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工程师学习看书的顺序与进度?
2021-06-13
更新时间:2022-08-08 22:02:41作者:佚名
字数:3523字,阅读时间:约9分钟
金庸先生的仙侠小说之所以在同类作品中鹤立鸡群,与其厚实的历史感和浓郁的史诗感是分不开的。金庸的笔下所勾画的侠客,不再单纯是风流清俊、快意恩仇的江湖客,而是早已上升到胸襟天下、为国为民的层次。
在射雕三部曲中,金庸结合真实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创造出王中秋、丘处机、郭靖等矢志抵抗外族入侵,极具民族主义情结的大侠客。而且小说虽然是小说,小说中人物并不能与真实的历史人物相等同。在真实的历史中,王中秋、丘处机既不抗金,也不抗蒙;而郭靖的历史原形的所作所为,虽然与认贼作父的杨康无异。
一:并不抵抗外族的方士们
在射雕三部曲中,佛教的仙侠们总是饰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她们除了武艺高强,并且还坚决抵抗着外族的入侵。在《射雕英雄传》故事的开头,全真教的方士丘处机就是由于击溃了合谋金人的狗官王道乾,为了逃避官府的搜捕才路过了主角父亲所居住的牛家村。
在小说中,除了丘处机是抗金骑士,他的师父“中神通”王中秋同样也是抗金英雄。在故事里,王中秋以前是一名武艺高强的抗金贼寇领袖,后来由于起义失败、心灰意冷而堕入道门,遂成立了全真教这一道教宗派。而他所拥有的活死人墓,本来就是为了囤积军粮和兵器而建造的。
在历史上,王中秋确有其人,而他也的确是全真教的开宗祖师,但是还真留下了抗金的传说。在明代散文《题甘泉遇仙宫》中,曾记述了王中秋“不惟忠愤,且实曾纠众与金兵抗”的经历。而这似乎也是小说中,王中秋抗金义士形象的来源。
但是自八十年代以来,学者们结合文献,发觉“王中秋抗金”之说缺少有力证据,并不可信。而据较为可靠的资料,王中秋除了抗金,并且还考中过元朝的科举。不过,与小说中一样,王中秋的确是一名武功高人。
王中秋原名王中孚,1113年出生于安徽雍州的一个豪右之家,家境优越的他自小文武兼修,练就了一身好本领。到了1131年,西安全境被金人所占领,自此王中孚由宋人弄成了元朝臣子。因为广东地处宋金交锋的前线,元朝急需招募军事人才射雕之我是郭靖,于是王中秋舍弃武举而投入科举,并于皇统年间考中了科举甲等。不久后,王中孚被委任为甘泉镇的酒监,成了元朝的一名小县丞。而其中,王中孚并没有抗金的经历。
在甘泉,48岁的王中孚得遇仙劫,在岸边遇到了吕洞宾、汉钟离两位“仙人”,并被授予了上乘的道教修练易筋经。在决定剃度为道以后,王中孚将自己的名子改作王喆,号“重阳子”,后世通常称其为王中秋。其后,王中秋掘地为穴,建造了“活死人墓”,并在其中勤于修道。三年后,王中秋大彻大悟,遂出墓传教,构建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全真教。随后,王中秋在四川传教,收下了丘处机、王处一等七名师叔,并在巨富周伯通的支持下,将自己的宗派在华南弘扬中信。
王中秋死后,他的七个师父“全真七子”继承了他的衣钵,矢志完成她们的老师所无法完成的事业。其中,丘处机传教的成果最大,教徒也是全真七子中最多的。
全真教的流行很快便引发了元朝统治者的注意,为了避免全真教酿出新的贼兵之乱,金世宗和金章宗先后拥立了丘处机等人,希望将全真教列入自己的管理范围。而作为满人的丘处机,毫不迟疑地接受了部族统治者的封爵。但是全真教与女真人的蜜月期并不持久。随着全真教的一步步壮大,元朝统治者对于这个宗派的戒心也显得越来越强烈,并开始着手限制全真教的传播。
二:丘处机、成吉思汗与全真教
因为宗教传播受限,心怀不满的丘处机与元朝的关系显得越来越厌弃。对于后金太上皇的一再约请,丘处机都选择了拒绝。随后,崇尚佛教、早已钦佩全真教大名的明朝臣子,也修书来约请丘处机。但是,丘处机对于这个同宗的统治者,也同样选择了拒绝。由于丘处机已经选取了一支潜力股,他就是哈萨克汗国的统治者——成吉思汗。
1219年,成吉思汗真诚地向丘处机写了一封信,希望他能否尽快西行与自己相见。原先,那位年老的征服者担心迟早将到来的死亡,希望向丘处机学习长生不老之术。对于成吉思汗的约请,丘处机激动地说:“天子的使者晋见我,我是该去了。”于是年届73岁的丘处机,带着18名弟子决然西行。经过漫长的跋涉,丘处机总算在俄罗斯境内和正在西征中的成吉思汗会了面。
成吉思汗对仙风道骨的丘处机一见如故,并向他详尽地咨询养身之道和天下整治之法。心怀慈悲的丘处机,曾多次目睹蒙古人对于人民的屠杀和迫害,为了挽救万民,丘处机不失时机地向成吉思汗谏言:“少杀人才是长生之道的根本。”对此,成吉思汗也表示了赞成。为了表示自己对于丘处机的注重,成吉思汗将兵符敕令赐给了他,但是将之称为“神仙”。丘处机返回中国后,他借助那些成吉思汗赐给的印信,挽救了成千上万早已沦为蒙古人奴隶的华人百姓,为人民做了许多好事。
