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褔”字有什么含义?!

“褔”字有什么含义?

更新时间:2022-06-14 10:57:43作者:admin2

福字的含义在《说文解字》里的注释是:福的本意是祭过神的肉,译文为:福,神明降福保佑。另外,“福”还有一切顺利、幸运的含义;同时“福”又是旧时妇女行礼的姿势(万福)。

现在,中国人对“福”的阐释已经从古代象形文字中所表达的含义上升为幸福、福气,是祥瑞、美好、吉祥寓意的统称,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以及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每到新春佳节,人们都会写对联或在相互祝福中提到五福临门(福、禄、寿、喜、财),可见“福”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何其重要、“福”的影响力有多大,而且“福”字也是被广泛使用最多的文字之一。

具有中国特色的“福”,这是伟大祖国繁荣昌盛之福!是各族人民平安健康之福!是世界和平美好之福!

图片来自网络。

【原创】本农夫理解其“福”字含义,春夏秋冬有衣穿,一人(家)足供口粮田;寒冬体肤袄裹暖,三顿餐饮吃饱饭。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人们的幸福“指数”在不断改变。

人的环境条件不同,幸福格局也不相同。

知足常乐奋力拼搏,在人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是如何亲手毁掉自己的江山的?

大凡成事难,毁功易。春秋的首霸齐桓公后来是如何一步步毁掉自己的江山的呢?

我们知道,齐桓公也是在诸公子争位中取得胜利,继位为齐国国君的。他继位以后,表现出了他的贤明大度,在鲍叔牙的一力推荐下,他大胆任用了以前与自己为仇的管仲为相国,管仲是历史上的名相啊,很有治国才能。管仲做了相国后,在齐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得齐国综合实力大增,在春秋诸侯国中,大提尊王攘夷,讨伐不臣侍周天子的诸侯国,规范春秋各国秩序,在周天子的支持下,成了各诸侯国的盟主,齐桓公也成了历史上有名的春秋五霸的首霸。然而齐桓公四十一年,管仲因病去世,没过两年,齐国就陷入了五公子争位的斗争中,齐国迅速衰败下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首先,齐桓公九合诸侯,称霸天下,已经不再是刚继位的历精图治的齐桓公了。他居功自傲,独断专行,已听不进与自己不同的意见。管仲临死,曾告诫齐桓公,竖刁、易牙、开方三人不近人情,不可重用,但齐桓公不听。其次,管仲没有向齐桓公举荐一个可以继承自己相位的人。管仲临死前,齐桓公曾征求管仲的意见,问谁可接替他的相国位置。齐桓公提出鲍叔牙等人,问询管仲可否,管仲都列举了各人的短处,认为不可接替,结果直到管仲死,也没确定一个合适的人来接替他。其三,齐桓公另立太子。齐桓公最早确立了公子昭为太子人选,但后来因宠幸苌卫姬,就改立了苌卫姬之子公子无诡为太子。本来板上钉钉的事,却说改就改,这让其他公子也有了觊觎太子位之心。其四,重用竖刁、易牙、开方三个奸臣。竖刁为了能做到常陪齐桓公身边,就将自己废身宫刑;在一次夜里,齐桓公醒了感到肚中饥饿难忍,因身边没现成肉食,作为齐桓公厨师的易牙就回到家中将自己幼子杀掉取肉烹煮,和调五味进奉齐桓公食用;开方本是卫国公子,因得到齐桓公喜爱,就不顾本国父母苦苦相求,毅然与父母决裂,来侍奉齐桓公。三人的这些“忠君”之事,很是感动齐桓公。管仲在日,齐桓公要重用他们,被管仲劝阻,说明他们三人的做法太不近人情,不是常人所能理解的,不可用,就驱逐了竖刁、易牙。但等管仲一死,齐桓公就马上招回竖刁、易牙,将三人委以重任。三人得权,在朝中玩弄权术,搬弄是非,兴风作浪,一下子就搞乱了朝政。他们为了独霸朝纲,还利用齐桓公年老病重,不能上朝之机,将齐桓公囚于后宫,任何人不准进见,限制齐桓公吃饭喝水,活活把个齐桓公囚死。三人的弄权,直接导致了五公子争位。其五,五公子争位。齐桓公改立公子无诡,生前又将公子昭托付给宋襄公,齐桓公死后,在竖刁、易牙、开方三人的搬弄下,五公子相互攻打,使齐国陷入混乱。甚至齐桓公去世两个多月,尸体腐烂,停尸房爬满了尸虫,竟无一人过问,出来安排丧葬后事。后来,易牙和竖刁进宫杀了许多大夫,并拥立了无诡为君,太子昭逃到宋国,无诡即位后才安葬了齐桓公。无诡死,公子昭在宋国护送下又继位为君。以后这五子依靠各自势力,依次为君,如此在动荡中一直延续了四十余年,使得齐国大伤元气。王室不和,君位不稳,国力衰弱,使各自辅佐的权臣得势,相互争权夺利,君弱臣强,最终导致“田氏代齐”,齐国田姓代替姜姓做了国君。

