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工程师学习看书的顺序与进度?
2021-06-13
更新时间:2022-06-02 22:49:59作者:admin2
问题:在七律的创作过程中,如何写景状物表达情感?
..........
前言七言律诗是学习诗词创作的重要内容,会了五七律诗基本就过了格律关。
无论什么诗,道理都一样,就是按照诗的规矩,将合适的意象有机组合起来,抒发自己情感的一种文体。
一、七言律诗的规矩既然是七律,首先要守七律的规矩,举例说说七律的规矩。杜甫的秋兴八首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1、平仄
律诗有四种基本句式,按照对仗、黏连的规则组合成四种形式。上面是一首平起平收的首句押韵的七律。
2、押韵
晖微飞违肥,五个字都是【上平五微】,律诗第一句可以用邻韵,后面必须用一个韵部的字。
3、对仗
中间二联都要对仗,这是标准的七律要求: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4、黏连
上一联对句的第二个字:如日、秋,必须和下一联出句的第二个字平仄相同:宿、衡;
二、情与景的安排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叙事: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第三联抒情: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用两个典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
第四联通过评价“同学”,来对比自己的遭遇。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一般来说中间二联多是一联写景、一联抒情,但也有很多灵活运用的,情中有景、景中有情。
三、意象 情与景的融合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作者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说就是寓“意”之“象”,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例如叶,就是客观物象,春叶、秋叶、落叶、残叶、飞叶、败叶就传达了不同的情感,这就是意象。风,西风、东风、春风、寒风当然不同,马,骏马、千里马、老马、瘦马等不同的用法传达了不同的感情。
例如李煜的词: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秋是清秋,梧桐是寂寞梧桐。马致远:古道西风瘦马,道、风、马,都有一个定语,加入什么定语,决定了传达出什么感情。
四、意象的组合与使用这就比较有学问了,例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意象不用一个虚词,全是名词的罗列。又如“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四个意象,第一句没有动词,第二句有了一个“无”连接。又如“枫叶落纷纷”只有落叶一个意象,后面是动词和形容词(可以看作修饰动词落的副词)。
又如: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树叶是“落木”,而且“落木”这一意象用“无边”来修饰,后边动词加了副词修饰组成“萧萧下”,更增加萧瑟之感。
秋,用“悲秋”,还加了一个“万里”的定语,可见“悲”的程度之深,同理,对仗的下联是“百年多病”。
结语简单说,写诗就是立意、选择意象、把意象组合成句子、把句子组合成篇,这一系列动作都是为了有效抒发自己的情感。
每一个意象都或明或暗的带有作者的情感,把意象合理的组织起来就是将情感串联起来表达自己的作品主题。
@老街味道
怎么写都可以!
我请你相信我的观点。并允许小可以事实做证明。
同样是一片树林,它可以应用到所有的情感。欢喜,悲伤,孤独,怡然。也就是说,景物描写可以适用于所有情感属性,不分彼此。
或许有人认为,落叶表示萧瑟,黄昏表示寂寞,丝雨表示忧伤,是这样么?
“枫岸纷纷落叶多,洞庭秋水晚来波”,这是贾至陪李白游湖,诗里的落叶毫无萧瑟之感。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这是韦应物的寄人诗,落叶在这首诗里,充满旷远高古之意。
“落叶飘蝉影,平流写雁行”,这是上官仪的应制诗,大气,华美,轻柔,哪里有一丝萧瑟之意?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千古名词中的“黄昏”,哪个角度看都是唯美不是么?
“路绕清溪三百曲。香满黄昏雪屋”,辛弃疾的这一句,都是隐居风范,怡然自得,这个“黄昏”更是锦上添花。
“一窗丝雨一帘风,当日虀盐滋味同。”这一句不但没有忧伤,还有调侃,更有自嘲之意。
杜甫有一首极有名的七律《曲江对酒》,诗中颌联“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被历代诗评家所激赏!
如果我们不看尾句,这一联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清新、宁静、悠然,闲适。
再通过颈联的过渡,尾联的提点,全诗的懒散的失落便渲染了出来。那么,假设首联,颌联不变,能不能通过无耻的,不知天高地厚的修改,把这一首诗改成清新的,宁静的,悠然的,闲适的呢?
原诗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春殿转霏微。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悲伤未拂衣。
瞎改后四联
纵饮久判人不弃,懒朝莫与世相违。吏情勿觉沧洲远,老大无悲恰拂衣。
景物描写没有变化,但情感却变了。不是么?
杜公还有一首七律《堂成》
原诗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此诗,一个错比,一个懒惰,改一下,心情是不是变了
瞎改成,杜陵长笑扬雄宅,仗剑横眉作解嘲。
这种例子极多,同样是描写菊花,陶渊明写出了悠闲,李清照写出了相思,而黄巢却写出了狂放。
比如孤馆,一向是羁旅,乡思,失意的代词。可是只要你想,马上就可以切换另一个情感。比如
孤馆秋风雨更残(这是景物描写)
孤馆秋风雨更残,客心寂寂倚栏干(这是失意孤独)
孤馆秋风雨更残,平生自许斩楼兰(这是豪放不羁)
孤馆秋风雨更残,醉拈瓶菊几人看(这是洒脱豁达)
孤馆秋风雨更残,捋将明烛正衣冠(这是坚持信念)
孤馆秋风雨更残,与儿画纸战棋盘(这是温馨家庭)
我只想证明一件事情,
景物要表达什么情感,可以仅仅取决于你后面的用字用词。比如杜甫《江亭》第一句,坦腹江亭暖,怎么看怎么舒服,正因为这一句舒服,所以倍加显得尾联“故林归未得”的悲伤和无奈。
景物描写有两种用处
一,加持
二,反衬
所以,怎么写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