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的多音字组词?
2022-06-18
更新时间:2022-12-10 04:45:24作者:admin2
Mark Knopfler及Dire Straits相关资料
“恐怖海峡”1976年组建于伦敦西南部的代特福德,该乐队出现在朋克音乐顶峰时期,但与这一运动没有什么共同之处,最后获得了主流摇滚乐队的称号。他们在全世界范围内销售了大量唱片,他们的成功主要归功于独具特色的、受迪伦影响的歌手和吉他演奏大师、乐队的核心人物马克.诺夫勒(Mark Knopfler,生于1949年8月12日)的吉他演奏。
诺夫勒28、29岁时才开始音乐生涯,在这以前他曾从事过两个职业(新闻记者和教师)。在这一段时间里他吸收了许多音乐影响[最著名的是鲍勃.迪伦(DYLAN,BOB)和J.J.凯尔]而且他的歌曲创作和吉他演奏技巧已完全成熟,这两个因素为“恐怖海峡”在早期得到各音乐团体的接受起了很大的作用。
诺夫勒与他的兄弟戴维(David,吉他手)和约翰.伊尔斯利(John Illsley,贝司手)联合以后,又将鼓手皮克.威瑟斯(Pick Withers)补充到演员阵容中,他们开始在伦敦小酒店联合组织中举办了一些小型演出。最后他们花了120英镑录制了一盘样带, 其中包括他们后来的经典歌曲《摇摆之王》(Sultans ofng),这首歌在伦敦电台节目主持人查里.杰尔莱的节目中播放过。结果各唱片公司蜂拥而至竞相与该乐队签约。1978年他们与Phonogram公司签约,录制了歌曲《摇摆之王》和一张唱片《恐怖海峡》,尽管评论家们对其华而不实的专家气派颇为赏识,但英国的歌迷对它都很不重视。然而这张唱片更和美国摇滚乐迷的口味,因此与当时从英国来的大多数唱片相比它更易用做电台歌曲播放。转眼之间他们手中拥有了一首风靡美国的歌曲和一张唱片。
这一成功也在别的地方重现,其中包括返回英国,在那里这首歌曲名列排行榜第9位,专辑名列第5。在此之后“恐怖海峡”很快成为国际上一支成就巨大的摇滚乐队。1979年出版的专辑《公报》(Communique)与前面那张唱片几乎毫无两样,也畅销全世界。这张唱片发行以后,戴维离开乐队开始个人发展。1980年第3张专辑《制作电影》(Making Movies),来自布鲁斯.斯普林斯廷(SPRINGSTEEN,BRUCE)的“E街”乐队的罗伊.比坦(Roy Bittan)给这张唱片带来更加清新的声音。《制作电影》在英美获得了相当大的成功,尽管评论界批评他们的音乐过于拖沓。但专辑仍然获得了金唱片,其中的《罗蜜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和《滑离》(Skateaway)成为电台和MTV中的热门歌曲。为了1980年的巡回演出,吉他手哈尔.林迪斯(Hal Lindes)和键盘手艾伦.克拉克(Alan Clark)也加入到该乐队中。
与此同时,马克.诺夫勒作为一位吉他演奏家所享有的声誉继续增长,他暂时离开乐队与鲍勃.迪伦和“斯蒂利.丹”(STEELY DAN)进行一些合作。因此隔了很长一段时间才于1992 年出版了第4张专辑《爱情胜过黄金》(Love over Gold)。这张唱片由诺夫勒自己制作,其销量比以往唱片都要多。专辑中充满了冗长和实验色彩的作品,单曲《私人调查》(Private Investigations)获得英国排行榜的死2名,并成为英国榜上的冠军专辑,而在美国成为金唱片。在这张专辑出版不久,特里.威廉斯(Terry Williams)代替了威瑟斯鼓手的位置。而此时的诺夫勒开始在“恐怖海峡”之外探索新的音乐途径,为电影配乐[电影《本地英雄》(Local Hero)、Cal和《舒适与欢乐》(Comfort and Joy)]并出现在范.莫里森(MORRISON,VAN)的专辑中。除了1983年出版一张EP专辑《池边扭摆》(Twisting By the Pool)之外,“恐怖海峡”在1983、1984两年间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偃旗息鼓状态,这期间,马克.