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工程师学习看书的顺序与进度?
2021-06-13
更新时间:2022-11-06 20:03:57作者:佚名
啤酒界巨头之子,仅一步之遥,差点成为今年全球新晋“募资王”。
近日,百威英博集团旗下的百威亚太(01876.HK)正式启动为期7天的招股行动,原计划于7月19日在港交所上市,然而7月13日百威英博(BUD.US)表示,停止推进亚太子公司(百威亚太)在香港的IPO计划。
其原因主要是,“当前市场状况,公司没有在推进此项交易”。
1
4000亿港币百威亚太上市搁浅
这家“啤酒界的阿里巴巴”的上市信息,曾经一时引起市场的轰动。
一方面原因,百威亚太对于资本市场以及整个亚太地区啤酒市场来说,无疑是重量级选手。
作为啤酒界的“巨无霸”,若成功上市,百威亚太将成为2019年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IPO,也将成为仅次于阿里巴巴的在香港IPO的大型项目。百威亚太目前拥有百威、科洛娜、时代、贝壳、福佳、乐飞等国际品牌,以及哈尔滨、雪津、鹅岛、大雪、南昌等本土品牌。
据了解,百威亚太全球公开发售约16.27亿股,其中包括国际发售15.45亿股股份、香港公开发售0.81亿股股份,报价每股40至47港元之间,上市后的百威亚太的市值介于4239亿港元至4981亿港元之间。
图/招股书
另一方面,这家一天卖出啤酒16万吨的全球最大啤酒制造商,实现总营业收入546.19亿美元,却欠下高达1025亿美元的净债务,给百威亚太带来争议。
债务主要来自百威英博这些年“买买买”的支出。2000年,百威英博上市后开始大肆收购,其中包括福建最大啤酒企业雪津啤酒100%股份,以及全资收购哈尔滨啤酒。2016年百威英博又以790亿英镑,收购全球第二大啤酒制造商,这成为啤酒市场史上最大收购案。
据媒体报道,百威亚太“将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全数偿还结欠百威集团附属公司的贷款,以完成重组”。分析人士认为百威啤酒价格,百威亚太独立上市可以缓解之前并购带来的资金紧张。
然而,百威亚太的IPO大计近期被搁浅。7月13日,百威英博表示已不再推进百威亚太的IPO计划。
无论百威亚太上市与否,夏日炎炎,啤酒江湖的战事早已打响。
2
啤酒江湖格局:巨头盘踞
“中国啤酒市场呈现寡头垄断格局,一时难以被打破,因此,百威亚太上市与否对整个行业格局影响不大。”饮品分析师韩捷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啤酒市场之一,占全球啤酒销量的25%。我国啤酒行业自20世纪90年代起步,在2013年左右进入成熟期,市场竞争相当激烈。
“中国啤酒行业特色就是地域划分明显。”饮品分析师赵鹏说。例如某一款啤酒在四川、东北市场很受欢迎,在深圳、广东等南方城市就销量一般。青岛、雪花、哈尔滨啤酒都有这样明显的区域分布。
“我们一般喝青岛、雪花、纯生,比较清淡。”福建人小庄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而西北人李笑则是喝雪花勇闯天涯、百威。
“我们北京孩子基本上喝燕京长大的”,北京人张玉舟则表示。同是北京人的小吕说,“燕京、青岛、科洛娜、雪花勇闯天涯这些都是喝啤酒的时候比较常喝的。”
“从省份来看,2017年中国市场有70%以上的省份格局已定,出现了明显的胜出者。只有云南、湖南、广东、吉林、河南、江苏、江西7个省份处于胶着状态,最大龙头市占率也未超过40%。”广发证券食品饮料行业首席分析师王永锋表示,啤酒企业若想在其他龙头的优势市场,撬动一定市场份额,将会十分困难。
经过多年跑马圈地,中国啤酒市场基本被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百威英博、燕京啤酒和嘉士伯五家寡头垄断,雄踞一方。
“中国啤酒市场目前形成了三大梯队”,王永锋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第一梯队的五大啤酒企业(CR5)市占率在17年达到75.2%,第二梯队为区域性和地方性啤酒企业,第三梯队为地方中小型啤酒企业。”
