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考难不难(生物,地理)!

中考难不难(生物,地理)

更新时间:2021-06-06 01:34:00作者:admin2

中考以基础内容为主,不难.
成绩是别人评价你学习情况的重要标准,所以要认真对待.但也要劳逸结合,保证睡眠,保证体力.
现在要做好集中精力全面复习,多记公式和单位,多看重要的范文(记住结构),多记概念,多做典型题目,单元测试题要复习一遍,找学习的弱点加强之.英语多看重要课文,熟悉词汇及用法.不要以一时的成绩好坏影响你的复习.不要为一些无为的事操心!
考试时一定要心细,先易后难,交卷前要反复检查,尤其是概念,定义,公式,单位,用语,标点符号等是否正确使用等.
最后冲刺时,一定要平常心.送你下面的留言,祝你成功!!!
眼下:放下包袱,平时:努力学习.考前:认真备战,考试时:不言放弃,考后:平常心.
考试结束后要认真总结,以便于以后更好的学习. 切记!

2007——江西中考趋势

  2007年3月23——24日,我们参加了在上饶召开的2007中考语文复习研讨会,会上市语文教研员田庞元先生,对我省近几年中考命题特点和今年的语文中考命题趋势作了分析与展望。现将与会心得结合有关网络信息整理如下,希望能对我县广大语文教师的中考复习有所帮助。
  中考命题的出发点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不是为了考倒学生,试题会符合学生的实际,突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通过中考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所以,中考命题是不为难学生,但会捅教学的痛处。比如,我们教师平时会忽略语法知识,那么2006年试题在22题中就牵扯到“单句”的概念。
  如果教师教学中没有渗透单句与复句的大致概念,学生就很有可能写成复句了。还有我们教师会忽略综合实践活动等,在试题中将会有意识地考查。中考命题的思路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杜绝设置偏题、怪题。
  中考复习最重要的是:认真领悟《江西省2007年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学科说明(大纲版)》,大纲本向课标本靠拢,吸收新课标的理念。2007年中考语文最明显的调整是:把往年的积累由12分降为10分,语言运用由10分增加到12分。其他的结构、内容和难度上与往年大同小异。
  针对这些,我们建议大家要认真研读课标和考试说明。与此同时,认真分析江西省往年的中考试题特点。下面就近几年的江西中考语文特点和2007年江西省中考语文命题趋势做一研析,以期抛砖引玉。第一大块:积累与运用部分(22分)一、积累部分(10分)(一)往年考查特点默写内容为大纲推荐的70篇古诗文。
  考查时要求学生不仅背诵而且能灵活地运用所学内容。考查的题型有记忆型、理解型、运用型(我省为了稳定情绪、鼓舞士气,一般会标出篇名。)、开放型,分值分配分别为6分、1——2分、1——2分、1——2分。所选诗句会六册兼顾,每册最少1分。只不过4——6册多些,特别是4、5册。
  运用型的内容大多在1、2册。(二)2007年趋势展望分值分配调整为4分、1——2分、1——2分、1——2分。可能会借鉴出现一些新题型,如联想题(如2005年第(8)小题,拼盘组合题(如2006年第(8)小题)、赠言题、手机短信、座右铭等形式。
  其他的与往年相同。二、语言和综合运用部分(12分)(一)往年考查特点考查学生在具体环境中运用语文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近三年我省语文中考关于语言运用部分的试题中,我们发现主要有这几种类型:文字修改、信息归纳、仿写句子、漫画图表、综合性学习。
  其中文字修改出现三次(04年4分、05年2分、06年3分),共9分,占30%;信息归纳出现一次(05年)共3分,占10%;仿写句子出现两次(05年2分、06年4分),共6分,占20%;漫画图表出现二次(04年6分、05年3分),共9分,占30%;综合性学习出现一次(06年),共3分,占10%。
  从中我们看出文字修改题是我省每年的保留项目。(二)2007年趋势展望一、注意非物质文化题(如06年第4题),将会进一步往深里去。二、向地域文化空间拓展。三、借鉴其他省市的出题形式,如同义词换用,拟写公益广告词,为某项活动拟宣传标语,概括漫画寓意,读表、看画谈自己的感受,拟写对联,配解说词,给材料写句子,综合学习与探究。
  在试题中渗透语法、修辞等知识(不直接考,但在组织答题时会运用这些知识)。第二大块:古诗文阅读部分(18分)一、古诗词阅读(6分)(一)往年考查特点在读懂上做文章。注重三种能力的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整体感知分析概括的能力,一定的评价能力。前两种占很大比例(60%以上)。
  具体体现为说出、知道主要内容和观点,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子的意思及作用,对文段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阅读体会,将材料中主要信息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解释材料中的形象、情感、观点、态度等。(二)2007年趋势展望诗词内容会尽量与同类型的课文相联系。对诗词所蕴涵情感的领悟只需局限在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对比、衬托、正侧面描写等。
  只需在背景知识的基础上从字面上理解,就可以了,不需根据课外的背景知识去挖掘深层次的内容情感。元曲一般不会考,因为大多数的题材不适合中考。不会出仿中考的赏析题,会控制好难度。可能出现的新题型有:指出诗词描绘的季节,用自己的话把诗句描写的情景改写成散文;在背景知识的基础上说说诗词的寓意,所咏之物的品质,阐明的哲理;用作者的情感观点举一例子等。
