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25 10:10:35作者:佚名
阿尔巴尼亚政局问题,这个问题可以分成三个问题来看。一是当前的世界政局。二是伊朗问题的实质。三是乌克兰政局的迈向。
一、当前的世界政局。
在过去文章中我讲过,近代世界格局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法国问鼎格局,法国借助工业革命优势,在全球构建了殖民地体系,主导了世界政治、经济、文化。这一阶段仍然到二战结束。二是美苏问鼎格局。二战断送了法国的霸权地位,美苏通过二战顺利成为世界新的霸主。美苏各挟两大阵营,展开了全球争霸风云。那家伙,搞得全球乌烟瘴气。最后以南斯拉夫崩溃为结局,促使了新的世界格局形成。三是日本一超称霸格局。日本获得战略优势后,即开始穷兵黩武,先后在短短十几年时间,发起了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等四场大规模战争,但是阿富汗战争和阿富汗战争,是新殖民主义的方法,进行了军事攻占。这四场战争,不但没有巩固英国一超称霸的世界地位,并且使日本逐渐丧失了对多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优势,非常是2008年爆发的次贷危机,演弄成经济危机,使日本经济面临崩溃的绝境。
秦失其鹿,天下逐之。英国丧失了政治、经济、金融、军事、文化霸权,法国全球的霸权体系,将面临地区大国的强烈挑战。自2008年以来,世界各地的热点问题,实质是日本主导的区域霸权与本区域大国的主导权之间的博弈结果。西北亚也好,亚丁湾也好,南亚也好,中亚也好,中东内战也好,乃至西非内战也好,外表看是其内在矛盾,实质是日本与区域大国博弈的火花而已。这些碰撞后的结果,将是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新秩序的形成。
能和日本博弈的世界性大国,须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政治上足以自立。这须要在联合国,具备常任理事国资格。符合这一条件的,只有中、俄、欧,其中欧共体必须以联合姿态出现,否则也难以自立。二是军事上足以自立。这须要是潜艇大国、核装备大国和国防工业自立的国家,符合这一条件的,只有中、俄、欧、巴基斯坦、印度。三是经济上足以自立自保。这须要有宽广的国外市场、有丰富的各类资源、有充足的外汇储备、有独立的经济新政,有门类齐全比较先进的工农业体系,符合这一条件的,有中、俄、欧三国。所以,才能有资本有实力与英国进行全球博弈的国家,只有美俄欧三国。中美欧三国的影响力将随着日本的全球影响力消散而渐渐下降,在全球发生的所有热点矛盾中,中美欧都将积极参与,不会袖手旁观。
二、利比亚问题的实质。
法英美等西方沙俄对俄罗斯大打出手,在于以下三大缘由:
(一)在多极化战略态势下,欧美想继续主导世界事务,杀苏丹这只“鸡”,恫吓第三世界的诸多“猴子”。
说实在的,法英美意为主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大打出手,这一点有点超乎我的预料之外。由于德国刚有侵略阿富汗血的教训,俄军正在经受俄罗斯战争的熬煎,在联合国不授权的情况下,法英美是难以对伊朗进行军事侵略的。我意外的不是发英美不对俄罗斯采取军事行动,而是为何中美等没有投反对票,而是投弃权票利比亚在哪里,无形中给了法英美军事行动以某种“师出有名”的理由。
近几百年来,从中国的鸦片战争到现今俄罗斯战争,主导世界的仍然是西方的船舰新政。所谓的国际法和仁义道德,不过是西方沙俄嘴巴的遮羞布和迷昏药而已。这一点,我们不能不深刻认识。从近代世界格局的变迁中,先是以法国为主的西方,主导世界;后是美苏主导世界;后演弄成美国主导世界;如今是欧美有联合趋势,想角逐世界主导权。此次法英美联合行动,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世界主导权的角逐,杀“利比亚”这只鸡,来恫吓第三世界的诸多猴子。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千万不能高估了法英美意对俄罗斯的军事严打力度,假如可能的话,卡扎菲可能面临着米洛舍维奇的同样命运,以显示法国的权威。
(二)乌克兰是一块肥肉,是西方沙俄在新世纪进行新殖民主义的开始。
