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工程师学习看书的顺序与进度?
2021-06-13
更新时间:2022-06-09 06:52:25作者:admin2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他的诗歌题材中,既表现了他非凡的自信和狂傲的人格,也有豪放的气度和爽朗的性格,李白借诗歌表达自己愤懑不平、怀才不遇的愤懑,揭露了权贵的黑暗与腐朽,更表达了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在李白现存近千首诗歌中,以“桃花”为意象的诗约50余首,借以表达李白不同时期的心情与遭遇。本文将李白的“桃花”诗篇分为三大类,分别从自然之美、愤恨之气和高洁之性三个方面探讨李白写“桃花”的原因、目的和效果。
用“桃花”体现自然之美:象征春天美景,抒发自信爽朗之美李白的诗歌题材十分丰富,既有气势磅礴、摇曳多姿的乐府诗,也有行云流水、激情澎湃的歌行,还有自然明快、展现超然意趣的绝句。而写桃花的诗篇多流传于绝句中,以七言和五言为主,来借景物表达内心的情趣。李白绝句中的桃花,一般象征着“春天美景”,春天是百花齐放的时令,这个季节不像冬日傲骨的梅花,也不像秋日高洁的菊花,更不像杏花梨花色彩淡白略显凄清,而是以红粉给大自然添上一抹红。而李白笔下的“桃花”更是抒发了他潇洒飘逸的性格,展示他清新自信的品格。如李白的《东鲁门泛舟》其二中写道:
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
李白的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此时的李白住宿在东鲁,常与友人一起饮酒作乐,抒发对自然之美的称赞。“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一句正是道出了东鲁桃花繁盛的描写,诗的前两句说自然美景中的宁静与恬淡,表露出李白的闲情逸致,诗人泛舟在溪水上游玩,看到夹岸的桃花,心中甚是欢喜,忍不住调侃王子猷雪夜访友都没有此时潇洒,体现了李白本人非凡的自信。
类似的描写桃花的绝句不枚胜举,如《山中问答》中的“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荆门浮舟望蜀江 》中的“正是桃花流,依然锦江色”、《宫中行乐词八首》中的“昭阳桃李月,罗绮自相亲”,这些描写“桃花”的作品,多写诗人在大自然怀抱和日常生活中获得的审美感悟和片刻情思,寄情于“桃花”来表达自然之美和生活情思,被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评价道:
太白五七言绝,字字神境,篇篇神物。
李白的绝句以一种明快晓畅的格调,不刻意锤炼字句,而是以一种自然真实的语言含蓄的彰显了他清新飘逸的情思韵味。李白诗中的“桃花”正是体现出他对自然的喜爱,来表达独特的生活情趣,渲染了李白本人自信爽朗的性格。
用“桃花”体现愤恨之气:象征小人得志,抒发对趋炎附势之人的嘲讽盛唐时期,文人多怀着进取的人生态度积极入仕,李白虽出自于商人家庭,但也是个功利性很强的人,他与许多文人一样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儒家用世思想,但却囿于商家背景无法通过科举考试做官,只能四处拜谒尊贵的名士,希望得到举荐。天宝元年(742),李白受玉真公主的举荐奉诏入京,供奉翰林,这段时期的李白受到崇高的待遇,唐玄宗“降撵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然而得意的时间并不长久,李白便被朝中权贵馋毁。天宝三年以“赐金放还”的名义被迫离开长安。而李白的“桃花”正是以此为背景,将桃花的“艳丽媚俗”来比喻小人的趋炎附势,表达愤恨之气,如《古风五十九首》其四十七中写道:
桃花开东园,含笑夸白日。偶蒙春风荣,生此艳阳质。岂无佳人色?但恐花不实。宛转龙火飞,零落早相失。知南山松,独立自萧飋。
在这首诗中,李白将“盛开的桃花”与“山顶的孤松”作对比,前者是在春风吹拂下自我夸耀,开出娇艳的花朵,而后者才是傲然独立,雨雪风吹屹立不倒的勇士。李白在“赐金放还”之后,一直郁郁不平,内心的忧愁无法排泄,仕途的失意更是无从解脱,李白以“桃花”为载体,表达他对趋炎附势小人的嘲讽,和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有关“桃花”被赋予反面人格形象的诗最早出现在初唐诗人王绩的《春桂问答》中:
问春桂,桃李正芬华。年光随处满,何事独无花。
王绩用“春桂”和“桃花”作对比,表达对“桃花”妖娆的不平之气。而李白却大量创作“桃花”的反面人格形象,如《拟恨赋》中的“恨桃李之委绝,思君王之有违”、《古风五十九首》中的“桃李何处开,此花非我春”等诗中均将“桃花”视为俗艳谄媚的小人,抒发内心的怀才不遇。
