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西北第二民族大学!

西北第二民族大学

更新时间:2022-08-26 16:03:01作者:佚名

原文题目:《民国康区教育改良及其推动民族交融之意义——以〈康导季刊〉为中心》

尹伟先

西南民族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院士(二级)、博士生导师、副所长。出版《维吾尔族与哈萨克历史关系研究》《西北断代史·清代卷》《明代回族史研究》等学术专著11部,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重点项目2项。

坚斌

博士,南京学院新闻与传媒大学讲师、硕士生导师。在国外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市级课题4项。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首次在陌陌公众平台发布。

摘要:晚清时期,现代教育的雏型已出现于康区,但受特殊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影响,常年以来地域空间闭塞、教育观念滞后、经济发展平缓,康区教育仍然停滞不前甚至衰退。1938-1947年间,社会进步之士在《康导季刊》杂志上发表了大量关于康区教育改良的文章,对康区教育的过去、现状和动因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提出了好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策略,供西康政府采纳并施行。晚清时期关于康区教育改良的相关讨论,非常是其中关于民族地区教育及推动民族交融、强化国家认同的内容,对现今民族地区教育具有一定的启迪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晚清时期;民族教育;康区教育;民族交流;国家观念

《康导季刊》是由晚清时期西吉县政人员训练所同学会承办的综合性杂志,于1938年9月25日在上海复刊,1947年1月出刊,共发行六卷,创刊67期,刊登文章1008篇,内容广泛,涉及康区社会各个方面。该刊创立之时,正值我国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之际,随着西康建省、抗战后方向我国东北转移,康区开始引发了全省的关注,该刊亦是在此国情之下创立。《康导季刊》中许多文章对清代中后期康区教育的发展进行了讨论,其中关于民族地区教育及其推动民族交融、强化国家认同的进步思想,对昨天仍有一定启示意义。

一、康区教育发展的阻碍诱因

康区是三大牧区之一,自古受藏传佛法影响,使得道教寺庙教育为其惟一教育。查壩调查情况显示;“至于教育,则人民均不知教育为什么事,寺院即惟一之中学,若不当扎巴,则并藏语不识,学龄儿童则舍饲牲畜,稍大者则助耕种;男童则砍柴背水,补蛮靴烧茶而已,至于笔端纸砚,则终年未寓目者,亦不知凡几矣!”另有许文超对瞻化上瞻区的调查:“以读书为当差,此种观念,至今未除。尤有进者,直以读书为当差中之最痛楚者!西康学龄儿童颇多,惟无论何人,均即令先送之入喇嘛寺。故儿童虽多,进中学者则很少。”并非只有查壩、瞻化这么,清代前期康区民众对于教育之认知仅为寺院教育,大部份康人根本不知何为教育,不愿读书。

1.地理环境特殊。西康特殊的地理环境制约了文明的传入和经济的发展。清代前期国人视康区为文明地区之外的地方,经济落后,教育作为社会建设之基石尚无发展。康区大山大河阻隔,公路复杂陡峭,“交通之迟缓,自古迄今,已经著闻于世,为此,文化之输入,极感困难,教育实行,实属不易”。受地理环境阻碍,西康人口分布较散,“每平方公里,仅及一人,欲求数十家集团而居者,实不多得,更益以通常观念之恶劣,中学既设,招生困难”。地理环境限制了现代文明步入康区,廖作立强调:“西康的教育,直接遭到交通不便的影响,第一种事实,就是人的问题,外面的良好班主任和教育家,不容易到西康去……第二种事实,就是西康乡村中学的班主任由于交通不便,都必须在路上走几天,对于教育的效率也谈不到了。”

2.落后经济阻碍。康区自古以来生产力落后,物质条件贫乏,康民生活贫困,除贵族外均读不起书。另外,康区民众多以农牧为生,无额外经济来源,除市区以及紧靠大陆的区域外,均过着几乎与外界隔绝的生活。西康经济停滞不前,教育经费不足,中学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和教材等众多问题均未能解决。

