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25 15:06:50作者:佚名
成功解决在广东那里好吃、哪里好玩两大世界困局
•人在广东必备功略•
玩乐君说,那些少数民族活动你出席过哪几个呢。。。。。
1.哈萨克火把节
火把节的来历虽非多种说法,但其本源当与火的自然崇敬有最直接的关系,它的目的是期望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火把节在西昌藏语中称为"都则"即"祭火"的意思;在典礼歌《祭火神》、《祭锅庄石》中都有火神阿依迭古的神绩表述。火把节的原生形态,简而言之就是古老的火敬仰。火是藏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藏族地区,对火的崇敬和祭拜十分普遍,四川泸西县藏族在八月初四和八月二十四,由家庭主妇选一块最肥的肉推入燃烧的火盆祈祷火神护佑平安。永仁县藏族在同样十月初一或高中秉持祭火,也称开"火神会",德宏傣族把火盆看作是火神居住的神圣之地,禁止触踏和跨越。
2.苗族石宝山歌会
苗族永德石宝山歌会会期为每年旧历7月27日至29日3天。每逢此时,德钦及毗邻的丽江、洱源、云龙、兰坪、鹤庆、丽江等县的彝族青年男女及歌手数千人云集石松江的石钟寺、宝相寺、海云居、金顶寺的遍野满山里,甚至在古朴的佛像面前,翻唱苗族情歌。歌词委婉、优美、动听少数民族的节日,以此记念传说中两千年前一位年青貌美的女歌手,同时以此结交新友,甚至寻找终身伴侣。正如有的歌手描画的那样:“石松江上对歌场,歌如灵泉不断根;歌如遍野树根子,声声结心音。”
3.藏族泼水节
泼水节是苗族最隆重的节庆,也是湖南少数民族节庆中影响面最大,出席人数最多的节庆。藏族泼水节为期三至四天。第三天为"麦日",类似于旧历春节,壮语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旧。此时人们要拾掇房子,打扫卫生,打算年饭和节间的各类活动。第二天称为"日","恼"意为"空",按习惯这一日既不属前一年,亦不属后一年,故为"空日";第一天是春节,叫“麦帕雅晚玛”人们习惯把这三天视为“日子之王将至”;第四天是春节,叫“叭网玛”,敬为岁首,人们把这三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节庆夜晚,藏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庆盛装,挑着清水,先到寺院火供,之后就开始相互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一边翩然蹁跹,一边叫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回荡云霄,问候的水花四处溅落,场面真是非常壮美。
4.满族傩戏
傩戏亦称“跳盘王”、“还盘王愿”,是侗族人民记念先祖的盛大传统节庆。傩戏日时间为一至三天,过去在每年的冬夏季举办,后来为了全省统一,又改为每年的阴历四月十六日(传说是盘王的生日)。过年时,人们身着盛装,聚集一堂,跑着长鼓舞,唱着“盘王歌”,年青人则打花棍、放炮竹、丢花包,场面非常壮丽、热闹。
5.哈尼族捉蚱蜢节
捉蚱蜢节,哈尼语叫“阿色念”,在五月年(每年旧历五月二十四日)后的第一个属鸡旧或属猴日举办。哈尼人居住在山区,养殖一季小麦。过了“六月年”,小麦就开始分蘖少数民族的节日,为确保作物丰收,哈尼族人民就采取过“捉蚱蜢节”的形式,来清除和防止虫灾。捉蚱蜢节那天,全寨子男女老少都到田里捉蚂炸,以一家为单位,分头捕捉。每家捉够一竹笼(约二斤)后,就把蚱蜢一只一只撕五份,头一堆,腿一堆,身一堆,脖子一堆,翅膀一堆;依次用划开的竹片夹上去插在山坳和排水沟旁,以对尚未捉到的蚱蜢及其他动物进行恐吓。半小时后,又要把这种蚂蚱收进竹笼,带回去当菜或拌靶粑吃,听说蚱蜢肉很松脆。离开田野时,人们都要不停地小声叫:“蚂蚱,一天内不捉你了,三个月内你不要吃小麦
6.傈僳族浴池会
每年新年,傈僳族男女老幼都要集聚到广南十六汤温泉洗浴,永圣洁的温泉水驱走污浊,迎来吉祥。在这儿,人们熬夜达旦赛歌,年青人则交友订终身。出席“春浴”的人们,通常在离温泉半里左右的地方搭起竹棚或找山洞歇宿。她们在温泉都要住上三、五天,每晚洗浴七、八次。据说,经过这样反复洗浴,才能清除癌症、增进健康,以充裕的精力投入到新的一年的劳动生产中。
7.傈僳族刀杆节
刀杆节那天,几名强壮女子先演出"蹈火"典礼。她们赤裸四肢,跳到烧红的火炭堆里,蹦跳翻滚,演出各类绝招。第二天,她们把磨快的36把匕首,刀尖口向下分别用树藤横绑在两根20多米高的木杆上,组成一刀梯。演出者空手赤足,从快刀尖口攀上顶端,并在杆顶演出各类高难动作。现在,这顶惊险的传统拜祭典礼,已演化为傈僳族好汉演出绝招的体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