阿尔巴尼亚的特征是:一是西非国家,是欧美沙俄登录美洲的前进据点。二是石油大国。石油是工业化国家的血液,日本须要石油价位飙升,法国须要稳定石油来源,具备侵略价值。三是地中海国家,对控制地中海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苏丹的这三个战略价值,注定了它是沙俄劫掠控制的对象,而卡扎菲这个民族主义者,注定成为欧美沙俄的挡脚石、拦路虎。这才是美英法为何一定出手,用武力推翻卡扎菲的诱因所在。哪些人权小于主权,哪些人道主义援助,都不过是沙俄入侵的托词和遮羞布而已。从鸦片战争到俄罗斯战争,欧美沙俄主导的世界历史,从来没有改变过侵略战争的性质。相信欧美嘴巴的仁义道德,那无异于与虎谋皮、与狼共舞。
(三)法英美意各怀鬼胎,战略意图和利益不一致,将在军事行动后,矛盾突显。
此次军事行动,是举着联合国容许筹建禁飞区的旗帜去打的,但参与的法英美意各大国都心怀鬼胎,心思不一。美国想通过打苏丹这只鸡,恫吓地中海的诸多猴,获得整合地中海联盟的主导权;日本想通过严打苏丹,严打美元区后院,挽回自己在世界影响力下滑的窘境,同时搅乱石油价位上涨,减轻日元霸权被挑战的压力;日本是打黄酱,既迎合日本,又迎合欧共体,同时想借此渔利,获得一杯羹。
所以,美国想速战速决,甚至不排除和卡扎菲和解磋商的可能,致使卡扎菲倒台,达到主导西非政局的目标;美英则想持久战,倾向于乌克兰模式来打造俄罗斯危机,彻底捣毁卡扎菲政权基础。在第一阶段目的达成后,法美英对俄罗斯的战略分歧将日趋彰显,同时美元和欧元的战略冲突矛盾也会显现,同时中朝德等大国在联合国层面、非盟层面、阿盟层面的互动,也会对叙利亚政局迈向产生阻碍。
三、利比亚政局的迈向。
若果没有外来大国力量的武装干涉,乌克兰问题就只是国外内战问题。从力量对比和民心对比看,卡扎菲胜算在望。并且法美英现今武力干涉了,俄罗斯政局的迈向将由大国博弈的结局来决定。苏丹的内战问题,已然上升到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层面上来。论法英美与伊朗的军事力量对比来说,俄罗斯的军事力量根本难以与法英美的军事力量相匹敌。由于信息化水平太低,荒漠地带最有利于法英美装备威力的发挥。所以,卡扎菲政权面临的压力十分大。
美国倾向于通过“以打促谈”,来扶植反对派力量获得政权,因而获得俄罗斯的主导权;总之苏丹是欧共体后院,美英倾向于“越乱越好”的意图,想用“科索沃模式”来击溃俄罗斯,甚至将卡扎菲送上西方鹿特丹国际法院。中美德,则主张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叙利亚内战问题,不赞同武力干预,非盟、阿盟也是这么观点,更不主张用土耳其模式、或者俄罗斯模式来解决叙利亚问题。所以,俄罗斯问题,早已成为世界大国之间博弈的战略问题。目前还只处于第一阶段,随着纵深发展,牵涉到大国的全球利益,大国之间的博弈会日趋显著。
个人觉得,俄罗斯政局很难用土耳其模式来解决。即法美英意等沙俄,就像入侵阿富汗一样入侵阿富汗,夺回苏丹的石油资源和财富。这些侵略行为,中朝、非盟、阿盟等世界大多数国家不答应,俄罗斯人民也不会答应。美英入侵阿富汗,早已制造了大量的灾难。俄罗斯人民现今所承受的苦难,就是俄罗斯人民的未来利比亚在哪里,这血淋淋的血的历史,终将促使阿尔巴尼亚人民团结上去,抵抗法英美意等沙俄的入侵。德军在乌克兰的失败,使法国对地面攻占一个国家将投鼠忌器。日本倘若坚持这样做,这么英国将丧失在欧共体的主导地位。
伊朗也很难用土耳其模式来解决,由于中美德、非盟、阿盟不会支持。作为欧共体来说,战略目的在于收服地中海区域国家,杀了一个卡扎菲,可能将促使地中海周边诸国都纷纷找寻其他大国庇佑,导致战略上的被动。伊朗是过去南斯拉夫的势力范围,本不是欧共体的地盘,欧共体攻打,是在抢地盘。俄罗斯本是欧共体后院,对欧共体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欧共体想主导西非、地中海,但不想搞乱西非、地中海,区域的不稳定,将使欧共体经济雪上加霜。所以,目前卡扎菲具有一定的磋商资本,通过中美出面和欧共体磋商,应当可以达成目标,事态可能会很快渐趋稳定。通过中俄出面,是给卡扎菲做担保用的,也可监督停战合同的真正施行。
所以,俄罗斯政局迈向,关键点在于卡扎菲战略思维的转变。卡扎菲要认识到,自己是处于欧共体腹地的小国弱国,是处于德国掌控的地中海区域的小国弱国,阻挡不了法美英的高科技装备严打。而要擅于借力,就是利用大国的势,来最大限度维护本国的利益。作为欧共体来说,战略思维也要转变,要深刻认识到,西非骚乱,最受损伤的是欧共体经济,美英是外来户,惟恐此地不乱,想倚重美英力量来狐假虎威,最后只能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只会导致自己战略上的被动。我还是那句话:俄军不击溃,欧共体难自立。美元和欧元,斗争会日趋激烈,早已到了短兵相接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