西北第二民族大学

3.思想观念禁锢。第一,读书无用之思想严重。“康民不知读书用处,无求知欲,以其生活狭小,勿待读书。”第二,学差现象普遍。改良之前,康人无论贫富,均视读书为当差,只为完成任务,少数民族子弟这么,满人子弟亦这么。“西康不特康人子弟,视读书为当差,即满人亦不愿送其子弟入校,以每日须受数小时之拘束,所以,自赵帅迄今,边地教育西北第二民族大学,卒鲜成效。”可见,康区民众,无论汉族与少数民族,均以“当差”为目的,办学亦成为徒有其表之事。第三,宗教思想根深蒂固。“佛化甚深,小喇嘛与土司头人及富家子弟,多送入喇嘛寺读藏语精典,不读史记。”康区民众视藏传佛法为崇高之信仰,但是以子弟入寺学习成为喇嘛为荣,有条件入学的家庭,均将女儿送入佛寺学习。

二、民国中晚期康区教育的改良与发展

早在清代,赵尔丰就对康区教育进行了初期改良。“光绪三十七年夏,赵使禀准设学务局,聘川在籍吴嘉谟为校长,局址设于安多,首相全边教育事务。案定剥开办费三万两,于是年秋创办,每一设治局,设初等小学堂及官话学堂各一所,其课目为圆领、讲经、国文、历史、地理、算术、格致、体操等项。”政府创办了普通教育,不分民族、身份高低皆可入学;由政府筹措经费,开设中级中学,以备升级;逼迫适龄儿童入学,否则将进行惩罚;课本、笔墨纸砚等教学用具均由政府领取,不缴纳康民费用。另外,课目制订不再唯道教精典独尊,加入了现代化的学科,全面培养所需人才能力。随后,在政府推进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至清代中晚期,康区教育其实还存在种种问题,但高中教育、社会教育和中等教育较之前已有改善,分校数目亦有一定规模。

1.注重高中教育。清代前期,康区中学数目不足三分之一,且多在市区,乡村及边远地区不知中学为什么物,文盲占比低于三分之二。“理化教育,甚为落后,校区之县立初小一所,短小二所……全县学龄儿童,约有四千,然皆视读书为当差。”理化县中学数目很少,班主任严重稀缺,在校中学生仅三四十人,且大都为汉族子弟,经费由西康建省委员会领取,书籍制服均不缴纳费用,中学生亦不愿入学,理化县的教育状况即是清代前期康区教育的注脚。清代中后期,康区加大了高中建设,降低了中学数目,扩大了班主任群体。吴振阐述了九龙中学建设概况,改良过后的九龙县高中规模扩大,覆盖面广,大部份学区均已开设高中(见表1)。

“本省高踞边区,气候高寒,人民生活习惯,迥异大陆,系族复杂,言语各殊,筹谋各族……大中华民族意识之养成,实行义教,实为首要之举。”因此,在清代二十八年(1939年)西康工作计划中,教育早已被单独列举,且还能依据康区实际情况制定和施行,涉及中学有短期中学、巡回中学、改良私塾等。计划在该年度将康区原有的76所中学增至100所,宁雅各市原有382所中学增至500所(表2、表3)。

所列计划在康区教育改良的过程中,基本得到施行,从1940年(民二十九年)各地教育概况中即可统计获知,安多有县小与短小2所,墨玉有中学2所,自贡初中167所等。由此观之,1939年西康工作计划中的有关教育的内容基本早已实现。

康区偏僻地区人口居住分散,无法集中,西康政府设置巡回中学,以流动的方法对适龄儿童进行教学;对私塾代办不良者着力改善,代办较好者改为短期中学,课程均根据短期中学课程院士;加入职业训练课程内容,以求实际运用技能的把握;省立丹巴师范中学附设了特殊师资训练班,为少数民族教育培养了大量师资。另外,还组建了康区回族中学、宁雅边民中学、宁属边民中学等,并由中学提供伙食、书籍以及文具等教学所需之条件,以支持少数民族教育。