因此,想治理好一个国家,那是很不容易的,但要想毁坏一个国家,那是分分钟的事。齐桓公在管仲辅佐下,历精图治四十余年,才让齐国国强民富,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但就因为没有选好接班人,重用了奸邪,最终导致齐国一败涂地,以后再也没能称霸诸侯。相反,晋国在晋文公之后,因不间断有忠直能臣辅佐,使晋国在此后春秋争霸中,一直保持了百余年的霸主地位。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以后历朝历代中,接班人的选取确定,都直接关乎王朝的存亡继绝,盛衰成败,确实值得让我们今人深思啊!

齐桓公,姜姓吕氏,名小白。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世孙,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也是春秋时期第一个公认的霸主。他不计前嫌重用管仲被传为君臣佳话,在管仲的辅佐下,齐国国力强盛,威服诸侯。但是在晚年却也逃不脱个人悲剧,重用佞臣最终落得活活饿死的下场。

一个“能力平平、私德有亏”的霸主齐桓公不是那种天纵英才的雄主,他更多的像是一个好老板,他的霸业是靠重用和信任管仲这位能力卓越的职业经理人才获得的。因此随着齐桓公和管仲这对君臣的年老,尤其是管仲去世之后,齐桓公能力上的缺陷就暴露无疑。

能力平平:在历史记载中很少看到齐桓公个人能力的体现,他的光芒几乎完全被管仲掩盖。纵观他的一生,似乎只有当年与公子纠和管仲争夺王位时,被管仲一箭射中衣带勾,集中生智咬破舌头装死骗过管仲才表露出他个人年轻时还有些急智。随后在鲍叔牙的力荐下,不计前嫌重用管仲也表现出他作为君主的大度。但总的来说,齐桓公单论个人能力和素质实在是乏善可陈。

私德有亏:齐桓公曾经在和管仲的对话中坦承自己的三个缺点。一是好打猎,怠于政务;二是好酒好吃,贪图享受;三是好色,甚至连自己的姐妹都不放过。虽然这段对话中管仲表示这些缺点虽然很不好,但是不妨碍齐桓公成为一个明君霸主。因为君王的素质和品德应该是相较于整个国家而言,对于私德并不是最要紧。事实证明,管仲在世的时候,的确这些个人私德没有妨碍齐桓公和齐国的称霸大业,但是管仲一死,齐桓公的悲剧几乎都与这些个人缺点有着不可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个佞臣:精准命中齐桓公的三个缺点如前文所述,齐桓公自认有三个缺点,分别是好田猎、怠于政务;好酒肉、贪图享受;好女色。而导致齐桓公晚年个人悲剧的三位佞臣就都精准的把握了齐桓公的这三个缺点,纷纷投其所好。

易牙:厨师出身,以厨艺得宠于齐桓公,因为他能很好的满足齐桓公好酒、好吃喝、好享受的爱好。相传齐桓公有一次无意中说到自己几乎尝遍天下美食,就是没有尝过人肉的味道。于是这位易牙为了得宠,就回家把自己四岁的儿子给烹煮了进献给齐桓公吃。齐桓公吃了之后认为易牙对自己非常忠诚,因此更加宠信他。

