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16 09:07:36作者:佚名
一、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不足
(一)对诵读吟咏重视不够
在小学的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课堂中,有些语文老师对于古诗词的吟诵莫不在乎小学田园诗,感觉只要让学生们理解背上就足够了,但是这是很不正确的做法。导致一些小学生每次诵读的时候从头到尾都是一个调调,哪里轻读,哪里重度根本不知道,跟别说去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了,也不能理解老师读古诗词的那种抑扬顿挫的情感,搞得学生们云里雾里的。在他们的理解中感情激荡的地方就声音大一点,感情忧愁一点的声音就读小一点慢一点罢了。所以导致现在的古诗词教学难上加难,因为连古诗词教学中最基础的诵读都做不好,何谈下面呢?
(二)过于强调死记硬背
对于古诗词的教学中,一些老师认为只要能让学生们流利的将古诗词背诵下来就行了,就可以当作他们完成了教学任务,其实这样出于老师的工作完全没有错误,但是对于老师们的师德来说确实是有点不太说的过去,假如古诗词是因为背诵而去背诵的话,那么中化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的流传有什么意义呢?古诗词不就是古人们的思想精神的寄托吗?这不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吗?
对于小学生那种懵懂的年纪来说,背诵古诗词不过就是将几个字背上了就好,他们才不会管他们所背的古诗词是什么意思。他们只知道这是老师布置的任务,必须要完成罢了。字与字之间的硬性组合,导致了没有感情的背书机器,这难道是语文老师们希望看到的场景吗?学生们背着一首又一首流利的古诗,但是连古诗词的意思都不知道,更别说古诗词中作者的真实情感的写照。学生们为了应付考试而背诵着古诗词,我知道这不是语文老师们的初衷,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一味的强调学生们要死记硬背,我们要让学生们真的了解古诗词的真正的意义,如果是一味的注重背诵的话,虽说能基本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中华的传统文化如何在下一代传承下去呢?
(三)教学方法的偏差
很多老师啊专业素质不是很高,所以在教学古诗词的时候呢只偏重对古诗词的知识点和古诗词表面意思的理解,并没有去深入的教导学生,所以很多学生学的很茫然,不能真的理解作者的意境内涵和情绪。古诗词作为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门课程,不能随意的草草了事,如果不能理解古诗词的深层次意境的话,学生们就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去记答案,去记答题格式为了应付考试罢了。而这种教学方式并不能走的长远,随着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弊端会越来越大,学生们没有自己的鉴赏方式一直都是背诵着老师上课讲的答题方式还有古诗词的表面含义,这样做无非是为了考试,别的没有任何意义,而且学生学起来也会特别的累。随着作业量越来越大,背诵量也越来越大。到最后学生都感觉语文的古诗词反正也不理解什么意思,索性就直接的放弃掉。倘若老师们换一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们主动的去学习古诗词中的内涵,体会古诗词的意境,同时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们的课堂活跃性,那么何乐而不为呢?也可以根据现代的科技发展,通过多媒体等一改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
二、小学古诗词的教学方法
(一)古诗词的教学要以读为本
关于语文的教学,不论是文言文、古诗词还是阅读理解,都离不开一个字,那就是读。俗话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对于语文教学,从古自今,读都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那要怎么去读书呢?怎么样才能读的好呢?朱熹《训学斋规》中说的很明白:“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意思就是读书必须要朗读,最起码你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能听到自己的声音,而且还不能读错每个字都要读的准确,不可漏字添字,不可将原本人家的顺序颠倒,也不用你牵强的刻意去记忆,你只需要朗读就行,读多了就自然能背上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说明了书本要多读才能通晓他的内在含义。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们的阅读教学就是要重视阅读,阅读阅读,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不断的读,在这个读的过程中去理解所读的古诗词的内在含义,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没有掌握基本的解体思路,所以只能让他们在不停的阅读中去亲身感悟,让自己本身去接受古诗词的熏陶。