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执业药师考试时间是什么时候?
2021-04-15
更新时间:2021-06-17 06:12:13作者:admin2
●语文
教师要成为“杂家”
“语文由必修课和选修课组成,必修课有5本教材,选修课分为选修Ⅰ和选修Ⅱ。选修Ⅰ-A为全省高一学生必须选修的课本,Ⅰ-B为学生选修模块,Ⅰ-C为自主选修课本。选修Ⅱ指学校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自主编写的课程,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决定是否选修。”襄樊四中语文老师钟道杰说。
新课改后,语文教材篇目有了变化。在保留经典篇目的基础上,必修课本减少了鲁迅的部分文章,增加了与时代接近的篇目,如增加了周立明的《动物游戏之谜》、卡尔萨根的《宇宙的边疆》等,可读性大大增强。
选修课本主要注重对作品进行深入研究,例如对唐诗、《史记》进行系统讲解,让感兴趣的学生知道得更多。这无疑要求教师具备广博的知识,由“专家”变成“杂家”。
新课改后,教师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做到师生互动。教师要继承有效的教学方式,不能完全撇开老师应该发挥的作用,避免走入“追求形式,忽视内容”的极端。这些都要求教师不断提高综合素养。
●数学
重视电脑的使用
“以前的知识结构更严谨,连贯性和逻辑性比较强,新教材中知识模块化了。”市24中数学老师徐襄涛说,以前高中3年要学习6本数学课本,知识模块化后共有26本。学生不仅要学习5本必修课本,还必须学习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分为选修Ⅰ和选修Ⅱ,选修Ⅰ的相关课程文、理科学生都要学习,其中文科生要求选择2门选修课,理科生要求选3门。学生学习选修Ⅱ必须达到规定的学时。
选修课的内容则超出考试大纲要求,如“算法”一章本为大学应用数学专业内容,高中新教材也有所涉猎。同时,新编教材的部分内容必须使用电脑,要求师生更加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
数学在新课改之后,打破了原有的知识体系,逐渐模块化,这会让很多人感到不适。例如“一元二次不等式”,课改前是一次性讲透知识点,现在部分章节被编排到别的部分,这不仅会增加学生听课难度,也会让教师难以把握授课方法。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则会成为老教师教学时的一道难题。
●英语
侧重语言技能应用
“英语新教材由以前的5本变为必修5本、选修6本。高一到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讲完必修1至必修5,学生达到七级要求,即掌握词汇量2400至2500个、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300至400个,这样才符合高中毕业标准。选修6、7、8讲完,学生可达高考要求,即达到掌握词汇量3300至3500个、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400至500个的八级水准。”市24中英语教师李敏说,除了外国语学校,普通高中一般不开设可达九级标准的选修9、10、11的课程。学生可从选修2中任意选修自己感兴趣的课程。选修2涵盖语言知识和技能、语言应用以及语言欣赏等内容。这些模块各成一书,教材内容更为精细。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将以考试大纲要求点到的24个话题为主线,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
●政治
教学生学会生活
“新教材的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以学生生活为主线,而不以学科为体系。”市24中政治老师张艳群说,政治教材将分成四个必修模块、六个选修模块。模块内容相互独立,实行学分管理。其中,选修模块中的“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公民的道德能力常识”是必须选修的。
在知识结构方面,新教材体系全变了。过去以知识为体系,比如经济学里一般学习生产、分配、交换、销售,新教材则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旧教材中的“产业”因与生活联系不大,已被删掉。新教材内容会教授“生活与消费”“企业经营与管理”“收入与分配”“面对市场经营”等。
在教学方面,过去老师是先讲知识点,把结构呈现给学生,现在则要设置情境,注重课堂探究,最后得出结论,注重知识生成的过程。
“妈妈给你织的毛衣是不是商品?奶奶给你做的饭是不是商品?”新课改后,老师将从生活实践出发,突出服务学生的意识。比如上“价格”这节课时,老师要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作业,让他们调查市场上肉、蛋等的价格,采访相关人。发现价格变动后,要寻找价格变动的原因,并思考这种改变对人们生活造成的影响。
●历史:
“最熟悉的陌生人”
“历史新教材中的知识点都是课改以前的,现在只是对原来的知识进行了整合,所以看上去又有点陌生。”市24中历史老师王红玲这样总结道。
最明显的一个变化是,以前的历史教材编排是通史,现在是专题形式,必修1到必修3分别为“政治文明史”“物质文明史”和“精神文明史”,以文明为主线,中外混编。选修课程则更加注重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和近代民主思想部分。