竖刁:他为了能得到齐桓公的宠爱,自己阉割了自己到齐桓公那里做了宦官,并且负责齐桓公的后宫和管理宫女。因为他的自我阉割行为让齐桓公认为他很忠于自己,同时也因为他能很好的安排好后宫之事,这就必然包括满足齐桓公好色的爱好。

开方:又称卫开方,本来是卫国的公子,年少时就到齐国出仕,也是齐桓公身边的宠臣。期间即使开方的父母去世他也没有回国,而且有机会继承卫国国君之位他也放弃了,于是乎齐桓公也认为他非常忠诚。

那么好田猎,怠于政务的缺点呢?其实晚年的齐桓公田猎倒不一定还能坚持,但是怠于政务肯定是更加变本加厉,一方面管仲等人执政期间,他已习惯于垂拱而治。另一方面这些佞臣的共同特点就是顺着君主的爱好行事,以阿谀奉承为主,投齐桓公所好就必然让他沉溺酒色之中,无心政事,阿谀奉承就必然让齐桓公觉得自己已经功德圆满,无需费心费力去治理国家。

虽然齐桓公认为这三个人都是大忠臣,但是《史记》中也明确记载了管仲对这三人的评价。管仲认为:有谁不爱自己的亲生骨肉呢?易牙能够烹煮幼子给齐桓公食用,那么他肯定有更大的野心;有谁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呢?自残身体来服侍齐桓公,那么他肯定也另有所图;有谁不爱自己的父母呢?而且放着千乘之国的国君不当,到齐桓公身边来做臣子,那么他必然有更大的企图。管仲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很明确的指出这三个人都是佞臣,必定会祸乱国家,因此管仲临终前请求齐桓公放逐这三人。

晚年政治布局不佳齐桓公在管仲去世时也曾经去管仲病榻前询问相位的继承人选。这个关于齐桓公晚年的政治布局的重要记述在《史记》中隐去了一段,即司马迁只记载了管仲对三位佞臣的评价和对这三位佞臣的处置建议,并没有记录关于相位的人事安排建议,于是有的人认为管仲没有为齐桓公指明后继人选,对齐桓公的个人悲剧负有一定的责任。

但是事实上,在《吕氏春秋》中也有一段管仲对于相位继承人选的记载,在这个记载中,管仲明确反对了鲍叔牙接替自己担任相国的提议,他的人选是隰朋。只是谁也没想到,隰朋也很快去世,随后鲍叔牙接替出任相国,不到一年时间他也去世。这些贤臣的纷纷去世,让易牙、竖刁等人从被放逐到回归中枢,并很快重新成为齐桓公身边的宠臣,最终导致了齐桓公晚年的悲剧。

再则史书记载,齐桓公有嫡妻三人,妾夫人中有宠地位如图夫人一般的有六人,子嗣则有十几人。虽然在管仲在世时,齐桓公就已明确了公子昭为太子。但是我们从后来齐桓公死前及死后几十年齐国的内乱来看,齐桓公对诸子的政治安排上也极其失败,身为太子的公子昭没有多少势力(他的上位还得靠宋襄公相助),结果齐桓公临终时五子争位打的不可开交。甚至内乱一直持续到三十多年之后,争夺王位的五个公子都当过齐王,直到最后一个齐惠公吕元才基本结束这场内乱。而史书中有所记载的齐桓公对继承人的安排,仅仅是在一场诸侯会盟中拜托“讲仁义”的宋襄公照顾自己的太子公子昭而已。

综上,齐桓公个人本就能力平平,他的霸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信任重用管仲、鲍叔牙等一干贤臣而得来。虽然这也无可厚非,但是他本人好酒好色、贪图享乐、怠于政务的缺点终生未改,晚年更是信重投其所好的佞臣,最终导致自己活活饿死,两个多月无人收尸的悲惨结局。

为您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