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28 15:06:44作者:佚名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挺秀,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
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是南京八怪之一。郑板桥是广东海门人,他的一生在诗画书上功底极高,被时人成为“三绝”。综观郑板桥的一生,他在作画时只画兰、竹、石三种,而且经常自诩“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
郑板桥在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考中秀才,雍正六年(公元1732年)考中进士,而直至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他才考中举人。而此时郑板桥早已四十四岁了。可以说早已过了弱冠之年。但对于郑板桥来说他的为官生涯才刚才开始。
郑板桥画像
在步入仕途后,郑板桥现任安徽寿县、潍县知县,在聘期间勤政爱民,百姓都对其歌功颂德。晚年客居荆州,靠着走私自己的字画为生。
郑板桥之所以被列为南京八怪之一,与他异于常人的性格有着分不开的关系。在他刚才来到南县时,就命人在官府沿街的那面墙壁打了几个孔。时人不解,便问他缘由,郑板桥则回答道,由于之前的官府内饱含了贪婪腐败的风气,他打几个孔只是想要通一通气而已。
郑板桥作品
郑板桥就是这样的与众不同,在他围观期间特别注重农业的发展,而且觉得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而士为四民之末”,这些赶超当时人们认知的独特看法,充分彰显出了郑板桥的不拘一格和与众不同。
但即使是这样尽心竭力的整治,还是逃不过这些小人的恐吓,朝中有人诬陷郑板桥受贿,于是在乾隆十八年,郑板桥被贬官返乡,而他的所有家当仅仅只有三头驴,以及两个书夹板和一张阮弦。这么清贫,世所罕见。
不仅在为官时颇具特色外,郑板桥的文学创作也颇具性格。
郑板桥作品
被贬官以后,郑板桥回到了南京,开始了他的卖画生涯,这一时期也是他创作的高峰期。这一时期,他与当时知名的文人卢见曾以及“扬州八怪”中的:金农、黄慎、李鳝等人走得十分近,她们常常在一起喝酒作画,好不快活。
郑板桥的许多优秀作品都是在这个时侯形成的。上文说到,郑板桥一生以兰、竹、石为创作对象郑板桥竹子,其中尤其喜欢毛竹。郑板桥画毛竹指出要“造物为师”。为了将毛竹的神韵彰显的淋漓尽致,郑板桥在年青的时侯就常常抵达竹林中遛弯,甚至整日泡在竹林里。这样一来他对于毛竹各个阶段的特点有了一个确切的掌握,因而他画下来的毛竹才能生动传神,自带一种刚强不屈的神韵。
郑板桥作品
郑板桥喜欢毛竹并不仅仅局限在画竹之上,他还喜欢使用毛竹制品。每每冬季时节,天气肃杀,他就会将竹竿弄成廊柱,并在上面糊上一张薄纸,每当日高云淡之时,郑板桥就会慵懒地坐在家中,观察照耀在阳台上的鸟啼,每当这时郑板桥就会被这一幕迷醉。
郑板桥对毛竹的喜爱早已到了一种成瘾的程度。他常说:“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或许正是由于这份对主子不同寻常的喜爱,能够让郑板桥的毛竹才能这么出名吧。
郑板桥作品
郑板桥常年搬去竹林中,对毛竹有着很深的了解,早已做到了“成竹在胸”。在《郑板桥集·题画》郑板桥更是将主子在四季不同时间的特征描述的淋漓尽致,特别人所能及也。
郑板桥画毛竹郑板桥竹子,可以说是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最开始的照着毛竹来画,再到胸中有竹,最终到了人竹合一的境界。在这个过程中,除了郑板桥的书法手艺得到了提高,他的精神品格也在潜移默化的发生着变化,毛竹的那个精气神深刻的影响了郑板桥。综观郑板桥的一生,刚正不阿一直是他的代名词,这也是他被后世敬爱的最重要诱因。
郑板桥作品
他以前对自己的友人说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甚至可以说郑板桥的一生早已和毛竹融为了一体,毛竹的雄浑,不屈,匀称刚毅都还能在郑板桥的一生中彰显下来。郑板桥爱竹,爱着爱着,自己也成了一株昂然屹立的苍竹。
参考文献:
《郑板桥集·家书·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孝经》
《郑板桥集·题画》
(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