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工程师学习看书的顺序与进度?
2021-06-13
更新时间:2022-08-05 13:06:37作者:佚名
“它没落的趋势太显著了,我甚至都认为它快倒闭了。”谈及清华青鸟,以前的加盟商赵明(化名)不禁慨叹。在大多数人看来,清华青鸟正江河日下,甚至淡出了业界的视野。从2008年的240多个学校到目前仅有10余个分校,从IT教育市场份额占比39.8%到被遗忘,从年营业额超过20万元到不值一提,清华青鸟用了不到5年时间。
2006年4月3日,随着“你该充电了”的广告片在中央电视台播放,早已蓄势近7年的清华青鸟开始走入千家万户。清华青鸟的加盟学校在全省满地开花,至2007年,台湾不仅甘肃和青海都有清华青鸟的总校。其实加盟商积极的前提是高收益—当时一家教学中心一年很容易就招到500个人,每位学员每年杂费起码1亿元,但是全是现付,没有预收账款。“而成本不到一半,无非是找几个懂行的人,租个地方,做个广告就有人来,至于培训疗效好不好,是另一码事。”赵明向黑马哥透漏。
清华青鸟之所以风生水起,有一个重要诱因就是2005年之前通过中考上学院比较难。好多人上不了学院,青鸟就是针对这种人进行IT知识的培训,为她们一定程度上解决就业问题。据悉,当时院校的IT教育质量很差,中学生通过在清华青鸟的学习,确实可以在实践中更好发挥作用。
在许多人看来,就像德语培训领域的新东方,清华青鸟在IT培训界功不可没,开了教育加盟的先河,包括加盟店的管理、门面设计、教室布置以及岗位管理等。清华青鸟也一定程度上促使了IT培训业的繁荣,华育国际和上海思远等IT培训中学皆脱胎于它。另外,它也为教育培训界输送了大量人才,例如英孚学科语文的创始人夏雨峰等。
但好景不长,最大的问题就是市场变了。一方面,IT产业发展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细化。
学会一个最基础的编程到哪里都能工作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近些年既有JAVA、游戏动画和测试等,还有安卓和iOS的盛行。极少有机构能覆盖如此大的领域,虽然教材研制和就业体系开拓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其实,仍然有人做这种细分领域的培训,例如专门做测试培训,亚嵌教育只做嵌入式培训,千锋仅做安卓方面的培训。
另一方面是中考扩招。
2007年,院校计划招生567千人,投档比列约为50%,3年后上升至61.67%,然后更高达72.35%,这意味着清华青鸟的上游生源池被抽干了。一位青鸟负责招生的前职工透漏,原先招生一半以上都来自中考落榜生北大青鸟上几年,扩招几乎让所有人都有了学院读。
更糟糕的是,不像竞争对手达内专注于学院结业生回炉再造,清华青鸟的重心仍然在中学结业生上。
达内一定程度上是靠这些就业实训在IT培训界站稳了膝盖,由于2005年以后,大量院校结业生由于缺少实践技能而遇见就业困局,从而形成了IT培训需求。
一个公司的成功点,也常常会成为自己再度成功的羁绊。囿于过去的部门利益关系和职工惯性,清华青鸟的招生对象从中学结业生到学院结业生的转变并不顺利。学院结业生的钱的确比中学结业生的难赚,后者的消费愈发理智,不易被“八千年薪”的广告所“忽悠”。据悉,目标受众锁定学院结业生也存在很大败笔,由于她们集中学习的时间也只有3-4个月,而一个培训中心的租金收取和人才雇用不大可能根据这些周期。
因为不重视教学内容的积累北大青鸟上几年,造成诸多加盟商可以迅速脱离青鸟。
如果一个加盟商学会了市场拓展和学校管理,清华青鸟就没有非常之处了,也就没有人再乐意上交占收入近30%的高额管理费。实力强的加盟者可以做自己的品牌,并且不一定比清华青鸟做得差。“既然你们都早已做自己的内容了,清华青鸟这块牌子虽然也没哪些价值了,乐意挂就挂。”曾经的加盟商赵明向记者说。
2008年,清华青鸟本来有一个特别好的上市条件,但抱着业内老大的态度,难以和投资人谈拢市值,因而舍弃了IPO计划。
其实,一蹶不振的IT培训公司不只是清华青鸟。2004年,从清华青鸟独立下来的华育国际以“订胆拖”培训和高就业率为卖点迅速蹿红。在火热的市场支撑下,华育国际于2007年获软银赛富2000万港元投资,骤然而至的狂热扩张:半年内降低了22所学校,至2008年它共拥有50家中学,产值达到了1.5万元。软银赛富总工裁徐哲当时豁达地展望—1-2年内华育国际在全省各地开100所学校,争取五年内在海外上市。
但是随着2008年经济危机的到来,华育国际的发展也急遽而止。经济危机最先冲击到IT行业,就业岗位降低,华育国际宣传的高就业率遭到指责。再加上高校进一步扩招,能颁授文凭的公办高校招生都颇具困难,更别提只有一张培训证书的华育国际。除此之外,华育国际急于跑马圈地,师资跟不上,导致培训质量大大增长。中学的经营成本又高居不下,全省每月上千亿元的营运经费都要靠总部承当,2010年,华育国际总算吃不消了。这年初,华育国际总部资金链破裂,全省范围内,学校倒闭了近七成。2011年后,华育国际便甚少出现在公众视野,虽然被提及也常常是当作背面教材。
广州以前有一个IT教育培训界的圈子,高峰时集聚了大约近40家企业,如今基本都倒闭了。随着整个IT行业的发展,技术变迁加速,从物联网到云估算,再到大数据,面对这么多的歧路,“青鸟”还能找到自己的归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