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工程师学习看书的顺序与进度?
2021-06-13
更新时间:2022-06-07 20:10:18作者:admin2
这个视频我也看了,一名救援人员哭泣着对到访的法国总统马克龙说,希望得到法国的帮助,并且说黎巴嫩是法国的儿子。当时的感觉五味杂陈,面对爆炸的惨状,希望得到帮助心情可以理解,但说黎巴嫩是法国的儿子,有点那个了,毕竟黎巴嫩也是一个主权国家。可是只要了解一下法国和黎巴嫩的关系史就不会再奇怪了。
法国曾经也是有过殖民它国历史的辉煌的,现在在中东、非洲等地区法国的影响力依然是很大的,法国自称是这些地区的“奶牛”。早在1860年,黎巴嫩发生了教派冲突,当时法国以欧洲的名义出兵黎巴嫩,结束了冲突,并且向黎巴嫩派出传教士,建立法语学校,经营黎巴嫩,所以,法国在黎巴嫩是拥有“解放者”的身份的,而且黎巴嫩法语是主要官方语言之一,很多法国人也定居黎巴嫩。在宗教、历史原因的影响下,黎巴嫩人民对法国的感情很深,所以,自认法国为干爹也就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了。
这次法国总统亲自去黎巴嫩,在黎巴嫩民众眼里就是来视察的,民众对法国好感颇多。法国二战后也灰心了一段时间,而且是成为了美国的小盟弟,然而,法国是有梦的,特别是年轻小伙马克龙上台后就提出了“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这是明显的和美国唱反调,并且和德国一齐成为了欧洲的领头羊,其实,欧盟的建立也是为了脱离美国的掌控。现如今特朗普对小盟弟们的态度让美国与盟友们的关系显现出冰霜,欧洲的法国也加快了和前殖民国的关系。黎巴嫩不大,人口只有610万,但是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这次发生爆炸的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港是重要的物资枢纽,贝鲁特港位于黎巴嫩地中海岸中部,是地中海东岸最大的优良海港,既是黎巴嫩的重要门户和货物集散地,又是中东商业、交通、金融和文化中心,同时又是东西方的连结点和出入中东的大门。
法国和黎巴嫩关系密切,黎巴嫩地理位置又如此重要,加上法国开始了自己的梦,因此,马克龙利用这次机会到访黎巴嫩无疑是有目的的。这个目的除了对伙伴表示关切,也是为下一步深入插足中东做铺垫。不过,法国的梦和美国的中东利益是有碰撞的,美国最关注法国的就是增加地区影响力,因此,黎巴嫩的未来通过这次爆炸,和法国总统的到访未必就会平稳安定。
媒体报道出来黎巴嫩救援队员自称黎巴嫩是法国的儿子不应该是几句情绪上的简单的话,说明法国对黎巴嫩影响很深,这也是马克龙亲自来的原因,不论什么原因,无事不登三宝殿,况且黎巴嫩正眼巴巴的盼着有人来帮帮苦难中的黎巴嫩,所以,法国总统的黎巴嫩之行对于法国来说很重要,对于黎巴嫩来说,最起码可以获得法国的物资支持,帮助黎巴嫩度过难关。黎巴嫩本来就是多灾多难,我们需要正面理解法国和黎巴嫩之间的关系,希望黎巴嫩人民能够度过难关,平稳安定的过日子。最后,为在这次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港区的爆炸中,罹难的人们表示深切的哀悼。
(以上是兔哥哨位个人观点,欢迎关注兔哥哨位,欢迎探讨评论,图片来源网络)
“黎巴嫩是法兰西的儿子”,该表述肯定出自黎基督徒,他们占该国685万人的1/3至40%,占人口60%以上的穆斯林估计不认可。
从历史看,黎巴嫩是伊斯兰与基督教文化的混合体黎巴嫩以腓尼基文化继承者而自豪。它的历史规矩与中东地中海沿岸国家一致,又有其独特性。
它曾被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征服,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一部分,后来在阿拉伯帝国版图近7个世纪,又归马木鲁克统治两个世纪,然后是奥斯曼帝国辖下的4个世纪,直至一战期间英法瓜分奥斯曼的中东地区,黎巴嫩与叙利亚一起归法国委任统治。
由此可见,欧洲天主教、东正教等在黎均有历史存在,伊斯兰教影响同样深远。至于其境内的基督徒,并非天主教马龙派一支,而是有至少9个派别。原因是从阿拉伯帝国统治起,这里成为以阿拉伯人为主异教徒(就是信基督者)的避难所。因为该国没有强权政府和强暴统治,宗教与文化多元一直维持,这种局面延续至今。
法国只是现代对黎巴嫩影响更大19世纪中期,奥斯曼接受法国等的政策要求,在黎巴嫩南北实行基督教区和伊斯兰教德鲁兹派分治。从此黎巴嫩、特别是北部成为中东商业、文化和时尚中心,法、美宗教团体在传教的同时,渗透教育、健康、慈善等社会文化领域。
一战期间的1916年,英法出台“赛克斯―皮克协定”,今叙利亚和黎巴嫩归法国委任统治。法国不愿黎巴嫩“归属”大叙利亚,维持黎巴嫩的“独立”地位直至1943年黎独立,1946年底法军撤出。
一个多世纪以来,法国对黎巴嫩确实保持特殊关系历史原因与宗教、文化的联系,使得黎巴嫩成为中东阿拉伯国家中唯一不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国家,法语同阿拉伯语一起为该国官方语言。
黎巴嫩中上层以讲法语、浸淫法兰西文化为荣,这既包括马龙派,也有其他教派基督徒,还有逊尼派穆斯林,哈里里父子就与法国政商界关系密切,时任总理的小哈里里被沙特“扣押”,马克龙一再施压斡旋“逼”沙特王储“放人”,小哈里里获释后第一站是巴黎而非贝鲁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