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的多音字组词?
2022-06-18
更新时间:2023-01-15 20:19:57作者:佚名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赵乾坤】编者的话:21日,中国将迎来疫情防控优化后的第一个春节假期,预计出行人次将达去年的两倍。ETF 网则报道,中国游客的旅行需求已经积累到“史诗级”的程度。国内各大在线旅游服务平台发布的数据春节去哪儿旅游好玩,不断刷新着春节旅游消费的规模。携程数据显示,4日起,铁路出行查询和预约量连续3日破高, 机票预订仍居高位,旅客出行半径达3年来峰值。9日,同程旅行发布的《2023春节假期旅游消费趋势报告》显示,近一周来,春节期间出行的国内机票订单上涨27%,除夕前一天及当天的火车票订单量为近3年同期最高。11日,飞猪发布的《2023年春节出游风向标》显示,截至目前,春节出游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超6成。12日,马蜂窝提供给《环球时报》的数据也显示,近一周来,“春节去哪”相关热度上涨达172%。
1月初,《环球时报》邀请网友投票选出的春节期间最想前往的十大国内游目的地为:三亚、西双版纳、成都、丽江、香港、北京、澳门、厦门、长白山、上海。《环球时报》采访业内专家、研究人员和旅游业者对此分析和解读。
为什么是这些目的地?
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张辉提到“两头热”(北上玩雪,南下避寒)这一概念,并指出春节去哪儿旅游好玩,该榜单反映了春节假期国内游消费者的基本态度。
“国内游客主要前往以三亚、西双版纳、丽江为代表的避寒旅游目的地,以香港、上海、北京、澳门为代表的都市旅游目的地,以重庆、厦门、成都为代表的网红旅游目的地,以及以长白山为代表的冰雪旅游目的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宋昌耀进一步向记者分析说,“其中,除了避寒旅游、都市旅游是冬季春节旅游的传统类型外,冰雪旅游、网红旅游目的地在重大赛事、数字经济的影响下受到更多青睐。气候条件、网络曝光度、消费业态的丰富程度,以及综合配套都是游客制定春节出行消费计划的重要影响因素。”
今年春节假期被业界普遍认为是防控政策优化以来国内游的第一波高峰。驴妈妈旅游网CEO 邹庆龄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疫情3年,长线游受到一定抑制,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多数人的出游需求得到释放。邹庆龄认为,榜单上这些目的地的旅游业“更为发达,资源禀赋高、特色鲜明,中高档休闲度假产品多,可以满足80后、90后、00后的消费需求”。
携程的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海南、云南是国内游的“大热门”。“这与该榜单的结果高度一致。”携程研究院行业分析师方泽茜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说,“截至1月5日,三亚春节进港机票均价已超过1900元,同比上涨47%;丽江机票均价1309元,同比上涨51%。而三亚部分热门酒店的春节客房,在携程平台上也处于一房难求的状态。”
更好的体验,更高的价格
多位专家表示,从榜单上的目的地结构来看,今年春节,消费者的偏好延续了旅游消费升级的大趋势。《环球时报》记者从各大在线旅游服务平台上发现,元旦后,春节国内游平台咨询、预订一直保持较高增幅。以1月上旬为例,海南、云南、福建等地的度假产品,北京、上海、成都等核心城市受关注度较高,这些客源地的游客也带动了城市周边滑雪景区的预订。同时,主题乐园产品预订紧俏,北京环球度假区、广东长隆度假区、各地的欢乐谷乐园等客流增幅明显。
驴妈妈旅游网提供给《环球时报》的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温泉、玩雪相关景区以及周边一站式度假酒店的搜索及咨询量占6成以上。《环球时报》记者在采访多地文旅局和景区时发现,今年春节,消费者对年味儿的期待值持续走高,诸多景区推出相关活动,如灯光秀、烟花、灯会等。同时,各地热门景点、酒店纷纷推出兔年专属体验。飞猪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包含烟花、灯会、庙会等关键词的旅游商品预订量同比增长近2倍。
综合榜单中目的地在驴妈妈平台上的预订情况,邹庆龄介绍说,中高端休闲度假型产品尤其受欢迎,这类产品多受到年轻人或家庭度假客群的青睐。同时,春节的各类产品行程变得自由度更高,目的地连线游也呈增多之势,比如厦门方向的游客,部分会连带订泉州的产品;丽江的部分游客同时会订大理、昆明等地的产品。另外,游客对特色美食,民俗、非遗表演,博物馆等,兴趣越来越高,并愿意为此“埋单”。
今年春节,游客对出行品质的要求同样水涨船高。11日,马蜂窝旅游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晓雪告诉记者,多数游客倾向于选择可放松身心、尽情拥抱自然的高品质目的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为更好的出行体验付费。除返乡过年,和家人在度假地疗愈身心,也是年轻人的热门选择。“海岛”“温泉”“民宿”成为春节假期热度最高的关键词。
飞猪春节项目负责人丁凡则表示,今年春节的返乡出行、假期出游均呈现出量价齐升的特点。
春节出游玩什么?
