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工程师学习看书的顺序与进度?
2021-06-13
更新时间:2022-08-08 08:32:52作者:admin2
宋之问,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世人对他的评价可以分为对诗的评价和对人的评价两部分才女雅芬作画全过程。而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他的诗写的非常好,但他这个人非常的渣。
纵观史料,我们可以发现,宋之问为人寡廉鲜耻,毫无底线。
比如说武则天时期,他以文才为宫廷侍臣,颇受恩宠。而他邀宠的方式是给武则天献媚,写各种各样暧昧跪舔的诗,甚至主动要求给她做男宠。
再比如说,他结交武则天的媚臣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这二位都是武则天的男宠,无论在当世还是后世都是万人唾弃的角色,但宋之问和他们关系甚好。
还有,他身上还背着人命官司,为了仕途权力出卖好友。他探知自己友人张伸之与王同皎等人谋划要诛杀宰相武三思,他就派人找武三思告密,结果张、王二人因此遇害,宋之问反倒因为告密擢任鸿胪主簿。
在历史上流传的宋之问的斑斑劣迹之中,最著名的一个是说他作为舅舅,居然为了一句好诗,杀死了自己的亲外甥。
他的这个外甥名叫刘希夷,也是唐代小有名气的诗人。宋之问杀甥夺诗的故事,在历史记载中,大体是这样的:
大约在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宋之问正在家中吟诗作画。这个时候,外甥刘希夷的登门造访却让他的心绪再也难以平复。原来,刘希夷带来了一首诗想要同舅舅探讨,而这一首诗,就是后来名满天下的《代悲白头吟》。
而这首诗其中有一句是后来名誉天下的千古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大家都是诗人,而宋之问又是未来的诗坛领袖,是不是好货一目了然。
然后宋之问就非常喜欢这句诗,他就厚着脸皮想问外甥要这首诗的著作权,而且连给钱封官的许诺都下了,但一向清高,尤其看不起宋之问的刘希夷不为所动。
于是,宋之问就下了杀心,他吩咐自己的门客将刘希夷骗到一面土墙下,用装满黄泥的布袋将其砸死。
后来,他就把这首名诗据为己有了。从后世编撰的《全唐诗》来看,宋之问杀外甥夺诗这件事,看起来还煞有其事。
因为这首诗在《御定全唐诗》里有两个作者和标题,一个作者叫刘希夷,题为《代悲白头翁(一作白头吟)》;一个作者叫宋之问,题为《有所思》。后者只是将前者诗中洛阳女儿好颜色应怜半死白头翁惟有黄昏鸟雀悲三句换了五个字,改为幽闺女儿惜颜色须怜半死白头翁唯有黄昏鸟雀飞,其他诗句完全一样。
也就是说,寡廉鲜耻的宋之问杀人之后偷了这首诗,稍微修改了一点就变成了自己的诗。
那么,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呢?如果我们仔细分析的话,这件事是存在很多疑点的。
第一,就是年龄的问题。虽然宋之问是刘希夷的舅舅,但宋之问的年龄按照某些史料记载比刘希夷还要小五岁。
按照史料中的说法,宋之问杀刘希夷的事件发生在永隆元年(公元680年)。
这一年,宋之问才24岁,这个时候,他才做官没几年,还没有掌握多大的权力,也没有后来在武则天时代那么炙手可热。
他这个时候只是一个洛州参军,芝麻粒大小的官。
而如果做更为严谨的分析的话,宋之问的年龄比刘希夷小不止五岁。
宋之问曾经写过一首《秋莲赋》,在自序里,他这样说:天授元年,敕学士杨炯与之问分直于洛城西,而天授元年是690年,根据《新唐书·宋之问传》的说法,这一年宋之问才20岁。也就是所宋之问应该出生于公元671年。他比刘希夷要小二十岁。
这样的年龄差异,宋之问怎么能在十岁的时候就下手杀死自己三十岁的外甥刘希夷呢?
第二,宋之问是否有必要偷刘希夷的诗。
虽然自古文人相轻,但多半也只有在诗坛地位低,写诗普通的诗人去羡慕嫉妒恨诗坛地位高,写诗写得好的诗人的道理。
宋之问和刘希夷谁的诗坛地位高,谁写的诗好呢?
古代的诗歌评论家早有公论。北宋魏泰《临汉隐居诗话》中说:吾观之问集中,尽有好处,而希夷之句,殊无可采,不知何至压杀而夺之,真枉死也。
而明代的李攀龙《唐诗直解》里则说的更为直接:《代悲白头翁》本非其佳处,而俗人专取之。五、六尤卑。
宋之问贵为唐高宗、武则天时期的诗坛领袖,和沈佺期齐名,人称沈宋,是开启一代诗风的大诗人。
从宋、刘二人现存诗歌的数量来看,两人的差距很大。《全唐诗》存刘希夷诗1卷23首,《全唐诗外编》《全唐诗续拾》补诗7首,共30首。《全唐诗》存宋之问3卷187首,仅数量就远远超过刘希夷诗,且其中不乏上乘之作。
而且,按现存唐代史料的记载,在唐代当时,宋之问的诗名也远强于刘希夷。《旧唐书·文苑》云:之问弱冠知名,尤善五言诗,当时无能出其右者。而刘希夷则体势与时不合不为所重。宋之问是少年才子,才华卓著,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即兴完成一首四十二句,二百八十六字的长诗。而刘希夷一生蹉跎,一辈子都是布衣。
宋之问又有什么必要为了一句诗杀了刘希夷,还杀的尽人皆知呢?
最后,就是史料记载中的证据。
在距今记载宋之问杀人夺诗案时代最早的史料,刘肃《大唐新语》中的记载来看,当时的人对刘希夷的死因以及真凶是心存疑问的。刘肃是中唐人,他说刘希夷这首诗,诗成未周,为奸所杀。或云宋之问害之。后孙翌撰《正声集》以希夷为集中之最,由是稍为时人所称。
也就是说,刘希夷可能的确是死于谋杀,但凶手未必是刘希夷。
而他后面提到的孙翌和《正声集》,是盛唐时期的一部诗选,也就是说,在盛唐的时候,人们就已经知道而且确认这首诗作者是刘希夷了,根本不存在宋之问改编这首诗,据为己用,蒙骗世人几百年的事情。
传言也好,事实也好。时代久远难细查,有两点是肯定的,一是二人之间存有关系,二是用此事影射某种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