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工程师学习看书的顺序与进度?
2021-06-13
更新时间:2022-06-06 15:04:54作者:admin2
这个问题百度君会准确无误地告诉你第一个答案: 白石道人姜夔的词作《暗香》。
那么下面借悟空之口谈点自己对后一个问题的看法。按惯例先把这首词搬运过来:
《暗香》 宋·姜夔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伎肄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似乎没有哪一种花有此殊荣,被历代文人墨客吟咏不绝,在卷帙浩繁的咏梅之作中,姜夔的《暗香》、《疏影》以其高超的技巧、精致的韵律“独树一帜”,被南宋词人张炎誉之为词中咏梅词作中“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
显而易见,这两首自度曲的咏梅之作的词牌化自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句。其实自从这两句咏梅之诗联横空出世,暗香和疏影就此成了梅花的代名词,从这个意义上说,林逋的这两句诗才是当仁不让的空前绝后的咏梅诗词的标准。借用“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之论,姜夔这两首咏梅词作应属“二流企业做品牌”之类,但“且征新声”这种开创性的“微创新”使其在“品牌”之作中旗开得胜并一举独占鳌头,被誉为咏梅词绝唱亦不为过。下面单说这首《暗香》,有以下两个鲜明的特点值得称道:
通过“时空隧道”来回穿梭,站在过去和现在两个视角去状摹梅花这一作为“背景”的物象,以“梦想照进现实”式的“蒙太奇”手法的运用营造了情景交融的不同画面感,在短短的篇幅中呈现出莫大的格局和空间。上阙由“旧时”到“而今”,下阙由“正寂寂”到“长忆”,这种过去与现在之间的来回自如的切换,不经意间,热闹与孤寂、悲伤与欢乐的强烈对比的四个画面片段跃然纸上,梅花似乎在其中只是作为一种背景而存在。这种空间和时间上的精心布局,赋予了词作一种画面空灵但情感饱满的绝妙的错落有致的感觉,并由此整体上提升了整首词作意蕴,隐隐中有一种“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的韵味,与佛家所言的“凡所有相皆为虚妄”的妙境差可比拟,这是这首词作最值得称道的地方。这样手法在短短的词章中反复运用的确难度不小,但此词在这方面一点也不显得生搬硬套,实乃难能可贵,一举使这首词作整体艺术格调“更上一层楼”,让众多同类作品难以望其项背,仅此一点,“绝唱”之誉也并非言过其实,更何况此作乃自创新曲,所以从整体上看这首词“华而又实”,从抒发个人情感的角度来看,尽管只是“小情小调”的“小我”之作,但以其精妙婉约的风格还是令人耳目一新。
通过各种意向和各种色调的铺陈,行文过渡行云流水般顺畅自然,于平凡中见奇崛,以梅花为主线,暗扣作者对自身身世浮沉的感慨感悟和感触,其“若即若离”、“不即不离”但又“相依相存”的写法给人一种新奇的感觉,通过梅花的“香冷”衬托出个人情感上的“凄清”,达到了一种“奇妙的和谐”。这首词中所写道的“月色”、“玉人”、“竹外疏花”、“夜雪初积”等各种意向在写梅的诗词中屡见不鲜,比如元末明初诗人高启的“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这一句似乎更有韵致。但这首词中的借用典故来转折的这句“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堪称“神龙摆尾”之妙着,顺势而为过渡到“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起承转合一气呵成不动声色,此时的“瑶席”这种欢快氛围被“竹外疏花”那种“香冷”不合时宜地所侵袭,故词人用“但怪得”这句嗔怪的口气,这样的一着“明贬实褒”的笔法的运用很好地把词人的心绪表达的淋漓尽致。而下阙中“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以及“西湖寒碧”这几句,无论是翠绿(酒杯)、红色(梅花)、寒碧(湖水)哪种颜色“唱主角”,色调的冷暖与否只是一种表象,到最后总是通过“易泣”、“无言”等冷冷的笔触将之“点化”为凄清冷峻的情绪“挑大梁”。所谓“境由心造”,这首词之所以呈现出这样一种“奇妙的和谐”,与词人此刻的心绪是相通且密不可分的,写梅记事看起来着笔颇多,但“尽得风流”处还是字里行间依稀可见的词人自身的心境和心情表达,这才是这首词的“重中之重”的“焦点”之所在。
宋代骚人酷爱梅竹,白石咏梅之什颇多。《暗香》、《疏影》尤为有名。