时间、体验和花费历来是影响消费者制定出游计划的重要变量。但今年春节,张辉提醒说,应首先看到消费群体和消费经济的变化。他指出,春节期间,80后、90后、Z世代成旅游生力军。同时,旅游的主体内容也发生变化,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和旅游形态都会随之发生变化。此外,小型化、定制化、自主化出游兴起,自由行游客激增。而以上种种又会改变人们的出游距离。因此,目的地是否拥有新场景、新玩法、新变化,将对消费者的春节出游计划产生极大影响。
张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春节期间,本地游、城市休闲游、周边游、乡村游、度假游将是国内游的“主旋律”。“需要注意的是,城市休闲的概念出现以后,国内游已经出现旅游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独立化发展的新趋势,今年春节期间,消费热点包括乡村旅游、旅游演艺、美食旅游、民俗旅游、亲子游、民宿等,这些消费热点都将影响人们出游计划的制定。”
记者在马蜂窝站内进行相关搜索时也发现,在选择国内目的地时,“酒店”“当地玩乐”“美食”“民宿”这几大关键词是游客搜索最多的。飞猪的数据则显示,今年春节“国风+旅游”“非遗+旅游”受到年轻消费者青睐,包含汉服、非遗、手工艺等体验活动的旅游商品预订量同比增长近1倍。
2023年国内游恢复力如何?
提及今年国内游的恢复力,多位专家都预判说,2023年国内游会恢复到2019年水平的70%左右。
具体到一季度国内游的恢复情况,张辉指出,国内游恢复需要一个过程,一季度国内游不会实现规模性复苏,但旅游人气将实现恢复。“国内游要想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至少需要两年多。”张辉说道。恢复速度取决于三大要因——疫情的演变和疫情防控政策变化、旅游能量和产业链的重组、旅游投资的恢复。
宋昌耀也告诉记者,短期来看,强旅游偏好的消费者会率先开展国内游,推动国内游在重要节假日迎来小高峰。但长期来看,旅游消费心理的恢复和消费选择重塑需要一个过程。参考国外疫情放开后旅游业的恢复速度,预计2023年能恢复到2019年的70%以上水平,其后逐渐恢复的速度和过程取决于经济增长所带动的国民收入提高和疫情发展态势。同时,国内游恢复将基本遵循“近程—中远程—出境”的顺序。
张辉认为,春节期间,城市群目的地是亮点;“五一”期间,自然生态资源聚集区,如贵州、湖南等地将受欢迎;暑期和“十一”期间则还需观察,初步判断,地理尺度大的目的地,如青海、新疆、内蒙、西藏等将受青睐,房车度假、露营将继续发展。“总之,春节、一季度看人气,‘五一’看流量,暑期、‘十一’看消费水平,如这些国内游恢复的重要时间节点都能取得较好成绩,那就为日后国内游全面恢复打下坚实基础。”
若想为国内游恢复提供“加速度”,张辉建议相关部门应给予政策支持,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如为发展房车游解决房车的上路和尺寸问题、为发展研学游完善假期制度和教育制度、为发展游艇游加强码头建设等。同时,张辉还提到了“技能型旅游”这一概念。他认为,长期来看,度假旅游将继续兴起,民宿等旅游形态将大量出现,体能性旅游将转向技能性旅游,滑雪、冲浪等将受青睐。此外,地理尺度大、自然形态优质、人口密度小的目的地将“崛起”,房车游也将继续受到市场长期关注。此外,中国旅游业经40余年发展,如何面对日新月异的新环境、新技术、新市场,来创造“新旅游”的概念,打造新玩法和新场景,变革传统旅游产品形态和运行方式,是整个行业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