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工程师学习看书的顺序与进度?
2021-06-13
更新时间:2022-07-26 15:50:19作者:admin2
谢谢邀请!
要问《红楼梦》中四大家族谁家势力最大还有谁最有钱,这其实应该是两方面的问题。比如说势力最大的一定是最有钱的吗?我看不一定。那么,我们先来看一看势力大小。
书中第四回中其实说得很清楚,在门子递给贾雨村看到的那张“护官符”上明明白白的写着:贾家为公爵,而且占了开国八公之二,史家是侯爵,王家是伯爵,薛家称紫微舍人,这个算不上爵位,尤其是清朝的时候已经没有了这个官职,系作者杜撰。
所以,一开始四大家族的势力若真要拿来比较,显然是贾家大于史家大于王家大于薛家。
在古代,爵位是可以世袭的,但是,世袭之后往往会降等的。各家的降等情况不一。贾家的国公身份也就领了两代,从一代国公爷起到二代贾母之夫贾代善应该仍是国公爷,那是贾家最辉煌的时光,到了第三代贾赦,就成了一等将军了。一等将军是什么级别的爵位呢?我特地查了一下,清朝 爵位分为十二等,每等若干级。十二等大致可分为超品、品级: 超品: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将军。也就是说从公到将军是降了一等。但是,作者很有意思,他在介绍贾赦的时候,说他字恩侯。我们说曹公一向不随便起名,贾赦的名字告诉我们,可能原本贾家到了贾赦这一代还要降得厉害,但是,皇上开恩,还保留了他侯爷的身份,只降了一等。但是,如果要是细分,公爵本身又有三等,侯爵也有三等,这里就没有细说到底是哪等了。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史家,开国之初史家原来是保龄侯,后来又增加一门忠靖侯,可见皇上对史家的器重,相对于贾家的降等,史家是升了。虽然等级上没有升上去,但是从一门侯爷升至一府两门侯爷,这种荣宠怕是在和平年代很少有的荣耀。也就是说到了第三代,虽然贾家和史家同样是侯爷,但是一个降一个升,显然意味着趋势的不平等。
再来看看王家,王家原是伯爵,第五十四回赵姨娘为赵国基丧葬费的事闹的时候,提到说“你舅舅”,探春问到:“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那里又跑出个舅舅来?”所谓的九省检点,是指皇上指派统辖九省军事。作用是“出师征讨,诸将不相统一,则拔一人为都统制以总之。”出自于宋朝的官职,见《宋史.职官》。没有说跟爵位有什么关系,但是,一个“升”字还是说明得到了皇上的器重,是升官了。
至于薛家,那个紫薇舍人我总觉得作者有嘲讽的意味在里面。书中并没有说薛家人出身究竟如何。但是,我们从薛蟠字文起里面可能约略地推知作者所含的讽刺意味。历史上说韩愈“文起八代之衰”,是指夸他文学才能之高的。而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薛蟠,他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没有文化的人,形容一个瓜一条鱼都只会说这么大一个瓜这么大一条鱼,实在找不出词来形容。而书中所说的紫薇舍人,即中书舍的人话,其职是为撰拟告敕之专官,以有文学资望者充任。薛家的紫薇舍人,以薛蟠为代表的话,与这个职位的要求相去太远。参照薛蟠起名里暗含的玄机,不是讽刺又是啥?
所以,如果要对比说势力,以官职说话,贾家在降等,史家和王家在升,而薛家本就可能没有官职(我只是就小说而论,请不要与史实去对照,如果那样的话又另当别论)。
至于说谁家最有钱。这好像又是一个不太好比的问题。贾家在书中作为主体,我们看到他们的日渐萧疏,已经到了拿东西出去当的地步,贾母过一生日凤姐都挪不出钱来了。史家和王家不好说,按理说随着他们两家呈上升趋势,自然应该收入与之相增,不会有贾家的窘境。《红楼梦》第七十一回,贾母做寿,南安太妃上门,见到史湘云,南安太妃因笑道:“你在这里,听见我来了还不出来,还只等请去。我明儿和你叔叔算账。”这句看似简单的话看起来也大有深意的。一方面说明南安太妃跟史家很熟,来往密切,另一方面她跟史湘云也很熟,所以讲话才这么直接带着开玩笑的成分。试想一下,如果史家没落了,王公贵族都不愿意去接近他们,南安太妃还会说这样的话吗?也许史家在皇上跟前正当红呢,所以连南安太妃都跟着热络。所以说史家和王家应该不是不缺钱的。
那么薛家呢?我们知道薛家是经商的,自从宝钗和宝琴父亲去世以后,薛蟠和薛蝌兄弟就没有看出经商的才能来,再加上薛蟠这样的败家子处处捅漏子,动不动就搞个人命案,到处要花钱堵漏,家里有再多的钱财大概也经不起折腾,所以到后来,薛家的日子应该也是越来越难过了。
我是苏小妮,喜欢我的回答请点击关注和分享!
