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的多音字组词?
2022-06-18
更新时间:2025-02-01 08:02:31作者:佚名
汪世华团队-抗原工程与分子微生物团队调剂招生
欢迎你们调剂来福建农林学院,考取代码08开头的(生工,化工,食工)中学生入群请备注:生物与医药专业,群号码:644269798
一、团队负责人介绍
汪世华,男,博士,院长,博士生导师,安徽省文联副主席,四川农林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校长。2004年7月结业于中国科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步入广东农林学院工作至今。2008.12-2009.12在英国弗吉尼亚学院香槟校区微生物学系访问学者,2013年3月起任广东农林学院生命科学大学常务副校长,2014年10月起任研究生院副教授,2015年3月起任研究生院常务副校长。
现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省模范班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华全省青年联合会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获教育部霍英东青年班主任奖。湖南省特支人才“双百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四川省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青年联合会第十届、十一届委员会委员,获浙江省国庆劳动奖状,广东青年五四奖状,湖南省新长征突击手,广东省优秀班主任。历任广东农林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福建农林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校教学指导专门委员会副部长委员。
先后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制计划课题、国家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首席专家)等20多项科研项目。国外外刊物上共发表100多篇sci收录论文。获广东省技术发明奖1项(排行第一),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排行第一),获得湖北青年科技奖,四川省运盛青年科技奖,发明专利4项。作国际性和全省性会议及分会报告20多次,主编教材2本。
现为国际药理学会会员,中国菌物学会理事,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历任广东省病原细菌与细菌毒素重点实验室组长,广东农林学院科技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学科负责人。
1.研究方向
抗原工程与分子免疫学。从事单克隆抗原、基因工程抗原和小分子抗原的研究,抗原分子设计、分子改建、抗体抗生素、和卡介苗方面的研究,以及基于这种抗原的生物毒素和病原微生物的快速高灵敏度测量与确诊,研发快速检查试剂盒、胶体金快速检查卡、研制快速测量仪器。
功能基因与分子微生物学。研究乙酰化、乙酰化、磷酸化等表观遗传诱因和环境因子对球状细菌次生代谢产物的产生机制;从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和代谢组等各个层面研究影响细菌次生代谢产物产生的功能基因及其调控基因,并通过基因敲除、互补、过抒发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这种基因的功能,阐明其代谢通路,并进行有效防治。
二、团队其他成员(详见生命科学大学网站介绍)
1.庄振宏,博士,院长,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病原细菌次生代谢产物遗传调控,病原微生物致病机理研究,虫媒动物新病原筛选等。博士生和硕士生招生专业:微生物学、生物物理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免疫学,动物学,普通生物学。主持或出席包括国家重点研制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福建省社会发展重点项目、福建省农业五新工程项目,广东省高等中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广东农林学院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项目在内多项科研项目;近两年发表sci论文10多篇,其中1区2篇,二区4篇;获国家专利授权2项;入选广东农林学院2011-2016年度科技创新工作创新个人。e-mail:
2.袁军,女,生于1979年,中共干部。博士,副院长,硕士生导师。2008年结业于成都学院生命科学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细菌毒素的研究及海洋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借助研究。具体方向为黄曲霉毒素代谢途径及致毒机理研究;海洋生物毒素快速测量方式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高等中学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等8项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在国外外刊物上共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编教材2本,申请专利3项。电话:***********(m);e-mail:yjmail2008@
