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著名景点六尺巷在哪里?!

著名景点六尺巷在哪里?

更新时间:2022-06-02 22:41:42作者:admin2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全长100米、宽2米,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巷道两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着“礼让”二字。“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存,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让墙诗”就出自六尺巷一段历史典故。史料记载: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书于后寄归。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2006年11月21日,时任国务委员唐家璇在参观六尺巷后,题辞:“桐城六尺巷,和谐名城扬”。2007年4月,“桐城文庙-六尺巷”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如何看待邻里关系?如何理解“六尺巷”的典故?

六尺巷的故事告诉今天的我们礼让,和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古代开明人士尚能如此。邻里之间处理小事小非更应该比过去的时代处理的更好。如何看待邻里之间的关系,俗话说的好,远亲不如近邻,远亲解不了近渴,简单的几句话说明了,邻里之间礼让,和睦相处非常重要,邻里之间关系搞好了,胜似亲人。事情就是这样,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六尺巷是人生的一把尺子,值得我们经常拿出来量一量,它是一种人生修养的境地,值得我们常走一走,修行正己。就会走出人生天地宽。六尺巷的故事情节很简单,但有一点却令我们深深感触,那就是宰相解决矛盾的方法。一封简单的诗句家书,却让我们看到了宰相的宽厚仁德,睿智明理。宰相身居要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谓宰相权势显赫。可宰相并没有以权谋私,而是采取了宽容退让的态度,感化了邻居一家,各家让出了六尺巷,最终矛盾得到圆满的解决。这就是让的力量,这就是让所起到的作用。一个让字让一堵心墙不复存在,做出的这个让字的人,从心底里彻底征服对手,而且也赢得了人心,至今传为六尺巷故事。

●邻里关系十分重要,因为人本身都是群居动物,相互之间和睦共处所使大家在一起开心快乐,有什么事情相互帮忙、关照。俗话说得好,孤木难成林,众人捧柴火焰高,一家有难邻里互助。再者,远亲不如近邻,毕竟生活方方面面谁敢保证没有困难呀。不过,即便是邻里关系还得看别人的人格与思想境界和为人处世之道,可以这样说,绝大多数邻居98%是非常好的,但是还有一些人天生霸道,唯我独尊、弱肉强食之人,狗眼看人低的。这些人是一种另类。用农村歇后语说是:火炉靠水缸,你热他不热。与其说和这种人搞好邻里关系,简直就是痴人说梦话。因为这种人天生就是屋旁边开门的人,也仅仅只有敬而远之吧了,另缺勿滥。

▲典故六尺巷故事,它发生在安徽桐城。描述的是张英的家人的一件事;张英考取功名利禄,当官在千里京城,他的家人与隔壁家为地界建房屋下角的一件事,跟别人吵架闹得很僵。说穿了就是下墙角到底扎在哪边三尺,还是放在别人那边三尺问题。后来家人发动全族的人,找关系跟隔壁家干到底。并且也口吐狂言,说咋们家有当官的人。此时张英的家人给大学士张英写信。

张英一看家人的信哭笑不得,唉呀原来是为了这种事情,于是大学士张英回信道: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有文化之人就是牛逼哄哄多洒脱。你说你最牛,难道你比秦始皇还牛逼吗?你去修长城去?秦始皇已经修好了,你搞长城干吗?你为那三尺墙跟隔壁人较劲值得吗?于是张英家人深刻领会了张英回信意思,主动率先往后挪三尺,他们家这样一挪,对方一看汗颜,无地自容也往自己那边挪了三尺,这样就被后人们赞不绝口,命名为“六尺巷”。

张英的宽容旷达让六尺巷的故事被广泛传诵,至今依然带给人不尽的思索 和遐想。

知足常乐2020.5.8日于上海

为您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