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工程师学习看书的顺序与进度?
2021-06-13
更新时间:2022-06-18 01:22:39作者:admin2
《祭:清明》前人诉肠战乱地,坟冢瓦片随处是。幻想当年繁华景,清明时节吾悲泪。
带明和清字的古诗词:
一一明月何时有,把酒问青天。
一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一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一一明知山有虎,偏上虎山行。
一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肠。
范仲淹(989至1052)一生功业彪炳,本无意于文学,故写词少,散佚多,今仅存6首作品,但确有豪迈与婉约两种风格。《渔家傲》“塞下秋来”一词,以苍凉的塞下风光表现边防将士征战的艰辛与忧国的深心,上承唐之边塞诗,下启苏辛豪放词,虽然如此,仅凭一首词,也不足以开宗立派。
而苏轼(1O37至11O1)就不同了。他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突破词为“艳科”的格局,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独立的抒情诗体,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在理论上,他提出词“为诗之苗裔”,将词提高到与诗的同等地位 ,主张词向诗靠拢。
在实践上,他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将表现女性的柔情爱情的词,扩展为表现男性的豪情性情的词,充分表现了自己的性情和人格。也表现出对人生思考。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诸篇。
苏轼还将词的表现范围大大拓展。突破了画楼绣户,秋千亭榭的限制,把躬耕射猎,会友怀人,农村风情,大自然的奇情壮彩等汇入毫瑞。如《水调歌头中秋》《西江月照野浅浪》《定风波莫听穿林》《浣溪沙蔌蔌衣巾》诸篇。苏轼以自身创作实践证明,词是“无事不可写,无意不可入”的。
苏轼“以诗为词”,大量用典,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开南宋辛弃疾词的先河。宋胡寅《酒边集序》称苏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王灼《碧鸡漫志》则说“东坡先生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这些,都表明在两宋词风转变过程中,苏轼是关键人物。不管在理论上,创作实践上,苏轼才是豪放派的开山宗主,而范仲淹充其量只是个先行者而已。苏词开创豪放词派,辛弃疾发扬光大这一传统,直到陈维崧,柳亚子,豪放词一直传承至今。
。
谢谢悟空小秘书邀请。
范仲淹(989—1053),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其《岳阳楼记》更是大名鼎鼎,几乎家喻户晓,谁都能背上几句。同时他还是有名的词家,开一代词风先河,如《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连声边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是范仲淹在公元1040—1043年间在西北前线与西夏对峙期间的词作。
边塞的秋景就是不一样啊,(才入秋)大雁毫无留念向着衡阳(南方)飞去。
忽然,烽火狼烟,号角四起,峰峦叠嶂间,早已森严壁垒,长烟落日,城门紧闭。
浊酒一杯,聊解万里乡思;可是没能取得象东汉大将窦宪大破匈奴,刻石燕然山那样的功勋,又怎么好意思动归乡之念呢?
羌管悠悠,寒霜满地;不能入寐啊,满眼是将军的白发,征夫的眼泪!
本词总体格调婉转、苍凉、悲壮,既有报国雄心,也有思乡眼泪;体现着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高尚情操情怀,与豪放还是有相当距离。
词自中晚唐开始兴盛以来,到北宋中期时,基本上还是以“温韦花间词派”占统治地位,大多以女性视角,诉说宫闺哀怨,题材狭窄,格调不高。柳永和范仲淹是同时期人物,对词的发展有相当贡献,首先他扩大了词的题材,不再局限于宫闺哀怨,转而描写市井生活,后期的羁旅词则充分表现了其文人士大夫的家国情怀,但总体格调仍未上升到更高层次。
范仲淹写下《渔家傲*秋思》之时,苏轼也刚刚出生,在柳词,主要是范词的影响下,苏轼站到了锦绣江山,家国万里更高的境界上,借鉴律诗的创作规律,采取大量用典,以诗入词,写下了开先河的《大江东去》,这才宣告了豪放一派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