3.王荣智,博士,副院长,博导,抗原工程与分子免疫学方向。2012年7月结业于广东农林学院并获得博士学位。师从于汪世华院士,博士期间完成国家863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31000335)和江苏省高等中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科研项目,现主持基金4项,完善了蛋白抒发与纯化、细胞培养、细胞流式剖析检查、单克隆抗原、单链抗原(scfv)的噬菌体展示文库、单链抗原淘选、scfv的体外进化、生物信息学剖析等技术平台。主要从事抗原工程和分子微生物学方面的研究以及单克隆抗原、基因工程抗原和小分子抗原的制备,再者还有基于这种抗原的生物毒素和病原微生物的快速高灵敏度测量与确诊,测量试剂盒研发。email:441512025@
4.白有煌,副院长,博导。从事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等研究工作。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厅青年基金、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项目、福建农林学院杰出青年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2018年荣获吉林省院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养计划。国外外刊物上共发表20余篇sci收录论文,近两年被累计引用700多次,h-index指数达到13。兼任《currentbioinformatics》特刊客座编辑,兼任《briefingsinbioinformatics》,《bioinformatics》,《gene》等多个sci刊物审稿人。参编教材和著作各1部。2016年广东农林学院“五四青年奖状”,2017年广东农林学院金山学者“青年新秀”。研究方向:(1)生物信息学,尤其关注联发科量测序技术的数据剖析整合剖析,挖掘非编码rna的调控机制,借助联发科量测序剖析全基因水平上rna二级结构研究等方向。(2)黄曲霉菌功能基因组研究,整合多组学数据,包括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组等数据挖掘黄曲霉毒素形成的调控机制。e-mail:
5.聂鑫怡,博士,助理研究员,博导,分子微生物方向。2011年获中国科大学研究生院(现改名为中国科大学学院)生物物理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2011年至2013年在上海学院生命科学大学任工程师,2014年任四川农林学院生命科学大学助理研究员职务,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班主任教育科研项目及广东农林大校区杰青项目。以第一作者及共同第一作者发表多篇sci论文,其中jcr一区论文一篇(top10刊物),jcr二区论文一篇(top刊物)。主要工作涉及黄曲霉基因功能研究、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以及那些修饰对黄曲霉形态发生和黄曲霉毒素形成的调控机制研究。e-mail:xinyi_nie@
6.王秀娜,博士,助理研究员,微生物代谢方向。2010年在中国农业科大学动物保护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导师段霞瑜研究员,硕士期间,从事不同抗性品种水稻混和养殖对大豆病害发病、品质和病原菌群体影响的研究;2015年在中国农业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导师国立耘院士、刘杏忠研究员、尹文兵研究员,博士期间的工作是在中国科大学微生物研究所细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主要从事动物内生细菌生物学、基因组、转录组、代谢组学和次级代谢调控的相关工作。2015年步入广东农林学院生命科学大学,主要从事细菌基因功能和次级代谢产物研究。邮箱:xiuna0304@
7.王宇,博士,讲师,结构生物学。结业于中国科大学江西物质结构研究所。本人常年从事蛋白质结构与功能方面,具有丰富的蛋白晶体测定经验。主要以生物化学物理技术,包括x射线结晶学和生物信息学为主要手段,研究黄曲霉菌中毒素形成、调控相关蛋白,剖析蛋白结构和功能的相关性,从原子水平上阐明毒素形成机制和毒素免疫预防的机理。其中主要实验工作涉及到涵盖基因克隆,原核抒发系统和真核抒发系统的蛋白质抒发、纯化与结晶,以及晶体数据搜集、结构解析与修正等等。email:ywfjfz@
8.贾坤志,男,讲师,2009年结业于北京学院生命科学大学,获博士学位。2010年至2013年在瑞典伦敦州立卫生部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曾获2014年抗生素代谢领域年度最佳论文奖(日本毒理学和实验医治学会),获邀出席2015年日本实验生物学峰会作学术报告(2015ebmeetinginboston,ma,usa)。2013年8月起在山东农林学院生命科学大学工作,主要从事细菌微生物及小分子抗原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及参与省厅级以上课题3项,发表sci论文10多篇kunzhi.zi@
9.凌素美,在职博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本人常年从事抗原的研发及其在乳品安全检查领域的应用研究,在制备单克隆抗原以及细菌毒素、海洋毒素免疫检查方式的研究有丰富的经验。主持江苏省科技厅引导性项目、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以及广东农林学院科技创新专项等科研项目;先后参与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子课题、福建省重大专项等赞助的项目研究。构建了稳定的细胞融合技术平台、elisa检查试剂盒以及胶体金、纳米花快速检查平台。以第一作者及共同第一作者在biosensorsandbioelectronics(sci,if=9.518),foodchemistry(sci,if=5.399),toxins(sci,if=3.895)等抗原测量领域,发表多篇sci文章。email:562786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