史家没落?薛家最富?四大家族?草率了。其实书里从来没有这个说法,贾雨村的护官符才看了一个开头,后面还有很多呢。
一、贾王史薛,天壤之别。
《红楼梦》被普遍认为是一部家族消亡史,其家族乃“贾王史薛”四大家族,四家族出身高贵,都是公侯豪富之家。但是最近读来,却越来越觉得不是这么一回事,这四个家族之间不仅不相平等,差距甚至还非常大,细思极恐。原书四家族出场是在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中,门子抄给贾雨村的“护官符”上: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宁国、荣国二公之后。共二十房分。除宁、荣亲派八房在都外,现原籍住者十二房。」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保龄侯尚书令史公之后。房分共十八。都中现住者十房。原籍现居八房。」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紫薇舍人薛公之后。现领内府帑银行商。共八房分。」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之后。共十二房,都中二房,余在籍。」
一眼望去,一样的富贵逼人。但是注解才是问题真正显现的地方。四家里,最为富贵的是贾家,一门两国公,且人丁兴旺。在第一回写甄士隐家时有朱批说,(甄家)本地推为望族,宁、荣则天下推为望族。是书中塑造的钟鸣鼎食之家的典范。更曾是书中暗写到的太上皇心腹,除了有爵位,还有军队的实职——荣国公贾源和儿子贾代善均以一等神威将军的身份领了京营节度使这个敏感官职几十年。
其次是史家,侯爵又兼尚书令,《红楼梦》中的官职都是真真假假,史家这个尚书令相当于宰相。所以二代荣国公贾代善娶了史家嫡系千金——也就是贾母——之后,两家于此文武兼备,是真正的强强联手。这也是贾家的鼎盛时代。值得注意的是,史家后来并没有没落,史湘云的叔叔又封了忠靖侯,一门两侯,显赫异常。再就是王家,伯爵。书里没谈王家袭爵的情况,按贾家爵位一代一降的情况,到第三代的王子腾,最多是男爵。但是王子腾的官职是当时四家族之冠,一出场就从贾家曾经任过的京营节度使升为九省统制,后来又升了九省都检点再到九省总督,一路步步高升。并且累上保本让贾雨村也做了大司马,参政军机。成了继贾家之后的第二个军方大佬。
最后是薛家,富而不贵,也没有爵位。由始至终只和王家、贾家有联系,和史家并无交集。薛公的紫薇舍人这个官职相当微妙,唐朝时是皇帝身边的秘书,但是应该只有六品,顶天了历史上最多四品。而且薛家前后最高只任过这一职位,并没有再升迁。这职位只能说明薛公是进士出身,薛宝钗说自己是读书仕宦人家不算是吹牛。但是官职不同于爵位,再高也不能世袭,何况也不是大官。薛姨妈没有诰封和敕封,元春省亲时需要特别邀请才能觐见,更说明姨父没有当官。秦可卿死时还为了好听买了个五品夫人呢。薛蟠这个五陵少年更不用说,读书都是闹着玩,官首先做不了,身上还背了人命官司被贾雨村造假文件说成“暴病而亡”,亮明真身都有危险,户部的差事恐怕也早弄丢了。人丁单薄,而且混了四代也没混到京城去,只是“金陵一霸”,在当地名声不太好。从护官符来看,其他三家都是显贵异常,薛家却比较突出挥霍体质。这就很奇怪了,薛家是怎么混进来的?
薛家和其他三家的联系,在于薛姨妈下嫁了薛姨夫。薛姨妈是王夫人的亲妹妹,伯爵的女儿。王家两位千金,姐姐嫁了荣国府二少爷,妹妹怎么嫁到商人家里去了?
