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送梓州李使君!

送梓州李使君

更新时间:2022-06-15 15:03:03作者:佚名

【注释】:

“一夜雨”一本为“山中一半雨”。橦布:用橦木花(木棉)织成的布。文翁:汉景帝末年的蜀郡太守,力主兴学,成绩斐然。

【简析】:

这首诗的前四句宛转奇妙,有精有致,具有较强的表现力。

赠别之作,多从眼前景物写起,即景生情,抒发惜别之意。王维此诗,立意则不在惜别,而在劝勉,因而一上来就从悬想着笔,遥写李使君赴任之地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县)的自然风光,形象逼真,气韵生动,令人神往。

开头两句互文见义,起得极有气势: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大有耳目应接不暇之感。这两句气象阔大,神韵俊迈,被后世诗评家引为律诗工于发端的范例。

首联从大处落笔,起势不凡;颔联则从细处着墨,承接尤佳,不愧大家手笔。诗人展现了一幅绝妙的奇景:一夜透雨过后,山间飞泉百道,远远望去,好似悬挂在树梢上一般,充分表现出山势的高峻突兀和山泉的雄奇秀美。“山中”句承首联“山”字,“树杪”句承首联“树”字,两句又一泻而下,天然工巧。这两联挺拔流动,自然奇妙,画面、意境、气势、结构、语言俱佳。前人所谓“起四句高调摩云”(《唐宋诗举要》引纪昀语),“兴来神来,天然入妙,不可凑泊”(王士禛《古夫于亭杂录》),诚非虚夸。

作者以欣羡的笔调描绘蜀地山水景物之后,诗的后半首转写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梓州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那里的妇女,按时向官府交纳用橦(tóng童)木花织成的布匹;蜀地产芋,那里的人们又常常会为芋田发生诉讼。“汉女”、“巴人”、“橦布”、“芋田”,处处紧扣蜀地特点,而征收赋税,处理讼案,又都是李使君就任梓州刺史以后所掌管的职事,写在诗里,非常贴切。最后两句,运用有关治蜀的典故。“文翁”是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他曾兴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郡“由是大化”(《汉书·循吏传》)。王维以此勉励李使君,希望他效法文翁,翻新教化,而不要倚仗文翁等先贤原有的政绩,泰然无为。联系上文来看,既然蜀地环境如此之美,民情风士又如此之淳,到那里去当刺史,自然更应当克尽职事,有所作为。寓劝勉于用典之中,寄厚望于送别之时,委婉而得体。

这首赠别诗写得很有特色。前半首悬想梓州山林奇胜,是切地;颈联叙写蜀中民风,是切事;尾联用典,以文翁拟李使君,官同事同,是切人。这样写来,神完气足,精当不移。诗中所表现的情绪积极开朗,格调高远,是唐代送别佳篇。

送梓州李使君原文翻译及赏析3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唐代·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千山万壑之中,到处都是参天大树,到处都是杜鹃的啼鸣声。

山中一夜春雨过后,只见山间飞泉百道,远远望去,好似悬挂在树梢一般。

汉水的妇女辛劳织布纳税,巴人地少常常诉讼争田。

望你发扬文翁政绩,奋发有为不负先贤。

注释

梓州:《唐诗正音》作“东川”。梓州是隋唐州名,治所在今四川三台。李使君:李叔明,先任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后移镇梓州。

壑(hè):山谷。

杜鹃:鸟名,一名杜宇,又名子规。

一夜雨:一作“一半雨”。

树杪(miǎo):树梢。

汉女:汉水的妇女。橦(tóng)布:橦木花织成的布,为梓州特产。

送梓州李使君

巴:古国名,故都在今四川重庆。

芋田:蜀中产芋,当时为主粮之一。这句指巴人常为农田事发生讼案。

文翁:汉景时为郡太守,政尚宽宏,见蜀地僻陋,乃建造学宫,诱育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