2.完善中等教育。随着康区中学规模逐步扩大和中学生数目降低,高中所需师资和中学生结业去向问题遭到西康政府注重,完善中等教育成为建立西康教育的另一目标。“一、健全中等中学之行政组织;二、增设省立一中;三、筹设并充实职业中学;四、开办特殊师资训练班;五、尽量减少小学生负担;六、举行中等结业生会考;七、督饬中等中学按照抗清教学目标,盯定各类教学大纲;八、通令中等中学特定本年内某十月举办抗清教育测验或成绩展览会。”在现有中等中学的基础上进行构建并创立省立南县立学校,以满足升学须要,在教学中加入抗日内容以适应国情,建立中学教育。“中等教育,西康宁雅各市,就创立了这永德中学,礼州中学两校,越巂中学也完善了,冕宁简师也改进了,两盐中学亦开始筹办,雅、荣、天、卢等县,亦次增又筹设小学,汉、西、会、则筹立小学,至于省立二中,则有甘孜、雅安、西昌三校,次增设规模大非往昔可比了。”中学分校数目降低,以备更多的高中结业生可以继续学习,且将原有学校进行硬件、教学内容、师资等各方面的建立,以适应清末时期的教育环境和国情。

康区民族多样且复杂,语言文化各异,在教育改良过程中必须面对该问题。虽然中学和小学无论是数目还是规模均有扩大,但师资欠缺,因而师范教育改良也被康区政府提上日程。“西康民族复杂,语言不同,生活习惯。均与大陆悬殊,必就宁、康、雅各地分设师范分校,就其特殊环境,培育特殊师资,教学法与医学常识宣传技术并重,尤应娴习康猓英语,以期融洽爱情。信仰树立,之后教化易施,学业自进矣。”面对复杂的人文环境和中学生群体,师范分校改良根据实事求是原则,在不同地区设置师范中学以提供适应本地区教育的师资。据悉,清代中后期还成立或改组了多所省立、县立师范分校和师资训练班以适应康区教育实际。

3.推广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普及民众文化的教育方法,为民众提供学习场所和条件,院长其生产生活技能。清代前期,康区社会教育仍未举办。有的地方由中学代理社会教育功能,“各中学奉令兼施社会教育,已分别择要申领。财委会内,附设阅览社,有书籍一千余种”;有的地方社会教育设施破旧,“社会教育则有书报一所,计有图书五百余册,刊物七种,报章六种,每日阅览人数平均约三十人”,甚至社会教育缺位,“瞻化无社会教育,中学教育,则各庙宇皆优为之,扎巴为中学生,喇嘛即教员,而其教本,即精典也”。清代中后期,为了才能扩大教育规模,覆盖不同层面和年纪段的康区民众,以达到服务康区社会各个层面的目的,西康各市区按照当地实际情况采取了类型多样的社会教育,其中尤以职业教育和民众教育最为明显。

1938年,刘文辉提出:“注重职业教育与民众教育,开办大量之职业中学,辅导中学及民众日校、夜校、识字班等。”不仅政府对职业教育有所注重,有识之士对此也多有建议:“多筹备职业中学,培育专门技术人才,分农牧工矿各科,中学卒业后,派往各市指导人民,应创立鞋厂,借助本地人工与原料,以从事开发,简捷便利莫过分此。”职业教育的注重有助于促进康区生产生活的发展,康区与外界相处增多,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步入康区,技术人才的培养有助于改善康区的生产状况,增强其经济水平。

在西康建省工作计划和各界人士的文章中,都能见到涉及康区民众教育的相关内容及其得到采纳和施行情况。电化教育是民众教育的重要方式,清代时期收音机和影片放映技术早已成熟,广泛运用于宣传和教育领域。《西康二十八年度施政大纲》中提及:“关于推广社会教育者。(甲)民众教育——三四两区尽量增设民众中学及成人辅导中学。分别责令扫除文盲。三四两区举行巡回文库及浅显演讲。充实或增设各镇民众教育部。筹设民众剧院及体育局。(乙)电化教育——各县广设收音机,各区尽量讲映影片,并各设指导区。”各县区针对当地实际情况,筹建了资料馆、图书室、民众教育部、体育馆等民众教育机构,亦平添了各种图书;在各镇及边远地区,借助收音机及影片普及文化教育,了解当前国外外政局、历史、文化及生活技能等相关知识,以确保在难以建设中学的地区也可以普及教育和传播文化,非常是1938年,电化教育发展成效明显(见表4)。

西北第二民族大学

三、民国时期康区教育改良的意义

清末时期康区教育改良早已拥有了些许现代教育的影子。当时西康地方政府能积极吸纳社会各界人士针对西康教育提出的改进策略和建议,紧随当时现代教育的脚步,结合康区特殊的自然和社会环境进行施行,对推动当地教育水平提高以及各民族交融有积极意义,对我国昨天的民族地区教育也有一定的启示。