  二、文言文阅读(12分)(一)往年考查特点文言文阅读材料一般选取品味较高的传记性或叙述性文段,顺畅、浅显、字词紧扣教材是它的特点。考查学生利用注释,调动积累理解字、词、句的意思,了解文段的基本内容,评析文段的思想意义。注重考查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注重阅读中的理解和体验,渗透人文精神。
  题型主要有:积累运用型、诵读领悟型、概括提炼型、感悟体验型、品析评价型。 (二)2007年趋势展望比较稳定,不会有大变动。句间停顿主要是辨析某些字词的古今义或是句中复杂的句子成分的划分。在有把握的情况下,只管一刀切(划一竖线)。词义考查一定是课内学过的,频率高的,有根据的。
  句意(翻译)题会降低难度,意思基本准确就可以,意译也可以。文意题包括句子含义和概括分析内容要点,其中的句子含义一般指言外之义,解题中要注意意思是意思,概括是概括。第三大块:现代文阅读(30分)(一)往年考查特点我省的中考语文阅读试题重视人文内涵和教育导向,体现人文学科的特点,注重阅读的整体感受和领悟,重视对阅读个性化和独创性的解读,注重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考查,注重语言品味的考查,重视课外阅读积累的考查,内容上趋向综合性。
  设题主要从五方面入手: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一般考两篇现代文阅读,其中一篇必为散文阅读(或叙事,或抒情,或说理),另一篇在说明文与议论文中选择。(二)2007年趋势展望重在对考生阅读基本能力的考查,重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个性化表达,加强对考生在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方面的考查,淡化文体知识的考查。
  词句理解一般不考词典义,而考语境义。考查中进一步融入学习过程方法的考查,如05年做批注,06年摘选引读句。还比如可考读书卡片、听课笔记(记录)等,如再考做批注不会给示例。难度一般不会太大,只是一种引导。设题会注意段落顺序。答题一般是思维量大的,答案量小;思维量小的,答案量大。
  对语法、修辞、文体等方面的知识不做指认性考查,但这些知识在答案中要运用到。说明文侧重对材料的理解探究,拓展延伸。很讲究筛选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议论文会选择散文化议论文,如05年的《谦卑的人有福》。出现一些新题型,如从文章的材料还能论证其他什么观点,可反驳另外一个什么观点。
  拓展延伸注重辨证思维能力,思想认识水平的考查。第四大块:写作(50分)(一)往年考查特点从近几年的我省中考作文试题看,依据的还是教育部下达的《关于200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即主要做到两点:一是不设审题障碍;二是淡化文体。
  我省这五年的中考作文题主要有两种类型:话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其中话题作文出现三次(02年、03年、06年),占60%;半命题作文出现两次(04年、05年),占40%。此外,在别的省市中考作文试题中,还出现了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等。附:江西省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一)基础等级(40分)1、一类卷(34-40分):符合题意,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语言流畅,条理清楚,书写规范整洁,标点正确。
  2、二类卷(28-33分):符合题意,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语言较通顺,结构完整,书写整洁。3、三类卷(21-27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较明确,内容较充实,语句较通顺,层次较清楚,书写较整洁。4、四类卷(20分以下):中心不够明确,内容贫乏,语句零乱,结构散乱,卷面混乱。
  (二)发展等级(10分)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观点具有启发作用)2、丰富(材料丰富,形象丰满)3、有文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关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4、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想像奇特,有个性)(二)2007年趋势展望题型一般在话题作文与半命题作文中选择,有好的命题也会选择命题作文。
  从06年开始评分等级由基础等级(30分)和发展等级(10分)两部分组成,把语言表达突出了出来。将继续不设审题障碍,淡化文体。同时进一步向生活开放,引发学生的思考,注重情感体验,辨证思维,关注成长历程,关注生命,表现地域文化等。侧重表达思考,感受体验,引导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与体验,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命。
  鼓励自由表达。以上主要是对本次研讨会的信息做了一个整理,望能对正在复习迎考中的广大语文教师有所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