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职业学校如何健康发展? 现在的政策法规 和职业学校本身有哪些缺陷 需要改进?!

职业学校如何健康发展? 现在的政策法规 和职业学校本身有哪些缺陷 需要改进?

更新时间:2021-12-28 19:23:23作者:admin2

中等职业学校发展问题不可小视

  招生难一直是近几年城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据不久前北京教科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对全市41所中等职业学校调查的结果表明,北京市中职学校今年招生仍有许多学校未完成招生计划,这种状况值得关注。
  不久前,北京教科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组成课题组,对北京中等职业学校2003年的招生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课题组采用问卷、访谈、座谈会、电话采访等多种方式,调查了全市41所中等职业学校(职高21所、中专13所、技校7所)的招生情况,还走访了部分区县教委的有关负责人。根据此次调研获得的资料和数据,他们对北京2003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状况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提出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招生现状 喜忧参半

  喜:“出口”抢手

  中职毕业生的高就业率,逐渐吸引学生和家长报考中职。据悉,今年的中职毕业生95%已就业,部分中职学校部分专业的就业率达到99%,甚至100%。宣武一职的509名毕业生100%就业;北京市商贸学校今年的毕业生去年已分完,2004年的毕业生已被用人单位预定完。今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很难,而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率远远高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这就使一些家长和学生在选择升学方式时开始青睐中职。

  社会需求现代服务业中职生的热度始终未减。以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多年来各大饭店、酒店一直在抢中职生。往往是学生还未毕业就被各大宾馆预定空,要想预定到毕业生必须与学校有牢固的业务关系,否则很难预定到毕业生。由于僧多粥少,毕业生的选择余地大了,有利于学生的就业。

  现代制造业相关专业正在走俏。据北京市统计局日前的一项统计显示,在月薪超过5000元的十大职位中,需要高级技术工人的就占了4个;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蓬勃发展的制造业对技术工人的庞大需求却成为人才招聘市场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开设制造业相关专业的中职学校如今已经成为报考的热门。北京市仪器仪表学校的品牌专业都已经在旧有专业上“脱胎换骨”,基本能满足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

  企业重新看好中职生。以金融财会类专业为例,由于人才高消费的影响,一些银行提高进人门槛,非大学生不用,银行的门对中职生基本上是关闭的。用人单位的初衷是为了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可是没想到的是,许多大学生进来后并不安心柜台工作,没干多久就纷纷跳槽走了。让他们更头疼的是,这些大学生欠缺操作技能,进来后不得不对他们重新进行技能培训。因此企业重新怀念起中职生来,因为中职生不但安心本职工作,而且一进来就能顶岗。

  忧:“进口”萧条

  中职学校招生情况总体好于去年,但形势依然严峻,许多学校未完成招生计划。2003年北京有18.2万名初中毕业生,比2002年增加了近1万人,而第一志愿报考中职的学生仅为报考总数的26%,总体未完成招生计划。“出口”畅带来的“进口”旺是有局限性的。

  在被调查的41所中职学校中,只有39%的学校完成或超额完成了招生计划,有61%的学校未完成招生计划。

  被职业学校录取而放弃的学生数量也多于往年。使用“职校录取流失率”来衡量,设定职校录取学生流失率=被录取而放弃入学的人数/学校的计划人数。在总体样本中,被调查中的30所学校,2003年的现场录取学生流失率平均为17.5%,其中最高的是平谷某职中,这一比例达到78.12%。

  基于以上分析,估计今年北京中职学校招生人数难以达到原计划的9.2万人,与普高招生无法保持1∶1的比例关系。

  中专和技校的招生情况总体上好于职高,但不同专业的招生情况明显不平衡。中专和技校的招生情况总体上好于职高。在所调查的21所职高中,有50%的职高今年招生情况不如去年。相反,20所中专和技校普遍反映今年招生情况好于去年。

  不同专业的招生情况差别明显。从接受调查的41所中职学校的情况看,呈现“几家欢喜几家愁”的落差,主要体现在各个专业的不平衡。如中专校的卫生、中医、护士等学校的招生状况近年来持续升温,今年招生依然火爆。其次是汽车、交通类专业也很热门;技校的焊接、检修等技工类专业略有升温,电脑美术仍然受到考生欢迎;职业高中的国际金融、商务类涉外专业仍然普遍受到欢迎;理工类专业例如汽车、工民建等专业有所升温,但是饭店服务类专业、文秘专业生源不足。

  对高学历的追求已经成为职校学生选择的主流。在对一些职高新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在职高的学习目标时,有49.13%选择“考高职”,11.94%选择“考普通高校”,5.54%选择“考成人高校”,三者总和为66.61%。而选择“在岗位上学习成为高级蓝领、技师型人才”的只占12.28%。由此可以看出,职业学校学生和家长选择职业学校,50%以上是出于考不上高中的无奈和对非普通高中升学途径的寻求;只有约40%的学生是从满足个人兴趣、符合个人特点出发选择学校和专业。

  在调查中发现,这种现象在文化程度较高、就业水平较高、收入水平较高的城镇家庭的学生和家长中更多见一些。

  中职学校生源质量堪忧,分数跨度较大。在访谈中,无论是中专、技校或职高的教师一致反映的情况是近年来学生质量持续下滑。中职生源质量的问题在上个世纪末最为突出,今年从各学校招生分数反映的情况看,中职学生的质量依然不高。在10所学校中,有9所学校的录取分数很低,这说明中职学校接收的都是学习成绩处于中下等的学生,这一点在中专校也不例外。
  “进口”不旺 原因分析