课本图文并茂,学习板块丰富,是新教材的第二个特点。新的历史教材增加了图片、知识链接、学习思考、自我测评等内容,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
新教材强化了部分知识点,例如必修1增加了“中国古代宗法制”,而以前“文化遗产”这一知识点则以新面目示人,出现在选修模块“世界文化遗产精粹”里。
历史教材模块化对教师的知识面、工作量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老师要想把课上好,可以进行专题内的知识整合。
●地理
整体变化不大
“地理学科与课改之前有所不同,但是内容变化不大。”市24中地理老师徐家群介绍。
我省高中课改后的地理课本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分为选修和必修。选修1—3分别讲述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选修部分有7个模块,涉及到地理理论、应用和技术等方面。每个学生必须选修2个模块,即4个学分。
课本变化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章节有所减少,删减了一些非重点内容;必修课更加关注生产生活、自然灾害与防治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课本上增加了读图思考、活动课、案例分析和问题探究等,要求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地理更多地与社会时事热点结合,以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
●物理
与实际生活联系增多
襄樊四中物理老师杨立涛认为,新课改之后,物理学科的教学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
新的物理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共12本,分属12个知识模块,包含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其中物理(1)和物理(2)为必修科目。选修Ⅰ侧重于文科,主要阐述物理和社会生活;选修Ⅱ侧重于工科,介绍物理技术及其运用;选修Ⅲ侧重于理科。另外,教材中的大字部分内容,学生必须渗透了解掌握,小字部分留待交流思考。
在教学目标上,与以往深入分析研究物理现象及其规律不同,新课改更侧重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三维目标的确立。这一点在物理实验上尤其明显。以往物理实验侧重于实验步骤以及实验过程,新课改之后的物理实验步骤和过程逐渐模糊化,与生活实际联系增多,常见的形式是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自行设计实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化学
学生要多进实验室
“高中化学有两个必修模块,共4个学分,我省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课程标准要到年底才能定下来。”襄樊四中化学老师李茂炽说。
化学新教材的一大变化是,以前的一些重点内容现在不再是重点,比如“物质结构”,在旧教材中它是重点,也很难。而在新课改后的必修课中,则一带而过。还有“有机化学”,旧教材中这部分是基础内容,而新课改后在高二的选修课中才涉及到。
旧教材中有一些内容,老师们都是一次性讲透,新课改后,这些内容变得分散。“有一些知识点难度将降低,若第一次讲深了,学生们理解不了,会觉得化学非常难,这容易步河南新课改的老路。”李茂炽说,河南实行新课改后,超过一半的学生觉得理科太难,选了文科,襄樊一定要避免出现这种现象。
以前,有些化学实验是“老师做,学生看”,新课改后则要求尽量让学生自己做,老师要与学生形成探讨与交流、学与问的关系。“以后的学生需要多进实验室。”李茂炽说。
另外,新教材把很多大学内容“下放”到了高中,增加了“能级”“晶格能”“熵焓”“核外电子的跃迁”“金属晶体的堆积”“电子互斥理论”等。
●生物
新教材更加生动形象
“新课改后,生物教材共有6本,必修、选修各3本,均属人教版。选修1是学业水平测试,侧重于理科,主讲生物实验。选修2侧重于文科,主讲生物科学与社会。选修3是高考必考内容,偏于理科。”市24中生物老师周勤德说。
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系以及呈现方式也有所变化,插图与相关资料增多,实验增多,尤其是增加了一些探究性实验。插图色彩更加鲜明,新教材因之变得更为生动形象。生物新教材还增加了许多新专栏,如“问题探讨”“本节聚焦”“资料分析”等。
新课标对教师能力和素养的要求较以往更高。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自主教学,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发挥自身能动性,了解并渗透物理、化学常识以及数学统计计算方法,备课需查阅更多资料。老师要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
另外,新课改后,生物教学会更多地使用多媒体。在讲课过程中突出讲述主体,以提问为主,允许学生自由发表个人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