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工程师学习看书的顺序与进度?
2021-06-13
更新时间:2022-06-09 21:04:56作者:佚名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在苏轼在晚年总结自己的一生时,用调侃自嘲的语气评价自己这一辈子就是连续不断地贬官生涯,看似谐谑,但背后却隐含无限苍凉。
黄州是苏轼的第一个贬官地,“乌台诗案”让苏轼在狱中关了100多天,差点性命不保。
初到黄州之时,苏轼可以说是惊魂未定、情绪低落的: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从他在黄州前期所作的诗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内心的孤独寂寞、忐忑不安以及依然想保持高洁人格的心态。
有人说,苏轼的人格魅力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他如何面对贬官。
在黄州的四年贬官生涯中,苏轼面对突如其来的人生低谷,经过自我反思、调整,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精神突围,成为了那个往返于雪堂和临皋亭之间的,乐观、豁达、诙谐、温暖的东坡居士。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贬官至黄州,原本是朝廷作为惩罚苏轼的方式,可是苏轼在这里却活出了自己的“诗与远方”。
朝朝务农、参禅悟道、游历山水......苏轼的精神也发生了变化,也由于“乌台诗案”的影响,苏轼在这段时期创作了很多无关道德目的、无关使命责任的漫谈偶记。
《赤壁赋》、《月夜游江》、《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等作品就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
在《赤壁赋》中,虽然“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用“香草美人”常见的隐意表现了君国之忧思,但“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也流露出苏轼对于归返、隐逸之慕意。
苏轼的4首《渔父》
在苏轼黄州贬官生涯的后期,他创作了四首小品《渔父》,作品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歌唱百姓的世俗生活,用“饮”、“醉”、“醒”、“笑”四种丰富情态,书写了渔父“今朝有酒今朝醉”、怡然闲适、令人向往的自在生活。
《渔父·渔父饮》
渔父饮,谁家去。鱼蟹一时分付。酒无多少醉为期,彼此不论钱数。
捕鱼归来,渔父打算去喝酒,应该要去哪家喝呢?
用捕获的鱼、蟹,去酒家换酒喝。
根本不用考虑要换多少酒,喝酒要喝个痛快,一醉方休。
这些鱼、蟹到底价值几何,能换多少酒,酒家也不会特别计较,常来常往的老顾客和酒家之间也无需谈论钱数的多少。
在这首《渔父·渔父饮》中,渔父“酒无多少醉为期”的豪爽性格鲜活明朗,而酒家也是质朴和善。
渔父一定是经常光顾这家酒家的,才能有“彼此不论钱数”的交情,当然这其中也反映了当地善良、淳朴的民风。
《渔父·渔父醉》
渔父醉,蓑衣舞,醉里却寻归路。轻舟短棹任斜横,醒后不知何处。
喝醉了酒的渔父,披着蓑衣一路踉跄走路的样子像跳舞一样。
醉成了这个样子的渔父,醉眼迷蒙地寻找着回到渔舟上的路,最后竟然还找到了。
喝醉了酒的渔父,哪里顾得上短浆的小渔船呢,全凭它随意漂流着。
等到渔父酒醒之后,看看四周水面,竟一时不知道自己飘到了何处。
在这首《渔父·渔父醉》中,渔父醉酒后的憨态“蓑衣舞,醉里却寻归路”让人忍俊不禁,“轻舟短棹任斜横,醒后不知何处”的渔父就这样“ 随风飘飘 天地任逍遥”,一副遗世独立、狂放不羁的形象清晰呈现。
管它事事纷扰,只求一醉解千愁,就这样万事皆空地醉于天地间,随遇而安方可拥有达观豁达的胸怀。
《渔父·渔父醒》
渔父醒渔歌子张志和,春江午,梦断落花飞絮。酒醒还醉醉还醒,一笑人间今古。
酒醒之后,春光无限的江面上已经是正午时分。
半醉半醒迷离间,只见微风吹起片片落花如飞絮般飘舞着。
醒了会继续喝醉,喝醉之后还会酒醒,在醉与醒之间循环往复。
就将这人世间古往今来的功名利禄、悲欢离合全都付之一笑吧。
第三首《渔父·渔父醒》中,沉溺于“酒壶”这方天地之中的渔父,在“醉”与“醒”中,用自己的哲学观审视着这个世界,保持着自己超然世外、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
“醉”与“醒”真的是仅仅凭意识是否清醒的状态来判定吗?
