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21 16:02:26作者:佚名
2月14日,第二轮“双一流”高校名单公布,新增七所院校。
母校是否在列“双一流”也将成为明年应届生找工作的重要加分项。近期,许多院校相继发布了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22年院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1076千人,比上年降低167千人,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
随着小学分流、考学院步入严字当头的时代,再加上疫情对就业、出国的影响,大学生“划水”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应届生对“卷中卷”、“大大卷”的自嘲,也是其面对学业和自我发展诸多压力的真实缩影。
2020年以来,在新冠脑炎疫情等诱因的影响下,高校的出国留学比列普遍有所升高。比如,2019年,北大毕业生出国(境)留(求)学人数为1155人,比例为14.79%;2020年出国(境)人数为1084人,下降至13.34%;2021年,该人数增长至793人,比例增长至8.17%。其中,本科生出国(境)人数从2019年的30.01%降至18.90%。
清华大学2019年毕业生的出国(境)比例为15.3%,2020年降至9.6%。2021年,该人数进一步降至517人,相比于两年前早已“腰斩”,比例降至6.9%。
感叹之余使人不得不思索,留学为何忽然不“香”了?
-01-
变味的留学潮
最早的规模化留学,大概出现在1854年。容闳从耶鲁大学结业,旋即回国,后积极筹谋机会劝降清政府抽调儿童留学,在与曾国藩、李鸿章等的共同努力下,直到1872年才有第一批儿童30人赴美留学,这是所谓的“官派留学”。正如李鸿章所言:“赴美肄业,以求洋人擅长之技,而为中国自强之图。”官派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中国自强而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晚清第一批赴美学子
到了1900-1911年间,留学规模扩大,人数总计逾二千人,是第一代留学生人数的一千倍。科举制的废除断绝了中国士子的传统出路,同时留学新政由限制转变为鼓励,由过去单一的官派转变为公费自费并举,留日托派乃此发生。
改革开放早期,基于国家经济建设对人才的要求,公费派出的大量留学生仍然抢占主流。直到2001年我国加入WTO,作为成员国,需要解除与留学相关的任何不合理限制。2003年境外消费步入无障碍时代后,自费留学成为主流。
不难看出,在中国“留学潮”的发展过程中,最早大多以派出国外优秀知识分子到西方学习先进技术、思想为主,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出国留学新政的逐渐开放,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相比较国外看似轻松的学习环境以及回国后的“优待”不断吸引着中产阶级家庭们,有能力的父母几乎都想把女儿往美国,不知不觉中,“留学”也变了味。
前阵子#留学生因生活费不足殴打妻子#的话题登上热搜,关于“留学生”群体再度引发了公众的讨论。特别是疫情开始后的这几年,伴随热搜而至的网路舆论,以及各类影视作品中的“人设”,留学生群体不断被推上风口浪尖。
人们对留学生的印象渐渐从知识分子、高素质人才,变成了无所事事、花钱大手大脚、混文凭……到底是哪些造成了这样的现象屡次发生,背后的缘由却甚少有人探究。
-02-
暴富的留学中介,已成过去式
中国人可以说是月球上最注重孙辈教育的国家之一。
不少父母对于教育问题都能达成一个共识:“花在教育上的钱不是消费,而是投资。”读书对好多家庭来说被看作是改变命运的惟一途径,而对于更富于的家庭而言,越好的教育资源意味着小孩的未来越光明。
因此,家长不断找寻优质教育资源,从私立到公立,从国外到美国,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家长们渐渐开始忽视孩子们真正的需求,“使劲砸钱”成了教育小孩的“王道”。即使说了好几年“海归的末日”,“垮掉的留学生”,家长们却还是挤破头的把女儿往美国送,好像真的“国外的月亮比较圆”。
留学教育展上这样的场景十分场景。
有的父母背着书包,各个机构到处搜救资料,多加比较,拿着小笔记本记笔记,足以见得用心。夸张的是有的父母刚才受孕四五个月,就来教育展给儿子寻问留学的信息,生怕输在了起跑线上。
还有的父母遇见教育机构就问,“有哪些办法能给我儿子送出去?”“我管不了了,甭管哪里,只要送出去就行。”
这些父母的行为直接揭释了一大批“垮掉的留学生”存在的缘由,仅仅由于管不了了就想要花钱解决女儿的教育,真的可行吗?