要是单纯的靠着老师逐字逐句的去解释这句诗那句词是什么意思,那么学生们的能力水平永远都得不到提高。更有可能让学生产生依赖的心理,对于古诗词的阅读更加厌烦。只有让他们在不断的阅读积累中,自己去分析感悟,理解内容,培养阅读习惯和解题能力。而在低年级的古诗词课堂中,老师应该是始终以阅读课本为主,刚开始阅读的时候应该主要让老师划出生字词让学生们自己对照拼音去阅读生字,最初的要求就是,读音准确,不丢字落字,能够顺利的将整篇古诗词朗读下来。这样有助于学生克服惰性思想,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若是让老师一昧的带着学生去读,那么避免不了有些学生会浑水摸鱼,或者有的学生听不清楚自己的发音是否正确,这样会让学生产生依赖心理。
老师们也可以用一些活动来活跃课堂气氛,比如说让某个同学来读一篇古诗词,让其他同学来纠正他是否有读音上的错误,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更让他们懂得了正确朗读音标的重要意义。随后,老师再来一次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的情感上得到调动,让学生们理解阅读不是僵硬的,而是要靠全身的协调,要注意古诗词中情感的跌宕处,要身临其境的去感受古人们在创作此诗时内心的情感。最后呢可以改变阅读方式,比如说个人读,男女读,小组读,全班读。让学生们在读中去感悟古诗词的古典美。当然最重要的是多读,只有在一次次的阅读之中,学生们的兴致才会越来越高涨,学生们才不会感觉到累,最后自然而然就能熟背了,这样学生们通过自己一步一个脚印不断的去完善自己对古诗词的朗读学习,最终会得到不菲的价值回报。
(二)要紧扣语言赏析进入意境
老师们要告诉学生们注意抓住古诗词中的诗眼,诗眼诗一篇古诗词中的重点所在,还有时中的动词,叠词,色彩,引用,时间,地点,发生的重大事件,人物等等这些都是分析一首古诗词的重要条件,我们要反复的推敲揣摩,还有作者运用了一些手法比如一语双关,对比,比喻,拟人,空间等等这些都是学生们应该要注意的点。例如:大家熟悉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本诗中的诗眼就是“思”,你看到了诗句中有明月,床,霜等物象,这时你就能够推断出这首诗大体的作者主情感是什么了,在古代啊月,大雁,柳树都是思乡思亲之物,再继续看“疑”和“霜”,此句的意思是好像地上结了一层霜一样,但是作者为什么要疑惑呢?是作者看错了吗?原来实则不然,此句中的疑指的是好像的意思,并非是疑惑的意思。霜也是假的,他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上文中的月光比喻成了霜。为下文的作者思乡之情做了铺垫。所以学生们在做这些古诗词的时候要反复的推敲作者的用词,进入意境更好的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要让学生们在反复的推敲中,不停的问自己,为什么要用这个词?倘若我是作者我当时写这首诗的时候是什么情感?可见古诗词中的古人们用词之精妙,意境之深,情感之强烈啊。
(三)换词对比,体会意境
在教《题李凝幽居》这一首古诗的第二句“僧敲月下门”时,我让学生们帮我把诗中的敲换一个字看看有什么不同,学生们有的换成推,拍更有甚者换成踢,踹等词。但是我让学生们比较一下到底哪个词用的好时,学生们异口同声的说是“敲”,他们说是因为拍,踹等词不够文雅,感觉很粗鲁并且不能体现出深夜时那种寂静的感觉,而“敲”一方面表现了作者想要叫醒屋内的主人,但是又不想打破这深夜的寂静。另一方面与前文的“鸟宿池边树”相映衬,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不仅写出来深夜的幽静,更写出来作者的内心情绪。在教这种古诗词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们换一些动词让他们更加深入的去了解体会这首古诗词的意境。这种换词对比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的语文能力水平,又能够让学生们感受到古诗词的美妙意境。
(四)指导吟诵,让学生表达美
有些学生们比较喜欢背诵古诗词,因为古诗词的篇幅小而且押韵,所以背诵起来朗朗上口很容易就能背上。但是学生们不能够深刻的理解古诗词的含义,所以背诵或者读起来一点情绪都没有,显得很古板呆滞,不能够将诗句中的情感表达出来。在古诗词的教学之中有感情的吟诵古诗词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点,在以前的传统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们会领着学生们吟诵古诗,让学生们模仿老师的语调语气吟诵,但是这种范读的方法效果当然是不尽人意的,因为有些老师也不能够将古诗词中的作者情绪完美的表达出来,还有些老师因为地区方言的影响,所以让学生们有感情的吟诵古诗就是更加难上加难了。所以想让学生们表达出古诗词中的语言美时,有两个方法,第一指导学生去体会这首诗的意境,身临其境的去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但是这对于年纪较小的学生来说确实是比较难的;第二种方法就是依靠现如今发达的科技,多媒体等,提前将专业人士录好的吟诵音频放给学生听,也可以加上些视频让学生们更加直观的了解古诗词意境。