诺夫勒为鲍勃.迪伦制作了专辑《异教徒》(Infidel),为蒂娜.透纳(TURNER,TINA)的复出专辑创作了一首《私人舞蹈家》(Private Dancer),给“阿兹台克照相机”(AZTEC CAMERA)制作唱片《刀》(Knife)。1984年春,乐队出版了双唱片《炼金术》(Alchemy》。这年底,乐队进入录音棚录制他们的第5张专辑,并增加了一位新的成员,键盘手盖伊.弗莱彻(Guy Fletcher)。专辑《情同手足》(Brothers In Arms)于1985年夏天正式出版,这是“恐怖海峡”的一张突破性的专辑,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其中的一首嘲弄音乐录像的单曲《不劳而获》(Money for Nothing)竟然在MTV电视台的推波助澜下成了热门歌曲,在美国排行榜前10名停留了9个星期并卖掉了900万张;在英国,这张专辑也是80年代销量最高的专辑。《生活之路》(Walk of Life)和《如此遥远》(So Far Away)使这张专辑在排行榜上停留的时间一直持续到1986年。为推广这张专辑,乐队举行了近两百场演出。随后,马克.诺夫勒为兰迪.纽曼(NEWMAN,RANDY)和琼.阿马特雷丁(Joan Armatrading)制作专辑,参加了埃里克.克拉普顿(CLAPTON,ERIC)的巡回演出,又与切特.阿特金斯(Chet Atkins)合作了一张专辑《颈》(Neck and Neck)。1989年,他组建了乡村摇滚乐队“诺丁山地人”(Notting Hillbillies),并于次年出版了一张专辑《想念......大概有个好时光》(Missing...Presumed Having a Good Time)。
在经过了一系列个人活动之后,马克.诺夫勒于1990年重新拾起了“恐怖海峡”,这时的主要成员有:伊斯利、克拉克和弗莱彻以及一些职业乐手。1991年,新专辑《在每一条大街上》(On Every Street)在人们的意料之中出版,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这张专辑并不像人们预期的那样,在美国只成为白金唱片,莲排行榜的前40名都没有进去,甚至没有一首热门歌曲。同样,他们的巡回演出也是失望而归,他们在欧洲和美国巡回演出的门票有时根本卖不出去。这次巡演之后,出版了现场专辑《在夜晚》(On the Night),随后,乐队又无限期地放了长假。马克.诺夫勒在1996年出版了他的第1张正式的专辑《金子心》(Golden Heart),但并没有获得太多的喝彩,也许,“恐怖海峡”及马克.诺夫勒出色的才华随着80年代的逝去而一去不复返了。
从商业的角度来说,“恐怖海峡”特别是马克.诺夫勒证明他们是自70年代以来最成功的摇滚组合之一,在全世界销售了近2000万张唱片。
“吟唱......Mark Knopfler的演唱听来似乎有时有旋律有时又只是道白――Dire Straits历来被视为成人摇滚,一份沧桑过后的伤感和洞悉世情的豁达,Mark作为公认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吉他手之一――也是唯一一个从来不用拨片的, 技艺高超编曲流畅精美。乐队的作品没有歇斯底里,没有小肚鸡肠,娓娓道来,除了深沉达观、充满温情的自嘲式歌词(完全不同于常见的那种小器的自怨自艾)――看看Telegraph Road如同史诗的词句就知道大概。人们往往被Mark手中变幻莫测的电吉他吸引,忽视了他来自其唱腔的温暖和煦和大智若愚,这个“智”字非每个歌手都能让人感受得到的。那让美声歌手一听就很容易花容失色的伤感(其实是沙哑,嘿嘿)嗓音,于挤在喉中时还没有一丝走音的迹象,如果你觉得MK的吟唱是走调的话,很可能是对旋律的误解,Mark当然是真正的音准高手――细听便可发现。
姿势优雅的航行 尔东尘