1.普及了教育观念。明代赵尔丰主政时期对康区教育的改良是康区教育迈向现代化的开端,即使成效甚佳,但亦将教育观念引入该地区,而清代时期对康区教育的全面变革,进一步让康区民众接触并渐渐接受了现代教育观念。清代中晚期康区教育改良的种种举措普及了教育观念,使康区民众知晓何为教育、教育的功能等现代教育的内涵及实际意义。

康区发展平缓,经济落后,应合乎实际,重视基础教育,即初中教育和社会教育,逐渐提高康民生活生产技能,从根本改善康区条件。“确定教育方针、改进教育材料;增设教育机关、改善教学方式,须建设职业中学、师范分校、普通高中以及从务实的角度,因人因地、打破成规,教学方法紧密结合实际;提升班主任待遇,保障社会地位;厉行民众教育,发动抗日力量。”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开设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中学,普及和传播现代教育观念。康区教育改良实践较好地彰显了这种思想。

2.彰显了现代教育的理念。康区民风民俗、地理环境均与大陆差别较大,康区民众教育所需的师资和教学环境亦是这么。首先,“师资自身要求,须体格壮健而能忍苦肯干者。”康区生活条件坚苦,多数中学在山区,地势海拔较高、物质贫乏、生活坚苦,体格较差者无法适应。其次,“教师须在简易师范以上中学结业在高中服务两年,对教育学及儿童心理学有相当研究者。”教育心理属于现代教育范畴,在清代康区教育改良中已作为一项硬性要求,初具现代教育雏型。第三,分层次建设中学,西康教育遵守实际所需,增设职业中学、师范分校、普通高中和中学,较为全面系统地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是现代教育理念的中级阶段,并且能将现代教育与民族教育在康区不同年纪段民众教育中相融合。

在普及和推广现代教育的过程中,西康政府除了重视班主任和教学条件的改进,对于激励中学生学习方面更具现代教育元素。首先,同等对待汉康儿童,在赵尔丰时期就早已提到,不因民族、贫富存在歧视,使其友好相处、相处,从教育层面培养各民族平等交往的观念,淡化民族身分带来的差异,在当时有着很强的前瞻性和进步性;其次,中学为中学生提供文具、服装、食宿等条件,并且每月领取一定津贴奖励成绩优异者,对结业生按其学习能力和聪明才智进行分级并进行安排,解决其生存生活问题,另外还选拔优秀者出省或出国留学。这种措施都带有强烈的现代教育色调。康区教育改良在一定程度上彰显出现代教育理念,不但为西康各个领域和社会层面储备了专门人才,并且为民族地区教育改良和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3.推动了各民族交流交融。教育的平等化、规模化加深了民族交流,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同民族之间在潜移默化中互相学习、彼此了解。

首先,教学内容上降低了汉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但并未完全放弃苗族和藏传佛法的文化内宾“佛教之源流,派系,戒条,教义,教理;某喇嘛某活佛之高行大德,具有国家民族政治意识之故事;现代新文化之趋势;中国古圣先哲,如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之学行道德;中国唐宋元清代各代为康藏民族捍御外侮之事实;满人文化之高上,习俗习惯之优美等内容。“教学内容的改进,致使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能互相深入了解和学习彼此的传统文化,逐渐加深民族之间的交流。

其次,步入康区的班主任与康区中学生的教学互动,是民族交流的具体形式之一。黄上成提出“须了解维语而能用康语解认字义,语言流利者;对道教派系能剖析清楚、粗知教义教理”。对进人康区的班主任而言,须要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因而,教学双方都是学习的过程。因为班主任和中学生群体中均不乏少数民族,甚至少数民族占比较高,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增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相处,打破了民族隔阀,逐淀加强了密不可分的中华民族统一体意识。