  原因1 持续升温的普高热是导致北京中职招生计划无法完成的主要原因。

  对于像北京这样的经济水平和文化教育普及程度较高的地区,当家庭收入不成为阻碍孩子上大学的因素时,追求高学历必然是父母的正常心理。从志愿报考情况和对学生及家长的意向调查来看,北京人追求普高的热情一直在持续上升。今年中考总人数为180158人,第一志愿报考普高的人数为133600人,普高报考率达到74%,比去年上升了15%。在8月23日结束的中招录取会上,全市321所普通高中计划招收的92000个名额已经全部招满,相比之下,184所职技类学校招生计划却未能完成,尚空缺3万左右的名额。

  死档生的数量也大大超过了往年。在参加今年中考的18万余名考生中,志愿上填写服从调剂的学生仅1万余人,其中只有半数学生服从职技类学校调剂。由于报考普高人数超过计划数将近4万人,在初期的招生录取现场出现了近3万考生死档的现象。在这种压力下,北京市教委不得不扩大普高计划外招生的名额,这在客观上影响了职高生源基础。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人认为报考中职低人一等。而受传统观念影响最严重的是家长,他们认为脑力劳动才是体面的工作,报考普高上大学才有面子。一些愿意从事一技之长的学生,也迫于舆论的压力,不得不报考普高,从而压制自己个性的发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论点在一些人的头脑里还根深蒂固。

  伴随这种普高热而出现的一种现象是复读初三的学生大大增加。例如,平谷区今年考生总数为11000人,据初步估计有超过2000人参加了本区各种初中校举办的复读班。在对各职校调查中,很多学校反映流失学生中不要档案的考生人数大大增加,据估计这部分学生大多数参加了初三复读班。

  原因2 职业高中的专业设置主要面向第三产业,缺乏吸引力。

  第三产业中的饭店服务类行业虽然就业需求很大,但是由于就业不稳定、待遇较低,服务行业的社会形象普遍不佳,所以不受考生和家长的欢迎。第三产业中的金融类、外语类、贸易类、计算机等专业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中中职人才缺乏明显的优势,所以近年来不如前几年热门。

  原因3 职业高中较大部分设在城区,其住宿条件和办学条件限制了招生的范围。

  职业高中较大部分设在城区,其住宿条件和办学条件限制了招生的范围基本面向本区,选择职高学生的数量难以满足其容量。再加上中职学校对招生工作的重视程度和组织宣传力度有限,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招生结果。西城区的汽修学校由于招生动手早,完成计划150%,明显好于本区的其他学校。

  “出口”畅是“进口”旺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必然条件。“进口”旺与政策导向、社会观念、职教教学质量、人才消费、家长与学生的美好愿望等诸多因素有关,需要全社会的关注。

  中职教育发展走向

  中职招生问题是关系到中等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关键性问题。2003年是北京初中毕业生的高峰年,北京中等职业学校尽管招生形势并不令人乐观,但还基本过得去。但是从明年开始,北京初中毕业生的数量将会逐年下降。据预测,到2008年北京初中毕业生的数量仅为9万多人,低于目前普通高中的容纳量。

  随着北京初中毕业生的数量逐年下降,如果按照目前北京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状况发展下去,北京中等职业教育在未来几年将会遭遇越来越严重的生源危机。北京中等职业教育向何处去?调查中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

  观点1 应保证中等职教相当的规模,使高中阶段的职普比例不低于4誜6。这是北京多元劳动结构的需要和人的多元智能结构的需求,政府应制定一定的优惠政策或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功能,加强中高职衔接等,积极引导和扶持中职教育的发展。

  观点2 中职教育重心上移,大力发展高职。随着北京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高中教育的普及和北京市民接受更高层次教育需求的日益强烈,北京职业教育的发展重心应当上移,应逐步压缩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重点发展高中后的职业教育和培训。

  观点3 扩大综合高中试点,采取延后分流的办法。绝大多数初中毕业生可以满足上普通高中或综合高中的意愿,融通普高和职业学校的资源,优势互补,让学生在高中的二、三年级根据志向和个人素质自由选择普教课程或职教课程,逐渐由学校分流过渡到课程分流。

  观点4 允许中等职业学校拓展招生渠道,面向全国招生。北京中等职业教育不仅要服务北京,更应该服务全国。随着北京本地初中毕业生人数的下降,北京中等职业教育应积极利用庞大的优质教育资源,开拓服务范围,面向全国招生,扩大生源基础,拓展未来发展空间。

  观点5 应从以学历教育为主转为以非学历培训为主,扩展服务功能。应培育社会培训市场,把对在职职工、失业人员、农民工、外地进京务工人员的技术、技能培训作为扩大生源、自我发展的增长点。

  观点6 以市场调节为主,分化现有的中职学校。一部分升格为高职;少量的由政府扶优扶强;绝大部分学校通过市场调节,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发展趋势是使多数学校市场化。

  应当说,上述各种观点从不同的角度都有一定的道理。

为您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