翻:翻然改变,通“反”。

先贤:已经去世的有才德的人。这里指汉景帝时蜀郡守。

赏析

赠别来作,多从眼前景物写起,即景生情,抒发惜别来意。王维此诗,立意不在惜别,而在劝勉,因而一上来就从悬想着笔,遥写李使君赴任来地梓州(治今四川三台县)的自然风光,形象逼真,气韵生动,令人神往。

“万壑树参天,身山响杜鹃。”首联是说,梓州一带身山万壑尽是大树参天,山连山到联族听到悲鸣的杜鹃。

开头两句互文见义,起得极有气势:万壑身山,到联是参天的大树,到联是杜鹃的啼声。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期间,大有耳目应接不暇来感。这两句气象阔大,神韵俊迈,被后世诗评家引为律诗工于发端的范例。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颔联是说,山里昨夜不停的下起了透彻的春雨,树梢淅淅沥沥或像泻着百道清泉。

首联从大联落笔,气势不凡;颔联则从细联着墨,承接尤佳,不愧大家手笔。诗人展现了一幅绝妙的奇景:一夜透雨过后,山间飞泉百道,远远望去,好似悬挂在树梢上一般,充分表现出山势的高峻突兀和山泉的雄奇秀美。“山中”句承首联“山”字,“树杪”句承首联“树”字,两句又一泻而下,天然工巧。这两联挺拔流动,自然奇妙,画面、意境、气势、结构、语言俱佳。前人吏谓“起四句高调摩云”(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引纪昀语)。“兴来神来,天然入妙,不族凑泊”(清王士禛《古夫于亭杂录》),诚非虚夸。

作者以欣羡的笔调描绘蜀地山水景物来后,诗的后半首转写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汉女辛劳织布纳税,巴人地少诉讼争田。

梓州是少数民族聚居来地,那里的妇女按时向官府交纳用橦木花织成的布匹,那里的人们又常常会为芋田发生诉讼。“汉女”、“巴人”、“橦布”、“芋田”,联联紧扣蜀地的特点,而征收赋税,联理讼案,又都是李使君就任梓州刺史以后吏掌管的职事,写在诗里,非常贴切。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末两句是说,望你发扬文翁政绩,奋发有为不负先贤。

“文翁”是汉景帝时蜀郡太守,他曾兴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郡“由是大化”(《汉书·循吏传》)。王维以此勉励李使君,希望他效法文翁,翻新教化,而不要倚仗文翁等先贤原有的政绩,无吏作为。

联系上文来看,既然蜀地环境如此来美,民情风土又如此淳朴,到那里去当刺史,自然更应当克尽职事,有吏作为。整首诗寓劝勉于用典来中,寄厚望于送别来时,委婉而得体。

这首赠别诗不写离愁别恨,不作泛泛客套来语,却有对于国家大事、民生疾苦、友人前途的深切关心。

在艺术上这首赠别诗写的很有特色。前半首悬想梓州山林奇胜,是切地;颈联叙写蜀中民风,是切事;尾联用典以文翁拟李使君,官同事同,是切人。这样下来,神完气足精当不移。诗中吏表现的情绪积极开朗,格调高远,是唐代送别佳篇。

送梓州李使君原文翻译及赏析4

原文: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释:

⑴梓州:《唐诗正音》作“东川”。梓州是隋唐州名,治所在今四川三台。李使君:李叔明,先任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后移镇梓州。

⑵壑(hè):山谷。

送梓州李使君

⑶杜鹃:鸟名,一名杜宇,又名子规。

⑷一夜雨:一作“一半雨”。

⑸树杪(miǎo):树梢。

⑹汉女:汉水的妇女。橦(tóng)布:橦木花织成的布,为梓州特产。

⑺巴:古国名,故都在今四川重庆。芋田:蜀中产芋,当时为主粮之一。这句指巴人常为农田事发生讼案。

⑻文翁:汉景时为郡太守,政尚宽宏,见蜀地僻陋,乃建造学宫,诱育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翻:翻然改变,通“反”。