盛唐诗歌更强调诗教原则,以“诗言志”为主题表达的诗歌创作往往能够寄寓诗人的人生志向与社会遭遇,李白身处官场,他的内心是复杂矛盾的才高位卑的苦闷,可当他远离朝堂时,他的内心又充满了失望与不满的愤恨之意,而李白正是用“桃花”作为诗歌意象,来抒发内心的复杂心迹。
用“桃花体现高洁之性:象征个人高贵,抒发遗世独立的人格品德在中国文学史上,十分注重“借物咏志”,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的隐逸之情,周敦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正直之意,袁枚“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坚毅、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傲气等均是托物言志来表达自我的品格。而“桃花”也常被古人寄托高洁的品性,以“美人”著称的“桃花”也常被作为芳草独立的品格,最早形容“桃花”高洁的诗句是在《诗经·桃夭》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诗经》中的“桃夭”正是用桃花比喻美丽的少女,来表达一种“美好”。古人多用花草来表达内心的寄寓,正符合钟嵘《诗品》中的“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摇荡性情,行诸舞咏”的创作手法,诗人将眼中所见赋予情感,表达心志,所以李白在遭受小人构陷的时候,也用传统的创作手法,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不与权贵同流的人格特征,如《山人劝酒》中写道:
苍苍云松,落落绮皓。春风尔来为阿谁,蝴蝶忽然满芳草。秀眉霜雪颜桃花,骨青髓绿长美好。称是秦时避世人,劝酒相欢不知老。各守麋鹿志,耻随龙虎争。欻起佐太子,汉王乃复惊。顾谓戚夫人,彼翁羽翼成。归来商山下,泛若云无情。举觞酬巢由,洗耳何独清。浩歌望嵩岳,意气还相倾。
李白自小深受神仙道教信仰的影响,始终怀着“一匡天下而立抵卿相”的人生理想,渴求自己在建功立业之后功成身退,归隐江湖。在这首诗中,李白以“龙争虎”来称赞商山四皓的高尚节操;以“羽翼成”来赞美四皓稳固太子刘盈的地位后,回归商山,不恋权贵的做法;以“白云的洁白之状、高如嵩山的气度和对酒当歌”的豪迈气度,来表达自己渴望“功成身退”的志向。诗中的“秀眉霜雪颜桃花,骨青髓绿长美好”更是借“桃花”的盛开美景来强化自己对隐士之志的向往。
李白仰慕鲁仲连、范蠡、宁戚等在建功立业之后功成身退的士人,这是李白一生的理想,但现实人生中的他却不断遭遇政治的失败,以至于他常常陷于悲愤、失望之中,却又始终怀着自信豁达的精神风貌,向往着这样一天的到来。李白诗中的“桃花”美景象征着他独立的品性和桀骜的性格。
结语唐诗中,“桃”的意象包涵着十分深广的文化内涵,它体现了唐朝丰润的审美规范和浪漫奔放的文学精神。李白诗中“桃”的意象也与唐朝诗人喜爱观察万物、咏唱万物的创作风格密切相关,在李白诗中,“桃花”出现的原因、目的和效果需要结合李白当时的人生遭遇,在李白初入朝为官的时候,他处于一种斗志昂扬的潇洒境遇,这一时期的“桃花”多是对自然的赞美,体现李白豪放洒脱、清逸爽朗的人格;在李白遭遇仕途坎坷时,他将“桃花”的媚俗象征小人,嘲讽权贵小人的阿谀奉承,体现李白狂放自信、不畏权贵的处世风格;在李白远离朝堂之后,他又借“桃花”表达自己人格的高贵,以一种遗世独立的精神状态来彰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功成身退的乐观与豁达。李白的“桃花”诗歌让读者深切体会到唐朝才人李白的思想、观点与志气,更能够体会一个时代的发展脉络。
作者:蔡小记
诗仙李白一生中创作近千余首作品,可以说是才思如泉涌,佳作连连。他有一首早期的诗作,里面就有描绘到桃花的。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戴天山,又称大匤山,今址为四川江油西北处,李白早年在附近的大明寺里读书求学,一日,他突然兴起想上山去拜访道观的道士念头,便欣然上路了,一路上,生机盎然,风光无限,狗儿欢快地叫着在水中蹦哒,粉红桃花上沾着浓浓的露水,更显得娇艳欲滴。经过茂密的森林的时候,一只美丽的鹿跑出来了,将近中午时分来到小溪旁休息一下,却还是没听到道观里的钟声的响啊!看来还得再走一段路,放眼过去,到处是野生的绿竹高耸入云,把青蓝的天都隔开来了,一道飞驰而下的瀑布像白练似的悬挂在碧绿的山峰上,好不容易来到道观,却又不知他人又去向何处了,只好带着几分失落的愁绪倚靠在几株古松树边上。
这所李白早年的诗作,虽然不及其他世人皆知的名作,但通篇写景抒情,文辞清丽,自然动人,给我们展现一副幽美动人的世外桃源的美丽图画,让人读来心旷神怡,心神向往,可见早年李白不同凡响的才华己初见锋芒。
桃花谢了又开,年年岁岁花相似,如果有一天我们去重访旧踪,看到了美丽的桃花,也会想到诗人的千古年前的情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