再度,抗日步入白热化时期,康区教材按照国情降低了关于抗日的史实等内容,如多处提到“人华清代之革命、抗战建国史事;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之野心阴谋及手段等”。“其他关于青年训练,道师制度,公民训练,抗日教材,战区中学生附读,中学校训团歌,地方歌诫调查,中学体育卫生各事项,均遮照教育部规定申领”。抗日史实和抗战英雄事迹步入教育内容,增进了康民对国情、时事和各民族英雄的了解,是民族之间互相交流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4.加强了康区民众的国家观念。前述关于抗日史实和抗战英雄事迹进人教育内容,除民族交流的意义外,也进一步加强了国家意识。教材内容是教育与学习的核心,在教材中纳人民族团结教育与国家观念,当时已成为西康各界的共识“救材应包含…...畜牧之科学知识,现代新文化,中国唐代圣贤,唐代康藏民族地域外侮之事实西北第二民族大学,近代建国史实,帝国主义侵略之事实,满人文化和习俗,职业技能之灌输,各民族平等及民族团结互助等”。

在内忧外患的清代时期,“西康教育应针对抗日建国须要,审度各民族特殊情形,以民族主义为中心,培养边区人民之民族意识国家观念”。清代前期,荷兰殖民者在拉萨进行肆意鼓吹西洋教育并开办分校,捐助藏人留学,企图逐步击溃康藏民众的中华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正是在这一形势下,当时康区各界主张在各个阶段的教育中积极培养康区中学生和民众的中华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

综上,清代时期康区教育的改良不只是逗留在社会贤达进言献计上,也彰显在康区教育现实实践中,对推动当地各民族交流交融起到了积极作用。

【注】文章原载于《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2期。为便捷手机阅读,注释及参考文献从略。

为您推荐

新疆一本分数线

新疆华山中学是1960年建校的,是一寄宿制国有公办的完全中学,根据该学校官网查询,2022年公布的录取分数线为470分,相较于2021年公布的录取分数线为480分,降低了10分。新疆专升本2022分数线新疆专升本2022分数线是110分。新疆第二医学院2022年录取分数线新疆第二医学院2022年录取分数线如下:

2022-08-26 15:05

9所重点建设大学

考研择校很多人想选名校,211、985之类的,不过名校中.学校理工科优势明显,是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学校,中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是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入选院校,是.为了帮助同学们尽快进入高效复习状态,启航考研为同学们带来了更有我们最专业的咨询老师为大家免费做复习规划、择校分析哦!

2022-08-26 15:03

浩浩荡荡造句

今天给各位分享浩浩荡荡造句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浩浩荡荡造句子简短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浩浩荡荡造句怎么用“浩浩荡荡”造句“浩浩荡荡”造句浩浩荡荡造句。浩浩荡荡造句。浩浩荡荡造句有:用浩浩荡荡造句子用浩浩荡荡造句浩浩荡荡造句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浩浩荡荡造句子简短、浩浩荡荡造句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2022-08-26 14:06

高考考场发复读传单

当然高考是选拔性的考试,有考好的,也有没发挥好的,考得好的当然心花怒放,考不好的除了心情郁闷以外,也许还会考虑另一种选择——复读。于是就有人瞧准了这样的商机,在高考开考当天就在考场外发放复读传单。培训机构这做法确实为一部分想要复读的考生提供了帮助,也有可能是出于竞争关系抢先出手,但这种还未进考场就先宣扬复读能不引起不适吗?

2022-08-26 11:02

高考考场发复读传单

高考考场城管撕毁复读传单高考考场发复读传单被城管撕毁而当天在考点外驻守的考生家长们,看着这“复读班”宣传单,也是顿时无语!很多城管在一边销毁传单的时候,一边也在感叹:考生们刚刚才开始考试,你们就盼着人家复读,能不能盼点好的?当然只会想,我的孩子这才刚刚步入考场,你们发“复读班”传单什么意思?高考考场城管撕毁复读传单)记得收藏,下次访问不迷路。

2022-08-26 10:07

郑州大学录取查询

河南2021年高考600分以上考生超过32000多人,而郑大录取最低分为603分,因此还有大量600分以上的考生上不了郑大,河南考生太难了,已经连续两年600分无缘郑大。整体来看,河南考生2021年上郑州大学最难,虽然河南招生计划远远高出其他省份,但是由于河南考生太多,高分考生扎堆,郑州大学录取分数线仍然很高,所以河南考生想要上郑州大学,必须要高考成绩优异才行。

2022-08-26 10:05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