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工程师学习看书的顺序与进度?
2021-06-13
更新时间:2022-08-08 21:03:27作者:admin2
从三个实例探讨一下。
一、1992年,张学友参加TVB的台庆晚会。有一个游戏环节,是他和杜德伟分别做单杠引体向上,并同时交替接唱罗文的《明日天涯》。张学友臂力过人,轻松上去,坚持了好几句时间,杜德伟勉强支撑两句就掉了下来。重点不是臂力,而是张学友在这种全身力量都集中在双臂的情况下,声音依旧很稳,由于用了丹田气,颤音甚至比平时更好。
谭咏麟89浪漫演唱会。上半场有个和歌迷互动桥段。他用抛球的方式,选上台四名女歌迷,分别占据四个方位。然后再和每位歌迷合作表演一段迷你MV秀。
和前三位唱完后,最后一个妹子身材比较丰满,观众们的焦点也都集中到她身上。这首歌叫《最爱的你》,副歌部分音域很高,且盘旋不绝。
谭咏麟为了制造舞台效果,拉着女歌迷双双坐在地上。随着乐曲高潮来临,他居然躺在了对方的怀里。而此时正是全曲最高音处。
唱过歌的人都知道,躺着唱由于重力作用,喉头下坠,横膈肌也不好使力,要比站着唱困难许多。且看谭校长面不改色,气贯长虹,就这么半躺着完成了最难唱的后半段!
二、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人都能拍视频。许多巨星演唱会的片段也被网友上传。于是张学友现场“翻车”破音的场面频频被爆。
但任你如何搜索,也找不到一个谭咏麟演唱会上失误的视频。
我相信不是谭迷们有多大能量,可以删除不利于偶像的负面信息,而是真的找不到。
三、张学友比谭咏麟小11岁。前几年依然是两人举行演唱会的高产期。从各种现场视频可以看到,张学友依然气息稳定,举重若轻;而谭咏麟则有些力不从心,一些长颤音需要靠点头来辅助。
即使公平比较,翻出谭咏麟11年前与张学友同龄时的视频,也能看出这点:他在50岁之后,除了声线变化明显,气息控制已不在线了……大音量演唱尚可运用丹田气,当需要轻声,甚至气声时,很难完美融合喉头发音法。换句话说,那种年轻时头不动就能轻松唱出的颤音,要靠匀速点头才能“挤出”来。当然,也不排除这是一种“偷懒”的唱法,毕竟点头要比抖喉轻松多了。
而张学友在年近花甲之际,依然可以闭目陶醉,不动声色地唱出高质量的颤音。
举完三个小例子,可能大家更蒙了,两人各有优劣势,难分伯仲。那到底谁唱功好呢?
说到唱功,看不见摸不着,它只是一首歌曲的基本辅助工具,很容易被误解为能唱高音就是有唱功。诚然,那些发声科学、技巧炫酷、情感表达丰沛的歌手肯定属于有唱功的,大白嗓还谈什么唱功?
可是,你回忆一下罗大佑、李宗盛、尧十三、李宇春的歌,就会觉得唱功又不是最重要的了。前两者的制胜法宝:旋律、歌词、创作大神啥的咱就不提了,后两者几乎没有唱功,可尧十三的歌是少数能真让你哭的作品!至于李宇春则是靠经年积累的人气和舞台表现力就能年年春晚压轴。这些都是唱功之外的因素。
谭咏麟属于天赋异禀型,年轻时声音清澈,有金属质感。在他身上无谓什么头腔胸腔唱法,一切因歌曲而定,想用哪种唱法信手拈来。而且,他还录制了几张和乐队现场合作的录音室专辑,无后期修音,一气呵成!没有十足把握,是不敢做这种尝试的。
张学友某种程度上属于后天练就型。出道初期唱腔中规中矩,越到后来越放飞自我,唱腔上也恃才而傲,声线从浑厚变为薄利。这迎合了一些人对“唱功”的认知,觉得这才是歌神应该有的声音。
大部分人都是从《吻别》开始粉张学友的,而我恰恰是因为这首歌结束了对他的喜爱。原因无他,我是一个作品至上的人,不管你誉满业界或是无名之辈,只有作品才是王道,崇敬与舍弃之间,往往就差一首歌。
有不服的,可以听听谭咏麟比张学友早8年发行的同名歌曲,高下立判!高手间的较量,唱功可以忽略,听完两首《吻别》你就知道结果了。
综上所述,如果非要比唱功,年轻时谭咏麟要高于张学友;晚年的张学友则比谭咏麟唱功好。
首先,创作和演唱是两种不同职业,不能混淆。会创作并非就厉害过会演唱,各施其职。谭咏麟作为八十年代最颠峰的香港歌手,多首经典粤语老歌,可以说,在省港澳地区是脍炙人口,当年的谭咏麟是打遍天下无敌手。但谭咏麟缺点是曲风单一,唱腔也单一,所有歌曲都用同一种方式演唱。加上年龄较大,生于粤语区,当时的国语普及率低,他国语也不怎么好。张学友虽也是八十年代后期出道,到九十年代后来居上,崛起后不可一世,国粤语经典在华人社会流行传唱,所有曲风都能轻松驾驭,演唱技巧也更多层次,公认为华语乐坛歌神。其获得的成就,早已超过当年无敌的谭咏麟,一句: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邓丽君的声音,有风吹过的地方就有张学友的歌声,足以证明张学友的成就之高,这是客观事实。对于头条上谁高谁低,我认为各花入各眼,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偶像,但客观事实不能歪曲,没必要捧一个踩一个。谭咏麟确实是老前辈,按资格排行,比张学友高。以歌唱事业论,张学友又确实比谭咏麟发展好。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