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工程师学习看书的顺序与进度?
2021-06-13
更新时间:2022-06-24 03:39:24作者:admin2
谢谢邀请!
个人感觉,喜欢尤三姐,喜欢她敢爱敢恨的性格!
一、从外表上评论
尤二姐的美,是雪为肌肤花为肠,应该是非常白嫩,温婉美艳。王熙凤本就是美人胎子,但贾琏见了尤二姐一面,就动了把她娶回家的心思,可见尤二姐绝色妖媚;尤三姐的美,堪与钗黛媲美但又不尽相同,明艳标致,风华绝代,倾国倾城。
二、从性格上评论
二姐性格和善,温柔细腻,体贴贤惠,能逆来顺受,但比较懦弱,比较水性;三姐性格善良,柔中带刚,自尊清醒,泼辣痴情,敢爱敢恨,倔强刚烈,是带刺的玫瑰。
三、从品行上评论
二姐因感激姐夫贾珍给自家的照顾,不得已和姐夫有染。后在姐夫贾珍的安排下,与贾琏偷偷成亲,她转为改过从良的心态。历经王熙凤、秋桐等人的折辱,二姐选择自杀。自杀前她还自怨自艾,自责,屈辱自卑。
三姐因单方面爱上柳湘莲。订亲后痴痴守望着情郎,后遭柳湘莲悔婚,三姐为证清白,在交还定情信物雌雄宝剑后,自刎身亡。
此问题的的确确是一个问题,但如果顺着此问的方向去作出回答,所得到的答案,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为何要如此说呢?
因为《红楼梦》的写作手法,与其它小说是截然不同的,所谓一笔两写,一喉二歌,使她形成了正面与背面两种完全不一样的故事。正面写的是钗宝黛的爱情与四大家族的没落;反面写的是白骨如山的末世和明清易代的历史。
而这个问题就是以假语村言的正面故事为基础,作出的提问,顺着这个方向去回答,那答案也必然属于假语村言,毫无意义。如果要使回答出来的东西有意义、有价售,那就必须彻底忘掉和抛弃表面的故事,透过假语村言,去探究和发现背面的”真事隐去”。
那么该怎么去做呢?我们不妨就以这个问题为例,来谈一谈。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这是巧姐的判词。从表面文字上看,以及书中它处隐约透出的信息,再加上主流红学专家的解读,使我们相信,贾家败亡后,巧姐为刘姥姥搭救,并最后嫁给了板儿,变成了一个持家的农妇,过上了安稳的日子。这种结局的确看上去是合情合理的,但是,这毕竟是建立在假语村言之上的表面故事上的结局,在背面被隐去的真事,就应该是另一种景象了
首先,巧姐的判词,是用谶纬隐语的形式写出来的,绝不能简单地只去理解表面字义,必须以谶语的方法去解读。而解读巧姐这个判词的关键之处是名字。
相信大家都知道,书中人物的名字都不是随随便便就起出来的,而是经过仔细斟酌,给每个名字都赋予了一定含义的。
那么,我们就来谈谈“巧姐”与“刘姥姥”所隐藏的含义:
巧姐为什么会叫“巧姐”第四二十二回写道:
凤姐儿道:“这也有理。我想起来。他还没个名字,你就给他起个名字,一则借借你的寿,二则你们是庄稼人。不怕你恼,到底贫苦些,你贫苦人起个名字,只怕压的住他。”刘姥姥听说,便想了一想。笑道:“不知他几时生的?”凤姐儿道:“正是生日的日子不好呢,可巧是七月初七日。”刘姥姥忙笑道:“这个正好。就叫他是巧哥儿。这叫做‘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姑奶奶定要以我这名字,他必上命百岁。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逐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
农历七月初七,原本是“乞巧”节。而书中:“大姐儿”一直未起名字,在凤姐儿的请求下,刘姥姥给起了名字后,又强调却从这“巧”字上来。这一过程,描述的不正是一个“乞巧”的故事吗?换言之,如果要将凤姐儿请求刘姥姥为“大姐儿”起名字的这段描述,给命上一个名字的话,那么这个名字就应该是“乞巧”。
关于“乞巧”节,许多朋友很容易地想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于七夕之夜的海誓山盟。其实,唐朝诗人林杰有一首流传很广泛的七绝《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这首诗通过唐代过七夕节的盛况,描述了少女们在牛郎织女相会之夜,利用穿一条条红线,向织女“乞巧”,而渴望能够得“巧”。这与凤姐儿请求刘姥姥为“大姐儿”起名字而得“巧”的描述,可谓殊途同归。
然而,二者同样“乞巧”得“巧”的这个描述,实际并没有特别的意义。那么书中如此写来的目的是什么呢?