专业人士对于古诗词的情绪,感情基调,各种诗人的情绪都拿捏的很到位,所以可以让学生们跟着他们吟诵古诗词,表达古诗词的语言美。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语文的古诗词教学中,最忌讳的就是课堂的枯燥无味,想要让学生们爱上语文,爱上古诗词,就要在课堂上充分的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是现如今的社会,电子产品日益的发达,所以我们可以依靠这些电子产品,多媒体等设计出精美的课堂课件,让学生们感觉原来古诗词也可以这么有趣生动啊。但是要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学生制定不一样的课堂方案,针对他们活泼的性格天性,尽可能的去激发肢体活动,因为孩子们天性就是好动的,再通过言语教学这样就可以使他们更加的记忆深刻。再比如说遇到田园诗和乡村诗时,可以先带学生们去感受一下乡村的氛围,再根据诗中的所写,让学生们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再让他去感受古诗词诗人的情感,这样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在让学生们自己表达内心的想法用纸和笔写下,这样整个活动的效果就可以达到了最好的效果。
在古诗词的教学中不仅仅是学生需要提高学习,老师也要不断地进步学习。老师是课堂的主导人,是学生们学习的对象,不仅是在学习知识方面,一言一行都是学生们的学习对象,所以老师们的素质要专业,因为每一个举动都可能会对学生们产生深刻的影响。还有老师应该不断的充实自己,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会不断的询问自己的疑惑,虽说老师并不是什么都知道,但是也不能一问三不知,那么这样学生们就会对你产生一种不信任的状态,感觉老师什么都不会。特别是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最能体现出一个语文老师的文学功底,老师不仅能够解释每一个词的含义,还要准确的把握诗人的情感,同时也要让学生们理解古诗词的含义了解诗人的意境,并且要引导学生们进行背诵等,还有老师应该在教学中教学生们基本的传统文化常识,比如在教学《清明》这一首诗时,老师应该跟学生们介绍清明节的来源,还有清明的习俗文化;在学人物类的诗句时,要适当的跟学生们介绍一下人物的历史介绍来源,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凝练,所以让学生们掌握学习古诗词的方法是很重要的。
三、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一)在古诗词学习中培养学生优良品质
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古诗词的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们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品质,而且能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还有世界观,这对于他们以后上社会后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是不可磨灭的也是不可否认的。而且学习古诗词能够培养学生们的文化素养小学田园诗,高的文化素养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也可以帮助他们更上一层楼。因为古诗词中所体现出来的不仅仅是古人们知识的结晶,更包含了各种时代的历史思想,悠久的历史文化,还有古人们对时代发展的见解。而对于小学们而言,好奇是一个良好的导师,正是因为小学生们对古诗词产生了好奇的心里特性,所以这就和学习产生了不谋而合。所以他们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学习古诗词,当他们开始学习古诗词时就会被古诗词中作者们的优良品质,和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从而培养了他们的优良品质。因为古诗词中有赞美大好河山的,有激昂跌宕的爱国情怀等,这些都会影响着学生们的品质,比如说民族的自豪感和强烈的爱国情怀,还有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还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古诗词就像是一个链接异世界的大门,古人们没有发达先进的科技,而现代的小学生也不知道古人们的生活环境,小学生们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也会将现在的丰富多彩的生活相比较,在古人们没有发达的科技时,却依然能够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这不就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嘛。最后一点就是学会珍惜粮食、学会感恩父母,让小学生在语文咋课堂上在李绅《悯农》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艰辛里体会劳动人民的辛苦,珍惜粮食的来之不易。在李白《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情谊里体会朋友之间的感情,珍惜友谊的真挚。在孟郊《游子吟》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知恩里体会赤子之心,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
