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工程师学习看书的顺序与进度?
2021-06-13
更新时间:2022-06-29 09:27:00作者:admin2
坚决支持学习英语的人内心深处觉得外国的月亮圆又亮2020年英语退出高考,英语就是最好的!如果全体中国人都有这样的亲美媚英想法,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怎么实现?过去中文是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国家,现在就是有那么这些媚外之人,汉语的地位日益弱化,英语地位在强化,可喜的是国家的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积极在国外开设孔子学院!就拿饺子这个词来说吧,以前英语叫什么,这里就不说了,现在叫什么,叫“jiaozi”这说明了什么,英语国家在向我们学习,汉语是世界上最好的语言,我们国人要有这个文化自信!以后汉语就是世界语,世界官方语言!能说汉语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国家设立高考英语,那是特殊时期特殊政策,现在形势已非昨日,英语应该踢出高考了!
我赞成郑强教授将英语“踢出”高考的提议。
其实,这样的建议早就有人提过,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宇华教育集团董事局主席李光宇也曾建议高考取消英语科目,把中小学生的英语必修课改为选修课。他表示,以高考为导向的英语学习大大加重了学生负担。其原因一方面是与国际化形势下出国留学的需要,但更多的是在高考指挥棒下无奈的选择。
当下,英语是中小学生一门必修课,其在所有课程中所占的比重与语文、数学平分秋色,是中考、高考和研究生考试必考科目,甚至有的地方招考公务员、晋升职称之类的考试也要加试英语。正因为如此,学生在中小学期间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英语,根据李光宇代表的调查,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三毕业,每个学生至少要在学英语上花费5292.5小时,如果按照每天8个小的学习时间来计算,在一个孩子在最美好的10年时光里,竟然将近五分之一的时间都花在了英语上。这就不能不使人产生疑问:难道不学英语学生就不能全面发展,将来就不能成才?
中科院院士、原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在2009年第五期新民教育论坛上讲过这样一个例子:“去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日本学者叫益川敏英,是土生土长的日本人,英语说不好,从来没有出过国,是所谓的‘土包子学者’。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他和京都大学的朋友小林一起研究夸克,两个人个性正好互补,形成两人研究团队;他每天晚上脑子里面都在想主意,第二天告诉小林,两人一起做实验,最后他们都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这时候大家才发现,益川敏英竟然对英语一窍不通。他说他从小学开始,文科成绩就不好,上大学的时候,他的英语也一直不好。”朱院士进一步说:“在我国,谁能容忍像益川敏英这样的人?这样的人在中国很难升迁,没法当教授,没法当干部。”的确如此,像益川敏英这样的人,在我国恐怕连大学校门也进不了,更不用说获得诺贝尔奖了。
语言学习是一种技能训练,不仅需要一定的词汇量积累,更需要具体的语言环境。过去经常嘲笑的“哑巴英语、聋子英语”,就是因为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虽然积累了大量的英语单词,但由于缺乏应用语言的具体环境,结果既不会说,也听不懂。毕业一段时间后,那些用于应考的大量单词和句型,都忘得一干二净,如果真的需要出国交流,大多数人还需要从头学起。出国后,起初两、三个月可能还是听不懂、不会说,大约半年过后,渐渐适应,当初学过的单词也大多能回忆起来,并且能听懂,也敢说了,因为身处那样的语言环境,周围人都说英语,日久天长,耳濡目染,即使你先前一点英语基础没有,也慢慢能学会。
这样看来,中小学所学英语,如果将来没有用武之地,几乎相当于白学,浪费这么多精力学英语,挤占了其它学科的学习时间,其实并不划算。我非常赞同郑强教授、李光宇代表的建议,在中小学阶段,不必要求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英语,在中考、高考中也没必要把它与语文、数学分值相同,但可以作为一门选修科目,让那些对英语感兴趣或者将来有出国需求的学生选学。
很高兴回答这一问题,个人管见,若有不同意见,欢迎“关注”作者继续交流!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