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工程师学习看书的顺序与进度?
2021-06-13
更新时间:2022-11-16 14:23:20作者:admin2
没有关系
章宗祥(1879年--1962年),浙江吴兴人,字仲和章士钊人物简介。早年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回国后在清政府民政部任职。因其出卖国家主权,向日大量借款,签订众多损害了中国的权益和民族尊严的卖国条约而被视为汉奸,在“五四”运动中成为广大学生要求严惩的三大卖国贼之一。1928年后长期居住青岛,在抗日战争期间,于1942年3月始,再次充任日伪汉奸角色。
章士钊(1881-1973),男,字行严,笔名黄中黄、青桐、秋桐,1881年3月20日生于湖南省善化县(今长沙市)。曾任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段祺瑞政府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
沈曾植(1850~1922),清末民初的大書法家。書法風格多樣奇特。曾熙的評語最為人稱道。曾熙評曰:「工處在拙、妙處在生、勝人處在不穩。」又曰:「惟其下筆時有犯險之心,所以不穩,字愈不穩則愈妙。」(見馬宗霍書林藻鑒)。章士釗評為「奇峭博麗」。沙孟海說:「開千古未有之書境,沈曾植是如何達到這種境界呢?」
決定一個書家成就的大小,大約可從三方面去認識:(一)學習碑帖的廣度。(二)對傳統體會的深度。(三)思想的高度。三者均強,發揮創造,必是傑出的大書法家。而其中思想的高度,決定了對藝術的認知,也影響了成就的高低。藝術的可貴在創造,沒有創造就沒有藝術生命。而創造要植基在傳統的基礎上,沈曾植的成就正是表現在創造上。古今書家風格樣貎往往只少數幾種。沈曾植的書風多樣,在書史上恐怕只有少數書家而已。
藝術的本質在抒情寫意,表達個性,有無獨特的風格是區別書家或書奴的標誌。臨摹重複別人的個性就沒有自己的個性,有自己的風格,而重複自己的風格也是懶惰的行為。既是創造每件作品應有所追求。沈曾植不斷的自我突破,常注入新的書風,風格不斷的變化發展,這是沈曾植了不起的地方。
沈曾植學書的廣度,可以說無碑不學,無帖不臨,這可從他的書學主張「碑帖結合」看出來。碑帖各有特色,他融合古今,泯滅南北分歧。學的多如不能消化也無益,這就要有取捨,要有高度的思想見解。
沈曾植早年學黃山谷扞格不入,中年學鍾繇始得其法。因主張碑帖結合,而校官碑是溝通篆隸,敬使君碑是溝通南北的關鍵碑版,如果對傳統書學沒有深入瞭解,沒有認知的高度,空談碑帖結合是無益的。沈曾植以二爨的筆法一洗千年來寫章草的俗筆。認為二王行草,千年來已被寫爛了,必須另闢蹊徑才有出路,這種思想的高度是他成功的因素。他成功的創造了以北碑方筆側鋒入行草,創造了奇峭博麗的書風。馬宗霍說:「其如索征西所謂的和風吹林,偃草扇樹極繽紛離披之美。」沙孟海說:「開書壇古今未有之奇境。」
沈曾植思想的高度從何而來呢?沈曾植是清末民初的大學者,書法的成就與其治學有關。康有為、王國維是鼎鼎大名的人物,而他倆最推崇的人是沈曾植先生,其學問之淵博可知。王國維稱其「綜覽百家,旁及二氏,一以治經史之法治之。」王蘧常說:「師之書法,雄奇萬變,實由讀破萬卷而來。」書家的個性氣質與審美趣向影響書法風格很大。個性氣質受學養的影響。所謂「氣質變化,學問深時」,審美趣向也隨著學識增進有所變化提升。
沈曾植以治學方法治書,晚年治儒、玄、道、釋,其美學思想也受這幾家影響。儒家的「仁」、「中庸」、「中和」思想。魏晉玄學的「個人自覺」、「灑脫韻致」。釋家的「空」、「無」意識。禪宗的「靜」、「悟」觀念。道家的「無為」、「自然」、「消遙」等思想。互相參雜、滲透、表現出折衷融合的現象。貫眾法為我法。一旦頓悟,遂一空依傍,變化無窮。
沈曾植表現在書法作品上體現出多種風貌,表現出折衷融合的思想。異體同勢,古今雜形,起收筆用帖的筆法中段用碑的厚實。橫畫用內擫寫的細,豎畫用外拓寫的粗,捺筆帶有隸書、章草、漢簡的筆意,下筆犯險欹側刻意求生,字字獨立付與結字更大的造形自由。方筆本不利行草,然圓筆溫和喪失生命激情。沈曾植以北碑方筆入行草,可謂獨闢蹊徑。在尊碑的時代風氣下不隨流俗,主張碑帖結合,思想上更進了一步,可說一掃二王變法以來千年的行草書風,重振帶章草隸意的古行書書風。認為漢簡可溝通各種書體。
時至今日碑帖結合及以古為新之出土文物(秦漢簡帛)的書寫仍是書壇兩大創作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