在五家行业主导者中,可以划分为“三超两强”,三超为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百威英博;两强为燕京啤酒和嘉士伯。其中,“三超”占据啤酒行业市场份额高达59%,三超两强合计市场份额合计高达73% (2016 年数据)。
这五家啤酒企业占有率分别为:华润啤酒约 27%、青岛啤酒超 18%、百威英博约17%、燕京啤酒约 9. 5%、嘉士伯超 5%(2017年)。
五大啤酒企业之外,第二梯队的地方性强势品牌具备明显地域优势,主要表现为地方啤酒品牌在当地具备较高知名度、消费者忠诚度以及渠道商认可。例如:新疆的乌苏啤酒、河南区域的金星啤酒、广州的珠江啤酒等。
最后,啤酒市场中还存在一些产能较小的地方性小品牌,也就是第三梯队,这些品牌部分在亏损边缘,在日益上涨的原料成本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存在一定被淘汰的风险。
“总体而言,CR5垄断格局不会发生太大改变。”艾瑞饮品分析师赵鹏表示,“CR5企业将呈现此消彼长、动态均衡的状态,不会出现结构性的调整。”
在赵鹏看来,国内啤酒市场还是以中低端啤酒市场为主,在中低端啤酒市场中华润雪花占较大的市场份额,其他CR5之外的品牌也普遍处在中端和中低端;而在高端啤酒市场,百威一家独大,喜力占据一席之地。
3
变局
“我更爱喝威士忌,周围女生喝起泡酒和红酒,男生喝伏特加等烈酒,我跟朋友们喝啤酒还是不多。相比之下,我的父辈们还是爱喝燕京、青岛,也爱喝白酒。”在金融行业工作的小崔表示。
小崔的饮酒习惯不是个案,“葡萄酒、预调酒等品类渗透加速,品类质感满足个性化消费需求,替代效应明显。”赵鹏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我国啤酒消费主力人群是介于20至39岁的青壮年群体,不可否认青年群里,特别是90后的消费习惯有所改变。”
据《啤酒行业投资价格报告(2019年5月)》,1998年至2013 年全国所有省市啤酒产量年复合增长都为正,啤酒行业产量在2013 年左右见顶,突破5000 万千升,随后逐年下滑,2013年至2016 年大部分省市年复合增速为负,显示各市场渗透率普遍已经饱和。
中国啤酒行业消费量已经被充分挖掘,是个竞争胶着的饱和市场。
尽管面临主力人群消费习惯改变,在多名分析人士看来,中国高端啤酒市场还是存在增长空间和足够机会。
一方面,中国啤酒人均消费较低,存在显著增长潜力;另一方面,消费升级、城镇化以及餐饮消费多元化都推动中高端啤酒的消费。
“尽管国内啤酒市场还是以中低端消费为主,随着消费者习惯改变,精酿啤酒等高端啤酒将会有更多机会。”赵鹏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未来在消费者中高档消费偏好加速,以及啤酒产商主推下,预计中高档啤酒的占比仍将进一步提升。
“整体来看中低端啤酒市场未来发展会相对保守,不会呈现明显的增长,高端和超高端啤酒增长将是比较明显的。”杨岷峰表示。
根据数据统计,中国中高档啤酒(终端统计价格7元及以上/L)占比已从2011年的38.4%提升至2017年的60.9%。
低端保市场,高端创盈利。正是看到高端啤酒市场的未来前景,不少低端啤酒正在尝试布局高端啤酒。
本土品牌受限于品牌影响力和产品差异化,较少进行激进的品牌塑造动作,因此与海外高端啤酒产品线贴身肉搏并非良策,故而将主攻方向放在中端市场(如华润雪花勇闯天涯)。在这一档位培养大量终端消费者后,本土品牌通过渠道优势向高端市场的渗透(如华润雪花脸谱系列)。
“在消费升级和高盈利水平的驱动下,各大啤酒公司均力推中高档新品,抢占非现饮终端高档听装产品的市场,加强终端分销覆盖及陈列。”王永锋表示。
在他看来,过去各啤酒企业之间担心份额丢失在直接提价上较为谨慎,而目前行业CR5从2008年55.2%提升到2017年75.2%,龙头企业地位稳固百威啤酒价格,因此在2018年纷纷选择在各自优势市场提价,以应对包材、大麦等成本的上涨。
相应的,高端啤酒也在积极布局低端啤酒市场。
“百威英博、嘉士伯等海外厂商通常拥有较高的品牌声誉,故而将自身品牌定位高端市场,将本土品牌狙击在高端线以下。再通过旗下的本土品牌与本土厂商在经济档和中档市场鏖战。”赵鹏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赵鹏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