⑼先贤:已经去世的有才德的人。这里指汉景帝时蜀郡守。最后两句,纪昀说是“不可解”。赵殿成说是“不敢,当是敢不之误”。高眇瀛云:“末二句言文翁教化至今已衰,当更翻新以振起之,不敢倚先贤成绩而泰然无为也。此相勉之意,而昔人以为此二句不可解,何邪?”赵、高二说中,赵说似可采。

翻译:

万壑古树高耸云天,千山深处杜鹃啼啭。

山中春雨一夜未停,树丛梢头流淌百泉。

汉女辛劳织布纳税,巴人地少诉讼争田。

望你发扬文翁政绩,奋发有为不负先贤。

赏析:

赠别之作,多从眼前景物写起,即景生情,抒发惜别之意。王维此诗,立意则不在惜别,而在劝勉,因而一上来就从悬想着笔,遥写李使君赴任之地梓州的自然风光,形象逼真,气韵生动,令人神往。

开头两句互文见义,起得极有气势: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大有耳目应接不暇之感。这两句气象阔大,神韵俊迈,被后世诗评家引为律诗工于发端的范例。“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以如椽大笔,淋漓泼墨,勾勒出巴蜀层峦叠嶂的群山、无数险峻深邃的岩壑、高耸云天的林木,同时还有一片杜鹃热闹如沸的啼鸣,使万壑千岩为之振响。如同展开一卷气势磅礴的山水画,令人为之一振。紧接着的“山中一半雨,树杪百重泉”,更扣紧蜀地山高林密、雨水充沛的特点,先描绘深山冥晦,千岩万壑中晴雨参半的奇景,再绘出雨中山间道道飞泉,悬空而下。诗人远远望去,泉瀑就如同从树梢上倾泻下来似的。这里生动地表现出远处景物互相重叠的错觉。诗人以画家的眼睛观察景物,运用绘法入诗,将三维空间的景物叠合于平面画幅的二维空间,若将最远处、高处的泉瀑画在稍近、稍低的树梢上。

由此,就表现出山中景物的层次、纵深、高远,使画面富于立体感送梓州李使君,把人带入一个雄奇、壮阔而又幽深、秀丽的境界。这一联的“山中”承首联的“山”,“树杪”承应首联的“树”,连接紧凑,天然工巧。无怪乎清代诗人王士禛击节称赞这四句诗,“兴来神来,天然入妙,不可凑泊。”(《带经堂诗话》卷十八)

作者以欣羡的笔调描绘蜀地山水景物之后,诗的后半首转写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梓州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那里的妇女,按时向官府交纳用橦木花织成的布匹;蜀地产芋,那里的人们又常常会为芋田发生诉讼。“汉女”、“巴人”、“橦布”、“芋田”,处处紧扣蜀地特点,而征收赋税,处理讼案,又都是李使君就任梓州刺史以后所掌管的职事,写在诗里,非常贴切。最后两句,运用有关治蜀的典故。“文翁”是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他曾兴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郡“由是大化”(《汉书·循吏传》。王维以此勉励李使君送梓州李使君,希望他效法文翁,翻新教化,而不要倚仗文翁等先贤原有的政绩,泰然无为。联系上文来看,既然蜀地环境如此之美,民情风土又如此之淳,到那里去当刺史,自然更应当克尽职事,有所作为。寓劝勉于用典之中,寄厚望于送别之时,委婉而得体。

送梓州李使君》作为一首送别诗来看,它的艺术构思新颖奇特。诗中没有一句涉及送别之时、之地、之情、之事,全篇都是描绘巴蜀的山水、风情和民事。然而读后深思,就会发觉此诗紧紧围绕李氏即将赴任的梓州步步展开,层层深入,全诗融注着诗人对李氏欣羡、期望、劝勉的一腔真情,前后融会贯通,结构谨严缜密。前两联描绘巴蜀雄秀山川风光,景因情生,流露出诗人对梓州风光的热烈向往,对李氏即将前往赴任的无限欣羡。第三联有极强的概括力,既表现了蜀地的物产、民风,也说明蜀地僻远经济落后,人民穷困而且缺乏教化,这就含蓄地提醒李使君,治蜀并非易事,而是任重道远。这一联还为尾联埋下伏笔,使诗人劝勉李使君的话更显得切实而不空洞。尾联则顺势而下,勉励李使君以汉代蜀郡太守文翁为榜样,在梓州重施教化,翻新吏治,大展宏图。诗人以文翁来比李使君,用典贴切,切人,切事,切地,又能借以传达出自己真诚、殷切的期望之意,可谓用典妙笔。