很多时候也许真的是“醒着醉、醉着醒”吧。
无论是历史中朝代更迭,还是个人的兴衰成败,无非就像是“醉”与“醒”,一个个循环往复,更迭前行。
是非成败转头空,对于如白驹过隙的人生而言,真的只不过是笑谈罢了。
《渔父·渔父笑》
渔父笑,轻鸥举渔歌子张志和,漠漠一江风雨 。江边骑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
渔父对长空仰天大笑,轻盈的江鸥在江面上飞翔。
宽阔的江面烟雾弥漫、细雨迷离。
江边驰马飞奔的那个衙役官员,现在也不得不来向渔父搭借渔船,才能渡过长江向南岸而去。
《渔父·渔父笑》作为《渔父》系列的收尾作,抑扬取舍的寓意十分明显。
像翱翔在天空的“轻鸥”一样,渔父也是如此的超凡脱尘,自由自在。
而平日里颐指气使的“官人”,面对滔滔江水,反而没有办法,还不是要向底层的渔父借船渡江。
周旋于官场、仕途之中的追名逐利的人,与一个自给自足、自由自在的渔父,到底哪一种生活更舒适闲逸呢?
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而在苏轼笔下,他的选择已经清晰了然。
文人笔下的“渔父”
古代读书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他们所追求的理想目标。
但在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也普遍存在着一种矛盾,那就是入仕与归隐。
如果遇到科考失意、仕途不顺,或是时局动荡、生不逢时的人生逆旅,他们中的很多高洁之士,则会选择孔子说的那样“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他们选择退出朝堂,归隐江湖,用“清静无为”的心境让自己重获身心的平衡。
晋代陶渊明的“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让后世多少文人钦佩他摒弃尘俗功名,回归自然的选择,五柳先生也成为了“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早在屈原的《楚辞·渔父》和庄子的《庄子·渔父》中,渔父就以“和其光、同其尘”的道家智慧,呈现出高蹈遁世、独善其身的隐者形象。
几千年来,文人墨客们与渔父的“情感交流”从未停止,除了渔父的“隐逸”形象之外,在他们的“渔父”作品中,或悟禅机、或感意趣,而更多的则是刻画了渔父这一世外闲人的闲适与自在。
也许,正因为“所欲不得其所,所求不使其真”,自己所期待的事物与状态,往往在现实中无法实现,才使如此多的文人们对于渔父那种未见多美好、也未见多禅意,但却自给自足、自由自在的生活充满向往。
宋代文人创作的《渔父》源于唐代张志和的《渔歌子》。
张志和博学多闻,16岁进士及第,在经历“安史之乱”和母亲、妻子相继离世后,一直受到父亲“清真好道”影响的张志和辞官离家,修仙悟道,归因于山水,浪迹天涯。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在他留下的五首《渔歌子》中,他将渔父“隐逸”的含义淡化,对渔父的生活进行理想化的处理,结合迤逦的自然风光,将捕鱼人的生活和心境描写的如此令人艳羡,为后人留下了高远、澹泊、悠然脱俗、怡然自得的渔父形象。
诗人们笔下的渔父生活是如此轻松、惬意、怡然自得,渔父身上还有着道家隐士的仙风道骨、超然脱尘。
渔夫们甚至志不在鱼,而在于青山绿水间,与天地、花鸟对话的精神交流,是一种参透世事的放达与智慧,是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
在现实生活中,渔父处在社会底层,他们所从事的是很清贫辛苦的职业。
文人们争相赞美的渔父生活,其实更多的是身在“政治围城”之中的临渊羡鱼。
《红楼梦》中的《好了歌》唱得好:“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无论是寒窗苦读、求取功名而不得的苦苦挣扎,还是厌倦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身心煎熬,多少文人政客在“求不得,且放不下”中徘徊,在“仕”与“隐”中犹豫,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看透“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呢?
作为一名普通人,在逆境中寻找精神的释放,如若想活出自己的惬意,不妨学一学“渔父”的乐观与豁达。
就像词中那句“酒醒还醉醉还醒”一样,人生本就是起起落落。
有些事情求不得,那就放下,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保留精力,保持好心情,等待“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时机。
----------END----------
我是简秋,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