张炎在《词源》中所说:诗之赋梅,唯和靖(林逋)一联(指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而已,世非无诗,无能与之齐驱耳。词之赋梅,唯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肆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1.白石先锋词人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姜夔当时便名重天下,但多次应试都未能考中进士,一生漂泊江湖,郁郁而终。
他被论为白石脱胎稼轩,变雄健为清刚,变驰骤为疏宕。姜夔是与辛弃疾并峙的词坛领袖,在文学史上有杰出的地位。浙西派词人把他奉为宋词中的第一作家,比为词中老杜。
姜夔小辛弃疾十四岁,辛弃疾对他也很欣赏:深服其长短句。颇负盛名的《扬州慢》是对扬州城在被金主完颜亮南侵洗劫之后的无限悲怆: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何其悲,何其痛。
而后,姜夔拜访父亲故人萧德藻,萧德藻在当时是和陆游、杨万里、范成大齐名的诗人,对姜夔的《扬州慢》颇为赏识。杨万里对姜夔的词称赏不置,曾作诗勉励:尤萧范陆四诗翁,此后谁当第一功?新拜南湖为上将,更推白石作先锋。意思是尤袤、萧德藻、范成大、陆游四位老一辈诗人之后,年轻人之中谁能担起重任呢?就要数张鎡(卜居南湖)和姜夔你们两位啦。
2.小红低唱经杨万里推荐,姜夔去到苏州拜访退居石湖的范成大,范成大对其一见如故,称其翰墨人品有如魏晋风流,两人结为忘年之交。
绍熙二年冬,姜夔到范成大家踏雪寻梅,一住就是个把月。临别之日,对姜夔音乐才能极为推崇的范成大请他度新曲以咏此梅,留作记念。于是取材于梅妻鹤子之称的林逋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自制出《暗香》《疏影》两首新词牌。范成大拿着词谱反复哼唱把玩,又叫来最擅歌舞的家伎小红配以乐器来了一段正式演出,音节和谐婉转美妙之极。
3.笛中梅花诗中咏梅的林逋,词中赋梅的姜夔,何以得到张炎的最高评价?脍炙人口的《卜算子 咏梅》何以居于前者之下?
个中深意不难品味。
林逋诗题中的山园,就是林逋在西湖孤山上自己种的梅园。他隐居在这个冷清寂寞而美不胜收的地方,二十年足迹不进城市,终身没有出来做官。自称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梅妻鹤子便由此而来。
<山园小梅>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而彼时的姜夔——时年37,在范成大居处,人生早已过而立之年,却只身一人,四处游历。词中清香幽冷的梅,寄托着作者无尽的情思。
《暗香》一词,以梅花为线索,通过回忆对比,抒写作者今昔之变和盛衰之感。从月下梅边吹笛引起对往事的回忆。那时,作者同美人在一起,折梅相赠,赋诗言情,境界何等幽雅,生活何等美满!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何逊而今渐老,笔锋陡转,境界一变,作者年华已逝,诗情锐减,面对红梅,却没有当年的辞采和文笔。正如作者所说:才因老尽,秀句君休觅(《蓦山溪》)。而今,他像何逊已渐渐衰老,往日春风般约丽的辞采和文笔,全都已经忘记。但是令他惊异,竹林外稀疏的梅花,竟将清冷的幽香散入他的卧席。
花木虽无知,却多情依旧,把清冷的幽香照例送入词人的室内,浸透着周围的一切,尽管你忘却春风词笔,却仍免不了撩起深长的情思,引起词人的诗兴。
词的下阕,写折梅寄远,无法传达,红花无言,深念玉人。江南水乡,正是一片静寂,想折一枝梅花,寄给那久别的玉人,可叹路途遥遥,夜晚一场积雪又遮断了大地。手捧起翠玉酒杯,禁不住洒下伤心的泪滴,面对着红梅默默无语,昔日折梅的玉人浮上我的记忆。总记得曾经携手游赏之地,千株梅树压满了绽放的红梅,西湖上泛着寒波一片澄碧。此刻梅花又一片片飘离,被风吹得凋落无余,何时才能重见梅花的幽丽?
西湖孤山的红梅,傲雪迎霜,幽香袭人,又似通人情,寄香冷入瑶席。
公元1193年(绍熙四年),姜夔大约三十九岁,他在杭州结识了世家公子张鉴。张鉴是南宋大将张俊的诸孙,家境豪富,在杭州、无锡都有田宅。他对姜夔的才华也很欣赏,因为姜夔屡试不售,曾经想出资为姜夔买官,但姜夔却不想用这种让人羞愧的方式进入仕途,婉言谢绝。
姜夔的词具有清刚幽冷之境,和梅花合而为一,词的创作虽与林逋《山园小梅》有关,但其境界却远远超林逋的诗作,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也不相类。林诗曲尽梅之体态(见司马光《温公诗话》),陆词借梅比喻诗人的品德,姜夔这首词却织进了个人身世盛衰之感。但写法上却不即不离,看上去,似咏梅而实际并非咏梅,非咏梅而又句句与梅密切相关,堪称佳作。
过垂虹
宋|姜夔
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
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一个读书人,坐在轻舟,吹着洞箫,如泣如诉;一个明艳照人的美女,正低低地唱着歌,那动人的吴侬软语,回旋在轻烟中。两岸的梅花,袭来阵阵暗香……这组画面,是姜夔为自己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