我们来看看薛家那些年的奋斗历程:第一代薛公,做秘书一直做到退休,估计家里根基不深,缺少做官的条件和艺术,继续走下去也希望不大。所以他后来果断转型,把儿子——薛宝钗的爷爷——送到户部挂名,做了皇商。实际上皇商并不只一个,领帑银的大有人在。但是薛爷爷应该做得很不错,尤其是在此期间结识了一位大佬——王子腾、王夫人、薛姨妈的父亲,王熙凤的爷爷——县伯王爷爷。这两人的交集是怎么产生的呢?王熙凤夸耀当年自家接驾的盛况时说过,她的“爷爷单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的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可见当时王家还没有接手贾家武职,而是荣任国家海关总署署长,这也是为什么护官符上说“龙王来请金陵王”。但是管并不代表有,涉及到经营的部分,替户部经商的薛爷爷就派上了大用场。这单生意相当惊人,明清时的海关收入每年都有四千万左右,而且两代的官员都不怎么清廉,经常是交多少就要留多少。经过两家联手,大家都狠狠的发了大财。王家手头活络了上下打点,官运青云直上。薛家应该拿的是少部分,也直具有百万之资,更重要的是还迎来了薛姨妈,王薛两家升级为姻亲,结了秦晋之好,难解难分。又由于后来王家在四家里日趋升高的权势和地位,薛家也就一跃而上,施施然与众贵族豪门同列,三代之间完成了从普通官宦,到红顶商人,再到与贵族联姻的权贵阶层的华丽转身。
非常励志,相当感人。可惜教育没跟上,后继无人。薛姨父又不注意身体,一早嗝屁。大家虽说都在各寻出路,薛家却早一步进入风雨飘摇,复兴的希望居然完全系在一个小姑娘的身上。真是其兴也忽焉,其亡也勃焉。
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其实都是“飞鸟各投林”,大难临头各自飞。
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开始,贾家已经肉眼可见的在衰落,而且不可挽回了。很多人对贾宝玉恨铁不成钢,恨不得手伸到书里去,把他打去读书考试。实际上贾政最先的看法也是这样的,对贾宝玉既有疾言厉色,又常常旁敲侧击。但是贾家的人注定了再优秀也没有官做,也不能带领家族复兴。比如贾敬中了乙卯科进士,但是一直到老了都没有任何职位,干脆直接放弃,去道观修仙去了;贾政自小酷喜读书,看起来是家族的希望,打算从科甲出身,但是不知是没考还是没能去考,这条路没走通。贾代善临终之前拼上老脸和老命,强向皇帝请求,求来的结果却是儿子被赐了个主事的闲职,彻底堵住了科举之路。升任的工部员外郎,听着是不是很熟悉?——杜子美同学那个悲伤的仕途,不提也罢。而且后来被放学差,外派三年,去的是偏远流放地海南,回来依然不被提拔;再比如说突然封妃的贾元春,家里花耗巨资建省亲别墅,浩浩荡荡回来一趟,最后全家上下没有一个人获赏,政治资源更是吃了大鸭蛋。诸如此类,都说明了新皇打压和削弱旧贵族老军阀贾家的意图。贾家已像焦大一样,再有功劳也是不讨人喜欢,被疏远被削弱的人了。续书里搞的什么中兴,自欺都不行,更别说欺人。
史家比较奇怪,自从贾母嫁过来后就再也没有人和贾府联姻,平时除了史湘云看看贾母以外一概没走动。秦可卿出殡搞得那么轰动,连北静王都亲自来了,史家却只派了史夫人参加。好像有点躲着贾家的意思。还有个奇怪的事情是史湘云的叔叔史鼎在贾家没落的同时封了忠靖侯,《红楼梦》中带有“忠”这个名号的都代表新皇的心腹,和老勋贵贾家不对付,史家封爵必有缘故。
王家则是一路向北毫不停歇。王家和贾家联姻是在书中主角们的父辈这个时代开始的,这一时间段也正是王家崛起,贾家却遭遇盛极难继的关口。当然此时的贾家依然受先皇宠幸,是“四王八公”集团的核心人物。两家的关系,是贾家找到了一颗政治新星(和联姻林如海类似),王家傍上了顶级勋贵的大腿,其乐融融。后来贾家不知道是被迫无奈,还是感受到了危机,需要低调自保,把京营节度使这一官职转给了王家。贾家子弟们被朝廷疏离,一个个主动或者被动成为纨绔子弟。贾政最先还不懂这层,直到外放回来闲居之后,再也没有要求过贾宝玉读书。放学差前说得那样严重,回来并没怎么检查他的功课,只把大观园中的女孩子们吓得够呛,白白的帮贾宝玉抄了半天笔记。于此同时王子腾一路升迁,权利越来越大,他在贾家和薛家中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也越来越大。薛家不用说,本来就唯王家马首是瞻,此时又失去了和王家做生意的资格,更是棋子一样指哪儿打哪儿。贾家从王夫人开始,接着娶了王熙凤,后面又来个有王家背景的薛宝钗。整个荣国府,几乎成了王家的天下,红得让大家眼热。但是王子腾的活动范围一直没有离开四家,而且一直在追求与贾家深度捆绑。联系到一损皆损,一荣俱荣,现在赫赫扬扬的王家会不会也是走贾家先捧后杀的老路呢?
贾家的颓势已成必然,其他三家却未必甘心一同沉没,其中割裂得最清楚的是史家,最自以为可取而代之的是王家,最无可奈何但又因利乘便的是薛家。“四大家族”这个说法,原书里没有,本是批评派红学家陈觉玄老先生提出来,近百年间伴随主流红学一起被广泛接受的,大家已习以为常。而今如果能破了这些“常”,方能发现这些常态之中,并不像我们想的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