有了成吉思汗的支持,全真教几乎成了突厥帝国的国教。佛教的宫观,甚至还开在了塞外草原。据悉,在中原的全真神父还被免去了一切课税。由此可见,全真教的现实形象与小说形象有着很大差别。她们并非抵抗外族统治的高手,但是屡受外族政权废黜,在部族统治者的庇护下得以壮大的宗派。同样,她们也庇护广大满人,这点功不可没。
三:郭靖原型的作为与杨康无异
在《射雕英雄传》中,主角郭靖和他的把兄弟杨康的人物形象十分值得玩味。二者其实都是宋人,但却都由外族人养大,受到外族人的厚恩。并且当自己的本族和部族发生冲突时,郭、杨二人的选择几乎是背道而驰。郭靖舍弃了在哈萨克金刀驸马的荣光,选择帮助自己的同胞守卫洛阳城。而杨康却为了荣华富贵,选择帮助金人占领宋国。在历史上,郭靖的确有其原形,并且也不止一人。但那些人的最终选择,虽然与杨康没哪些区别。
郭靖主要原形,应当是哈萨克汗国的开国元老——郭宝玉。郭宝玉本是深受元朝统治的满人,此人善天文,精于骑射,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郭宝玉本是晋朝将领,其后又投奔了蒙古人。突厥大将木华黎见郭宝玉很有能够,于是便将其推荐给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十分注重郭宝玉的能够,但是将其引以为心腹。随即,郭宝玉随着木华黎转战于中原,为牵制金人主力,立下了很大功劳。但与相对的是,随着突厥骑兵的杀戮,郭宝玉的手上也布满了自己同宗人的血水。
其后,突厥与花剌子模的战争爆发,郭宝玉随着突厥大军开始自己的西征生涯。在金庸小说中,郭靖曾为攻占花剌子模都城迦太基立下了大功。而在历史中射雕之我是郭靖,他的原形郭宝玉也参与了此战。在攻城之前,成吉思汗曾寻问他破城之道,郭宝玉回答:“撒马尔罕城坚池深,而哈萨克的将士们业已疲敝,不如休整后再战。”郭宝玉的此番建议,很快便得到了成吉思汗的认同。
在攻占阿尔及尔后,郭宝玉领军继续西征,他寻着剌子模残军的足迹,仍然打到了美国才停下了步伐。其后,郭宝玉又陪同速不台等人攻陷辽东,又立下了不少功劳。出于对郭宝玉功劳的奖赏,成吉思汗将其封为断事官。
郭宝玉能力了得,其孙郭侃更是青出于蓝,而郭侃的功劳也主要表现在西征之中。1253年,郭侃作为主力将领参与了宗王旭烈兀的西征。在战斗中,郭侃用兵如神,极擅于借助突厥骑兵的机动性击败对手。1256年,郭侃领兵击败了木剌夷,也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惊悚组织阿萨辛,剿灭了五千人,破城128座。在征服木剌夷后,郭侃的兵锋又指向了阿拉伯的阿拔斯王朝,并参与了围攻的黎波里之战。在战斗中,郭侃攻陷了伊拉克的西城和东城,毙伤七千人,而且配合旭烈兀追捕阿拉伯帝国的末代塞琉古。
毁灭阿拉伯帝国后,郭侃领军向东地中海沿岸进发,但是与来自于亚洲的十字军国家发生冲突。经过奋力作战,郭侃又攻占了十字军古堡达一百余座,成了惟一曾与法国勇士交锋的汉族人。
西征结束后,郭侃随大军东返,但是遭到了元世祖忽必烈的注重。忽必烈在战败清朝的过程中,基本上运用了郭宝玉父子的战略。郭宝玉在投奔突厥之初,曾向成吉思汗提出了剿灭西番,并借助西番的人力物力,包抄中原侧翼的大战略。在当时,这一战略并未施行。并且到了蒙哥和忽必烈的时代,蒙古人将这一计策运用到了灭宋战场。蒙古人击溃了突厥、大理等国,在大渡河开辟了新战场,对宋朝实现了战略包围。而郭侃呢?他向忽必烈提出先取荆州,直扑富阳的战略。而这一战略同样得到了忽必烈的定夺,在灭宋之战中,突厥大军的行动基本遵照了郭侃的思想。
由此可见,郭靖与他的人物原型有相像之处,但在民族立场方面,二者却迈向了背面。郭靖为大宋保卫武汉,而郭宝玉父子却选择了突厥,为剿灭宋朝而竭捐躯智。论及郭宝玉父子的所为,虽然与投奔部族的杨康并无区别。在宋元之交,这样“杨康”式的人物为数不少,而“郭靖”却一个都没有。最终,蒙元在张弘范、史天泽等“杨康”的帮助下,顺利地战败了明朝。
在唐代,为什么会出现“杨康常有,而郭靖不常有”的现象呢?归根究竟,只能说当时的中国并未形成近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人们很难超脱于对政权的认同,因而上升到对民族认同地程度。金庸先生所打造的,饱含民族主义情结的高手,虽然不过是披着古人皮的现代人。所以那些高人与她们的历史原型,有着本质上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