释更像是自说自话,比如,马蜂窝称,点评内容在马蜂窝整体数据量中仅占比2.91%,涉嫌虚假点评的帐号数量在整体用户中的占比更是微乎其微。

然而大家关心的是评论造假的问题,因为评论才是对用户真正有用的东西。而马蜂窝所说的整体数据量,则包括了大量的用户数据、登陆数据、交易数据等,所以,这项辩白相当无力。

实际上,“抓数据”、“买评论”这种事情,业内人士都心知肚明,只是不捅破而已,放眼全国,哪个互联网企业在发展早期没干点这种事情?只是这次碰巧被马蜂窝撞上了,还偏偏在准备上市的重要节骨眼上。其实也不难理解,马蜂窝作为UGC平台,数据漂亮了才能拉到投资,刷数据不过是“正常”的运营行为,只是这次做得有点过火了,被人抓住了把柄。

但另一方面,马蜂窝很明显是被人针对了。正如前文所说,刷数据作为行业通病,大家都是很有默契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然而《估值175亿的旅游独角兽,是一座僵尸和水军构成的鬼城?》和《我承认,我们是有组织攻击马蜂窝的》这两篇文章却把这个问题曝光在公众面前。

但其自身的爆炸式传播也同样出现了水军的痕迹,比如说,参与转发马蜂窝事件新闻的微博几乎没有任何引爆点,但却获得了大量传播;转发量也从最开始的一路飙升迅速断崖式下跌;评论用语也高度相似。

所以说,在这个事件中,没有谁是干净的,也没有谁是高尚的。不过,行业通病被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或许有利于行业环境的净化。

为您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