《全唐诗》中收录了林杰两首诗,一首就是《乞巧》,另一首叫《王仙坛》:
羽客已登仙路去,丹炉草木尽凋残。
不知千载归何日,空使时人打旧坛。
我们来稍稍品味一下这首诗,就会发现其特别契合《红楼梦》的语境:朱姓的图腾为赤心木,因而书中以“草木”来隐指朱明。那么“草木尽凋残”,不正好可以象征明朝的灭亡吗?而首句“羽客已登仙路去”,又似是在指崇祯帝自缢,再结合后两句,这首诗仿佛就是对大明王朝灭亡进行的凭吊。更“巧”的是,作者林杰生于831年,于847年卒时虚岁17岁;崇祯这个年号实为1628年至1644年三月十九日,亦虚为17年。这也就是说,“巧姐”这个名字,实际隐藏着对大明王朝灭亡于崇祯十七年的凭吊。
也就是说,因为林杰的这首《王仙坛》,恰巧能夠表现出“悼明”之意,为了引出这首诗,也为了能够更好地“真事隐去”,作者就用“乞巧”节、给巧姐取名的曲笔,拐着弯地来将其引出。好在林杰只存有这两首诗,从而使作者利用了这种特殊性,来方便读者能以此探知其真实用意所在。
刘姥姥之“劉”关于“刘”字,当然是指刘姥姥。小说中有数关于刘姥姥的描写,其狡黠、质朴、粗鄙、世故等形象,给人印象太深刻了,以致专家与读者都认为刘姥姥在《红楼梦》中,代表的就是低层劳动人民的形象。
而吴氏红学的吴雪松老师则指出,刘的繁体“劉”拆开,就是“卯金刀”,而“金”代表着后金与满清。
在我国历史上,自西汉末年就开始有了关于刘姓的“金刀之谶”,此后历经千年,对历史进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金刀之谶”的背后,意味着反叛杀戮、天下天乱和改朝换代。
(王杲)
小说第六回,介绍刘姥姥的女婿为什么叫“王狗儿”这个名字呢?这是因为努尔哈赤的外祖父名王杲,“狗”就是从“杲”的谐音而来。王杲作为明朝的建州右指挥使,于1562年之前开始反叛明朝,1574年被李成梁抓捕后送往京城,次年被凌迟处死。
王狗儿的儿女分别名板儿和青儿,“板”字拆开即“反木”,意为反叛朱明;青儿,则是隐指皇太极于1636年称帝,将女真族改为满族,后金改为“大清”。而刘姥姥、王狗儿、青儿、板儿即是从王杲、努尔哈赤、皇太板、福临的关系中演化而来。刘姥姥一进荣国府,隐指皇太极带领后金军于1629十月进犯北京的“己巳之变”;二进荣国府,则是隐指1644年多尔衮与降将吴三桂一起战败李自成后,于五月初三进入北京,开始逐渐鲸吞蚕食明朝的所有土地。
而巧姐判词的那幅图中“一座荒村野店,有一个美人在那里纺绩”,这个“纺绩”当然不是指巧姐嫁给板儿,成了一位操持家务的农妇。从“乞巧”节牛郎织女相会,可以从这幅图中联想到织女的形象,而这幅图的重点就在“纺绩”二字上。
南梁江淹的《杂体诗.效陶潜》云:但愿桑麻成,蚕月得纺绩。
宋朝梅尧臣的《和孙端叟具纺车》云:蚕月必纺绩,丝车方挑掷。
蚕月即农历三月,可见图中之景象,其实也是隐指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大明王朝灭亡,山河破碎。
这样,巧姐的判词就容易理解了:
所谓“事败”“家亡”,与秦可卿判词中的“画梁春尽落香尘”,李纨判词中的“桃李春风结子完”一样,皆指三月十九日大明王朝的灭亡。“偶因济刘氏”的“刘”,则是隐指满清,“济”也并非接济救助之意,而是隐喻送给了满清灭明的机会。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隐1629的“己巳之变”,文中提到“贾琏的女儿大姐儿睡觉之所”,隐指的是太子朱慈烺生于这一年的二月初四(也有说2月26日)。而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1644年甲申之变之后,朱慈烺虚十六岁。
那么最后一句“巧得遇恩人”的恩人,就不能真当“恩人”理解了,须知“恩”的前题首先是遭难,而“恩人”当然是刘姥姥影射的满清,此处则特指多尔衮。即满清进入北京后,抓到了朱慈烺,随后多尔衮借口将其杀害。
其实关于朱慈烺的结局扑朔迷离,有“南北太子案”和“逃走”及“被救”多种传说,而判词中隐写的应该是“北太子案”。