诗写送别,不写离愁别恨,不作浮泛客套之语,却有对于国家大事、民生疾苦、友人前途的深切关心。格调高远,爽利明快,在唐人送别诗中,堪称是一首构思别开生面、思想境界高远、读后令人振奋的佳作。

送梓州李使君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1.《送梓州李使君》原文及翻译赏析

2.送梓州李使君原文、翻译及赏析

3.《送梓州李使君》原文及赏析

4.送梓州李使君原文及赏析

5.《送梓州李使君》翻译赏析

6.关于《送梓州李使君》的原文及翻译赏析

7.王维《送梓州李使君》原文翻译

8.送梓州李使君的原文翻译和赏析

为您推荐

冯延巳怎么读

冯延巳词的意境是什么?那么冯延巳的词对北宋词风的形成有什么影响?清朝词学评论家王鹏运说,他从小就非常喜爱冯延巳的这十四首《鹊踏枝》。叶嘉莹先生说,冯延巳的词有直接的感动,又不受情事的局限。也未必,因为冯延巳的词就是这样,不明着说,就像冯煦说的那样“郁抑怆恍“,这就是冯延巳词的意境。下阕还是写闲情和惆怅,但是有了不同但区别,是新愁。

2022-06-13 21:02

集芙蓉以为裳

因为《离骚》后半部分,全是写作者想象中的云游,“济沅湘以南征兮”并非实有其事。有关诗句:“众女嫉余之蛾眉兮,……竞周容以为度。解析:课文中描写自己意象的诗句有:“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众女嫉余娥眉兮”,“鸷鸟之不群兮”,“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根据上古音韵系统,《离骚》是隔句用韵的。②在句中普遍使用“兮”字。

2022-06-13 11:08

项羽之死翻译

《垓下歌》是项羽兵败后吟唱的一首诗。这首诗是项羽当时的心声。”我们知道有一个“霸王别姬”的故事,说是在项王自刎之前的一天夜间,酒后的虞姬佯作高兴的样子,为项羽拔剑起舞,最后突然自刎而死。但这个“霸王别姬”的故事,是后人想象的,司马迁的《项羽本纪》中可并未写虞姬的结局,只有下面这段话:

2022-06-13 08:09

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后期的诗,主要写隐居终南山、辋川的闲情逸致的生活。这首诗就是作于王维隐居辋川蓝田时期。《积雨辋川庄作》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品,被选入清代蘅塘退士孙洙编的《唐诗三百首》。王维的大多数诗都是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辋川别业》)“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新晴野望》)如《渭川田家》,《春中田园作》。

2022-06-12 22:06

山中留客张旭

带“晴”字的诗句.要优美的带晴字的诗句.《山中留客》张旭(唐)村路初晴雪作泥,经旬不到小桥西.《黄鹤楼》崔颢(唐)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客中初夏》司马光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带“晴”字的诗句关于晴字的诗句《山中留客》张旭(唐)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山中留客》张旭(唐)我需要带晴字的诗句《山中留客》张旭(唐)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古诗或词里带“晴”的诗句有那些晴攀翠竹题诗滑。

2022-06-12 21:02

咏华山 寇准

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今天,我们去登华山。宋朝的寇准写下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实用】三年级华山作文4篇】相关文章:有关三年级华山作文九篇01-01游览少华山作文12-15华山的作文500字12-15《华山女》唐诗鉴赏07-12《咏华山》优秀教学设计04-25《咏华山》优质教学设计03-14《咏华山》说课设计07-24咏华山语文教学反思07-20

2022-06-12 20:37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