(二)在古诗词学习中感受祖国壮美河山
我们的祖国是世界上第三大国,疆土辽阔,资源丰富,山川风景更是无比的秀丽迷人。各种各样的名山大川,黄河长江的奔流不息,五岳的巍峨壮丽,北国风光,草原辽阔等等,这些无一列外都是文人骚客们诗词中经常出现的,他们笔下的每一寸疆土,都是我们祖国的,学生们的赤子之心都将会被这些美妙的古诗词完全给激发出来,他们对于祖国的热爱将不会低于那些诗人们。古诗词中有许多赞美祖国壮美山河的,比如,诗魔白居易《忆江南》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能忆江南?”读起来委婉动人,就好像那烟雨江南就浮现在了眼前一样,怎么能不叫人痴迷沉醉呢?又如诗仙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我们将眼睛闭起来,好好感受诗仙李白当时的意境,就好像我现在就是李白,我正在抬头看着那巍峨耸立的敬亭山,是多么的壮观雄伟啊。在古诗词的中国地图中,小学生们可以尽情的发挥着他们不同于成年人的想象力,让他们的想象插上翅膀,尽情的在那想象的世界里遨游,去好好感受祖国的壮丽山河,相信他们在震撼的过程中,也是无形的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他们将会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这个对于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是尤为重要的。
(三)在古诗词学习中领悟内心真情实感
中国,从古自今都是一个含蓄的国家,因为几千年的传统思想,我们从来都不会大大咧咧的去表达我们的情感,而文人骚客们更是如此。但是我们会借助其他的方法委婉的表达出自己的感情,比如说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等,每一首古诗词都是寄托着诗人们的某种情感,而不是像酱油诗那样毫无主题可言。有些诗表达了战士们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遗憾悔恨之情、有的感叹时光的流逝,身体的迟暮、有的表达了久别重逢,失而复得的喜悦之情、也有的表达了对某种生活的向往与期待。比如在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中,诗人通过描绘了丰富多彩,闲情逸致田园风光,表达了自己对恬静闲适的农村生活的向往,同时又歌颂朋友之间真挚深厚的友情;同样的,在白居易的《草》中写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作者在诗中借物抒情,将生机勃勃的青草和送别的伤感结合起来,青草有枯荣,就像人们的分别一样总归是有聚散,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之情。但是后两句又是“柳暗花明”,表达了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并且暗示了友人以后终究会再次相见,将离别的伤感转换为前进的动力。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通过老师对古诗词的讲解,小学生们可以更加切实的理解诗人们的思想情感,并且可以从中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也可以学会和老师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四、总结
最后做一个总结,古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古典诗词,应该纳入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中。并且要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学生特点的不同进行合理的编排,同时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保证自己的专业素养过关,并且要针对学生们采取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们选择科学的方法进行诵读,理解和感悟。不能一味的强调死记硬背和古板的教学风格,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下去提高文学素养和对古诗词的理解探索。教学并不是说要表面上完成教学的任务,而是在教学生的过程中,不断的去提高他们的素养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帮助他们成长,并且掌握正确的学习古诗词的学习方法,这才是一个教师的基本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