在“被救”说中,讲的是朱慈烺被送到了刘宗敏的军营中,巧遇其老师、东宫讲读之一李士淳。后因李自成兵败,李士淳趁乱将太子救出,顺海路去到了其老家广东梅州。此说与“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也很贴近。
无论是哪一种说法,也都不会是表面故事中的被刘姥姥所救,然后嫁给了板儿,变成了一位农妇。
红楼梦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那一章,就已经把巧姐的命运说明白了。那就是:有一副画,画一个美女在一个荒村野店纺绩。
这实际是已经点明了巧姐的归宿。
后面配那句话更说明这点。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这实际已经说明了,当贾家败亡后,巧姐是让刘姥姥一家给救了,而且已经成为一个会干农活的村妇了。
但是问题的焦点是,巧姐究竟嫁没嫁给板儿。这里红楼梦里却没有点明,因此也就成为后来人们研究红楼梦揣测的焦点。
不过有一点可以证明,刘姥姥一家为了救巧姐,应当是付出代价的,否则就不能称为恩人了。
那么巧姐究竟出什么麻烦呢?我怀疑这可能与王熙凤有关系。大家都知道,王熙凤不但在贾家耀武扬威,而且官场诉讼上面也有涉足。贾家败亡了,自然有人找王熙凤算账。可是王熙凤应该死了,贾琏也应该下到大狱或者充军了。所以巧姐就受到牵连。
至于是成为官妓还是别的,由于不属于本问题的焦点,所以老农我不想多费笔墨讨论。但是有一点得说明,因为贾家是个大家族,亲戚朋友,肯定不会少,就是贾家本族逃过这一劫的恐怕也大有人在。如果有一个人帮忙一下,那也就没有刘姥姥一家什么事了。
可是就是没有人肯伸出援手,有的人可能还会落井下石。
现在咱再看红楼梦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那一章,留余庆那首歌,歌词是这样的:
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集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这里没有提别人,只提了她的狠舅奸兄。狠舅当然是她的亲舅舅王仁,至于奸兄是谁却出现争议。
巧姐没有亲哥哥,但堂哥倒是不少。从与巧姐血缘关系最近的人来看,那就是贾兰了。而且从种种迹象来看,贾兰确实不但逃过了那一劫,而且后来还很有出息。但是我却不认为是他,因为曹雪芹写贾兰恐怕是为贾家留一个中兴之人。他应该是一个形象正面的人,具体论证我也不想多说。
其实在刘姥姥第一次进大观园时,曹雪芹先生就已经用对比手法告诉我们奸兄是谁了。你看红楼梦是这样写的:
刘姥姥千恩万谢,拿了银钱,随周瑞家的来至外面厢房。周瑞家的方道:“我的娘!你见了她怎么倒不会说了?开口就是‘你侄儿’。我说句不怕你恼的话,便是亲侄儿,也要说和柔些,那蓉大爷才是她正经侄儿呢。她怎么又跑出这么个侄儿来了?”
贾蓉只所以这时出现,就是用他和板儿进行对比。这也是曹雪芹让他出现目的。而且这贾蓉为人实在不怎么样,他更符合奸兄的形象。
现在回归正题,巧姐究竟有没有嫁给板儿。板儿进大观园时是五岁,巧姐三岁,岁数正相当。这就加大他们成为夫妻的可能性。而且塑造这个人物出来,恐怕就是让巧姐嫁给他的。
也许有人认为板儿配不上巧姐,可是你别忘了,巧姐后来的地位恐怕不如板儿。究竟有没有失身都在两可之间。
也许你认为板儿家太穷,这你可说错了。自从刘姥姥和贾家联上线以后,刘姥姥家一下子上了一个台阶。她们甚至能够有钱救巧姐,这也不是一个普通农家能做到的。
从种种迹象看,板儿就是能够唯一能够照顾巧姐一生的人。而且从书中情节来看,曹雪芹前八十回写的人物,也只有板儿最符合做巧姐丈夫的了。曹雪芹虽然是文学巨匠,但红楼梦毕竟还是小说。不可能在后四十回用很大篇幅给不是主要人物的巧姐,再塑造出一个丈夫出来。这也是一般作者都明白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