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工程师学习看书的顺序与进度?
2021-06-13
更新时间:2022-06-12 07:46:47作者:admin2
作为过去生产队时期冬季“上河工”,要干多少天?伙食怎么样?我把我多年冬天“上河工”的亲身经历,和亲自吃的什如实的告诉现在的人,可能有的人都不相信会那么苦,不知道现在的人怎么看。
在六七十年代,正是我国兴修水利的时代。因为到了冬天农田里的农活也不重要了,农村的壮劳力在上级的组织下,只要一到冬天就开始“上河工”。有一年是加宽加深河道,一般的情况下,也就是二个月的时间,干到腊月初几。如果是新挖的河道,就会干的时间长一点。我记得有一年是挖的新河流,离我们的家有七十里路,那一年一直干到腊月二十七才收工。
在寒冷的冬天零下六七度的气温中,无论是下面往人力车上装泥土的人,和用人力车从河道的坡上往上拉泥土的人,都会一开始干就把棉袄脱了,就那还是滿头大汗。我们都知道河坡是什么样子,可想装一车泥土往上拉不用力气几个人会拉上去吗?下图就是真实的图片。
当时上级是这样让农民去自觉积极干的,就是用红黑旗的方法让农民自己约束自己,先进的生产队插上红旗,落后的生产队插上黑旗。
那时候上河工的农民吃的主要就是红薯,红薯干面很少一点麦子面。早上是蒸的红薯,喝的是盐白开水,中午是红薯面汤里多少有几根麦子面面条,也等于是红薯面咸糊涂。晚上还是蒸红薯喝咸白开水,里面有切碎的大葱。下图就是当时吃住的真实图片。
每天是天一亮就开始干,中午也是吃罢饭就开始干,晚上是满天星星才收工。这就是我过去生产队时期亲自“上河工”的真实情况。
我参加挖河有三次之多,今天就说下其中工程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挖河经历。
上级领导一声令下,做为千军万马中的我们村民兵连,抓紧备战,储备物资,随的出发。各村小组民工,打好简单被包,带着简单工具,车子以架子车为主,拉上,面,油,白菜,罗卜,粉条等基本食品蔬菜,装上提前租好汽车。车轮滚滚,浩浩荡荡,顺着国道直奔百里外的引黄工地。早饭后出发,各县,各乡镇在所下路口留有专人,指导所属车辆分流。晚上九点到达工地居住位置,一片黄沙荒滩,四下观望,只有远近几处乡镇指挥部,亮着灯光。已是初冬,天气已凉,不经意,打了个寒颤。大家齐动手,挖地荫子,搭棚建吃饭,休息的场所。所谓搭建住所,就是半阴半阳的窝棚,在沙地上挖一人高深坑,留出坡道出口,上面搭上带来棍棒,盖上塑料布,一个简单房子完工了。门口圈垒火炉,马上点火做饭。简单休息下,天亮了,随着人群到河工现场,参加河工动员会,了解清楚了。本次河工,是我参加过的最大的引黄工程,平地挖成深十米,河底面宽度一百米,而且需一个方向出土。这工程当场都吓傻了好多人,很多人都是未经历过的浩大工程。因为是引黄工程,河工地都是在县委书纪的好榜样焦书纪所工作的县区,黄沙遍地,干草稀疏,工地方圆长着几棵没有树头,几根乱技,树叶蓬松的老树。有懂行就说:这工程干不了,不知干到猴年马月!这工程难就难在是流沙工程,离黄河近,水位浅,几锹下去就出水了,而且都是流沙,随地形流动,人站立困难,说的大家唏嘘不己。不过在党和政府,指挥部领导下,历时近两月时间,完成了此伟大工程,有传说说:美国卫星都拍到此工程,不知是真是假?工程进行一半,天气更加寒冷,工程难度加大,河底出水大,出土距离愈远。指挥部一边安排排水,一也动员租用当地机械,加快施工进度,争取春节完工。每天,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寒风刺骨,很多人病了都不愿意休息。虽然是九十年代初,生活不太富裕,但都能吃饱,每天汤,馍,菜,就是油水少,罗卜,白菜,粉条炖一锅,每人半碗,就着寒风,黄沙都乐呵呵的。随着冬至来临,寒风刺骨,雪花飘落,工程进入尾声。河工难度加大,河里全是水,那时人们生活条件差,每天衣服都是湿了干,干了湿,一双棉鞋几乎没干过,晚上放在炉也烤,臭味冲天。米面,蔬菜也将用尽,人们开始每天数日子。冬至每人分了一碗白菜馅饺子,又提高了人们心情。终于要完工了,人们别提多高兴了,要回家了!虽然历尽艰辛,终于完成了引黄壮举。
其间发生几件小事,因为河工人员众多,几万人的大工程,住处密集,在沿河道沙滩,支起无数帐篷,夜间星星点点灯光,就象一条几百里长的巨龙。窝棚相互紧挨,出口各不尽同,由于我们组织有力,积极拥护,先行到达,选了个朝阳背风的地址入住。而一些晚到的就见缝插针,勉强住下。我村另一个队的窝棚出口就朝东了,一天半夜,正在熟睡,被人喊叫惊醒,大家慌忙过去。原来,一棚人都煤气中毒了,所有炉灶都支在出口,晚上用湿煤饼压火,正好夜里东北风,煤气倒灌,一帮人全部沉睡过去,差点没出大事。幸好有一人,吃过晚饭,到邻村窝棚亲戚聊天,又打会小牌,凌晨一点多钟,回来睡觉就开玩笑喊:起来解手啦,别尿床喽!其中一人还真晃晃悠悠走到棚外,噗咚摔倒了,他慌忙过去,咋咋啦,他大喊。那摔倒的没有声响,他又跑到棚里喊叫:快起来,出事了。大家慌忙起来,跑到棚外,又嗗咚摔倒几个。剩下的大声呼救,我们附近窝棚的都跑过去,把还没醒的抬了出来,用棉被盖上。队领导及指挥部领导和救护人员现场指挥救护。事后证明煤气中毒,幸夸一人外出,避免一场死伤大事故!大家都议论纷纷,要是拉回家去一车个子咋交待,多少年后想起来都后怕!据说以后每年疏通清淤河道,没有再用人工,全部机械化作业。我们这里人工挖河,己成历史,也是我经历过的最后河工。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的结果。充分证明了,在党和政府英明领导下,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我们!没有我们征服不了的艰难险阻!引黄工程,是一座丰碑,一个流淌不息的巨龙,永远滋润着豫东几百万人民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