独立照料自己的衣食起居、规划学习内容跟上学习进度、约束自己符合中学和寄宿家庭的规范、结交同学有所借助同时保护自己不被欺辱、尊重外国文化传统融入其中,等等,这些都是一个留学生须要的最基本素质,而激烈的竞争无疑在刷掉那一部分仅仅靠母亲的钱出国混日子的留学生。
这其中,从各类考试培训和赶考到中介选择,再到夏校,跟留学打算相关的每一个成语都是人民币的口感。
出国前的语言培训,课程是最基础的耗费,上完课还免不了考试费,托福托福争相降价,一些同学们还要考了一次又一次,把分数刷到满意为止。
如果说考试和培训可以通过收集资料、自我努力市下一笔,中介费这个坑很难不跳。便宜一点的中介3万左右才能搞定,大多高档中介都是10-20万的水准。夏校,也就是作为背景提高、简历加分的出国实地生活体验,也是各大机构明码标价的项目,最基础的费用都要上万,这还没有算上到了美国吃吃喝喝买买买的额外费用,属实不太实惠。
据《2021中国留学蓝皮书》统计,在留学预算方面,意向留学人群在留学期间的平均预算花销在52万元左右。
然而受疫情影响,整个留学产业遭到极大的挑战,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随着出国留学人数的断崖式上涨,留学中介渐渐从暴利行业弄成了高危行业。
根据《2020上半年留学机构生存发展调查》显示,44%的留学机构处于勉强维持的经营状态,其中2%濒于破产。
比如,几年前,“高端留学”“美国前招生官服务”的藤门留学出国留学大概要花多少钱,全年产值超过3亿,顶峰时期仅从事留学业务的职工就有600多人,是业界风头无两的名星企业。而现在,关于藤门最多的消息是“拖欠职工薪资、学员退钱无果、跑路”等爆料。一方面说明了留学产业链的鱼龙混杂,另一方面也印证了留学业务的情况现在不容豁达。
-03-
垮掉的留学生,在豆瓣哭泣
以前形容九零后喜欢用“叛逆”“自由”,如今“世界很大,我想去瞧瞧”的理想却成为过去式。从近些年来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趋势来看,“到祖国须要的地方去”已成为越来越多名校大学生认可的就业方向。
从不少院校就业质量报告也能看出,到国家重点行业、重点单位,以及到中西部地区、基层就业的人数正在逐年增高。
例如,2021年上海交通大学校本部毕业生赴国防科技单位及军队就业共342人,比2020 年降低32人,近5年校本部毕业生赴国防科技单位及军队就业人数总计1139人,呈逐年下降趋势;清华大学2021届毕业生超五成选择京外单位就业,200余人赴东部、东北地区基层公共部门就业;西安交通大学2021届毕业生中,不少朋友主动选择到西部地区,基层一线等祖国最须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西部地区就业人数比列达49.61%;中国政法大学有271人选择到东部和基层单位工作。
与此同时,疫情造成更多海外留学生也选择回到祖国的怀抱,全球职业数据发展库的调查显示,2021年希望归国就业的人群相比2020年留学生数目降低了48%。
如此激烈的竞争下,以往被视为出国镀银的“海归”还香吗?
前段时间,一个叫“海归废物回收互助协会”的豆瓣小组在留学圈火了,不到三年,“海归废物小组”已经集聚了3万名留学生。
从“海归”到“海带”到“海废”,自嘲的背后是诸多普通留学生的辛酸与无奈。
有不少海归中学生透漏,在真正求职过程中,即使是日本排行靠前的中学,与清北、人大相比几乎没有竞争力,更何况国外的大佬们不仅985、211的身分外,简历上还有一堆专业证书和实践经历。
也有不少人对“留学花了一百多万,工作多年还没挣回去”表示赞成。
“镀金”的海归正在显得“不值钱”,在残酷的就业竞争中,没有实力和经验的候选人,就算是留学生,也很难获得企业认可,拿到心仪的高薪岗位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发布的《2020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显示,回国求职海归数目暴增七成,达80万;近四成海归月薪不足10万元;三成海归觉得首份工作未达预期;过半海归觉得疫情严重影响求职。
实际上当下内卷的时代,单单靠砸钱来的海归头衔出国留学大概要花多少钱,早就早已不喝香了,拼的还得是实力和经验,而真正才能将“留学”发挥最大价值的中学生占比多少呢?这确实是当下值得留学生和家长们思索的问题.
-END-
ECO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