蓝调和爵士和区别,就像醇米酒和轩尼诗的对比,我当然不是在说蓝调老土,我是说聆听蓝调的感觉和酒精中毒一样,听着听着慢慢就倒了。蓝调的忧郁具有一种洞悉世情的深邃,关乎人生领悟。而爵士却是煊耀性的(性煊耀?)。两个听觉的结合正构成了一次沉醉的全过程,爵士冲锋蓝调殿后,兴奋之后沉默。
Dire Straits不是一个单纯的蓝调乐队,他们是摇滚乐队。他们的音乐根源是J.J. Cale式的舒缓的蓝调摇滚,偶尔也会有些爵士和乡村音乐的影响,在歌词方面则是以Bob Dylan风格意识流的叙事体之上。听过他们音乐的人没有一个会忘却其灵魂Mark Knopfler超凡的吉他技艺,嗓音雄浑低沉,吉他冰凉入心。我永远无法忘记1989年最一次听“Brother in Arms”的震撼。
这张“Sailing to Philadelphia”(《航向费城》)是Mark Knopfler继96年单飞首张专辑“Golden Heart”后的第二张个人专辑,严格的说,这张专辑并不是新专辑,它出版于去年底。它延续了Knopfler的多元素风格,但他蓝调音乐的深厚根基并没有改变。在“Sailing to Philadelphia”中,Knopfler再一次向我们演示了他的超级才华DD他的每首歌都写得那么漂亮而且精致,他的吉他演奏永远象当年那么圆润美妙。除了音乐,值得注意还有歌词,Mark Knopfler早在“Brother in Arms”和“Money for Nothing”的歌词里就证明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同样,这张专辑也绝不例外。
专辑的主题是旅行。人在旅途,有清苦的传教士,有孤独的音乐人。而他像个游吟诗人一样冷眼观世,体察着富贵权势和贫困卑微之间的分裂。首部曲“What It Is”描绘了一个苏格兰小酒馆外的寒夜之醉:“酒馆打烊了/酒鬼们在广场上摇摇晃晃/男人和女人撞到了一起/空气中有辟里啪啦的脆响”。第二首歌曲(也就是标题曲)将地点转到了美国,歌词讲述了发现了宾夕法尼亚和马里兰之间州界的18世纪英格兰探险者Jeremiah Dixon和Charles Mason,内容取材于一部小说。Mark Knopfler和James Taylor一人一段模仿两个探险者的对话,谈到“解放”、“自由”和“新的一天”,Mark Knopfler的机心已经完全可以了然了。
这就是我喜欢Mark Knopfler的真正原因,音乐优雅,意境深远。他从不写无病呻吟的歌曲。这张专辑我特别喜欢他和Glenn Tilbrook及Chris Difford合唱的 “Silvertown Blues”,以及“Wanderlust”,这种低沉的特质特别吻合Mark Knopfler的感觉,这也是他音乐最吸引人的地方。专辑看起来像一场音乐盛宴,除了上面提到的几位以外,他还和Van Morrison、Gillian Welch、David Rawlings、Haynie及Paul Franklin有着合作。不过,和Gillian Welch及David Rawlings的合作是最出色的,表现在“Speedway at Nazereth”一曲中,这可是最正宗的蓝草音乐,这是一首与赛车有关的歌。
讲到赛车,专辑还有另一首歌叫“Junkie Doll”,也是公路音乐,全曲一派老布鲁斯作风,而Mike Henderson的曼德林又加强这种感觉。此歌讲的是一个关于吸毒的故事,Mark在用音乐驾御情绪方面是一流的。
基本上,这张专辑和Dire Straits所有的专辑一样,内容相当平均,曲曲保证了相当高的品质。无疑,这是Mark Knopfler这个功夫已经登峰造极的大师的一次姿势优雅的航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文是不知道什么时候看的了。我最喜欢的是他们的那张精选,国内应该打口和引进版都有的,但是我没看到原盘,应该也有。说是精选一定是有其道理的,都是些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