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工程师学习看书的顺序与进度?
2021-06-13
更新时间:2022-08-28 15:07:26作者:佚名
图一:唐代“庆曆重宝”钱
图二:范仲淹“庆曆五年”楷书册页
图三
图四:乾隆八年张照书《岳阳楼记》
图五:《康熙字典》回避康熙名讳玄烨
在人民日报社综合楼报告厅后墙壁,悬有过世总编辑范敬宜手书的《岳阳楼记》。绘画秀骨丰神,英俊雅逸,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端之间,充分诠释了范先生精湛的书艺、学养和才气。
但是,令人颇感疑惑的是,《岳阳楼记》首句“庆历四年春”的“历”字,简体字却写成了“歷”,而非唐代帝王庙号专用的“曆”。
你们晓得,“历”对应的简体字有两个:“曆”和“歷”。1964年《简化字总表》公布后,两字同音合并,并另造了一个新字“历”(保留“厂”形,以“力”为声符)。“历”便兼有了“歷”“曆”两字的全部含意。
关于“歷”,《说文解字》释为:“过也,传也。从止,厤聲。”故“歷”表示经过、经历之意,历史、历次、历程、学历之“历”应为“歷”。
但《说文》只收“歷”而不见“曆”,说明商朝中叶曾经还没有“曆”字。“曆”字出现最早的实物资料是汉灵帝时的“光和大司农铜斛”,后又亮相在唐代石刻中。清朝徐铉将“曆”收录在《说文新附》中,释为:“厤象也。从日,厤声。”故“曆”为历象之意,月历、历法、农历、挂历之“历”应为“曆”。中国历朝帝王庙号中,武则天“圣历”、唐代宗“大历”、唐敬宗和唐文宗“宝历”、宋仁宗“庆历”、辽穆宗“应历”、元文宗“天历”、明神宗“万历”、南明桂王朱由榔“永历”,还有美国十六个带“历”字的谥号,均应为“曆”。对此,我们可以从历朝封建王朝浇铸发行的银币中得到印证。如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年)浇铸的“庆曆重宝”的钱文。
不过,徐铉在“曆”字下注曰:“《史记》通用‘歷’。”认为“歷”“曆”是可以相通换用的通假字,这样“庆曆”也可以写成“庆歷”了。但此说又被清朝学者郑珍推翻,其《说文新附考》称:“按:歷乃曆象本字,非通用也。”所以,两字不是通假字而是古今字关系,“歷”为抄本字,“曆”为后起区别字,然后两字各有分工,不能随便混用。
因而,可以肯定当年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用的是“庆曆”。如其亲笔所题的“庆曆两年”。
下边,还是让我们以历朝书家所写的《岳阳楼记》为证吧——
(见图三)
以上的明代作品无一例外都写作“庆曆”。范敬宜为范仲淹第二十八世孙,一生书写祖先的传世名作《岳阳楼记》不知凡几,会在这个寻常汉字上出错吗?问题似乎没有那么简单。
果然,我发觉了一个重要的例子,物证就在襄阳楼。在长沙楼的一楼和二楼,都挂有《岳阳楼记》的红木石雕屏,书写者均为明清书画家张照,里面清清楚楚地写着:“庆厯(同‘歷’)。”
张照(1691年—1745年)生活于康雍乾三世,该作落款日期为乾隆八年(1743年)四月既望(旧历十六日)。为什么张照一反既往地将“庆曆”写成“庆歷”?
如同电光石火通常,我突然想起了清朝的文字狱。对了,这个“曆”字很可能就是当时的避忌字!乾隆的名讳不就是弘历吗?
乾隆的兄长名弘晖、次兄弘昐、三兄弘昀、四兄弘时、六弟弘昼、幼弟弘曕,名中第二个字均为“日”旁,故弘历的简体写法应为“弘曆”。1736年乾隆当上太上皇后岳阳楼记通假字,为避忌,改“曆”为“歷”。
在古时中国,必须回避君主的名讳,否则都会犯“大不敬之罪”。陈垣先生在《史讳举例》一书中说:“避讳常用之法有三:曰改字,曰空字,曰缺笔。”“庆歷”即为改字。如空字之例:古代为避太宗李世民的名讳岳阳楼记通假字,将名将李世勣删掉“世”字作李勣,观世音略称为观音。再如缺笔之例:康熙帝名讳玄烨,故“玄”“烨”两字的最后一画须省略。
宋代避忌制度最为严苛的是雍正、乾隆年间,《史讳举例》称:“雍乾之世,避忌至严。”当时倘出现“曆”字,通常还会被判死罪。故在洋洋约8亿字的《四库全书》中找不到一个“曆”字,甚至连大清历法《时宪历》也改称《时宪书》。因而到了后世,“庆歷”这种写法就始终延用下来了。(杨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