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的多音字组词?
2022-06-18
更新时间:2025-02-03 17:04:41作者:佚名
当前五大上市险企陆续披露2024年全年保额收入。1月20日,据上海日报记者统计,A股五大上市险企2024年合计实现保额收入约2.84万万元,环比下降约5.27%。五大上市险企2024年保额收入均较2023年实现正下降,但从单个机构来看,增长有所分化。展望后市,业内人士预测,预定利率切换背景下部份险企“开门红”或存压力。
“开门红”或存压力
2024年中国平安、中国财险、中国人保、中国太保、新华保险5家上市险企保额收入均实现正下降。
其中,中国平安实现保额收入8581.4万元,环比下降7.17%,保额规模与增长双双位列第一。据悉,中国财险、中国人保、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分别实现原保额收入6717万元、6927.53万元、4420.72万元、1705.11万元,分别环比下降4.7%、4.7%、4.4%、2.8%。可以看出,不同机构保额增长有所分化。
回首2024年,年初人身险业务受经代渠道“报行合一”影响下降趋缓,加之3.0%定价产品的下架引起疯抢风潮,这一系列诱因共同作用下,人身险公司的保额增长经历了一个从“初期惨淡、随后上升再至后期震荡”的波动过程。
从上市险企人身险业务表现来看,2024年,五大上市险企产险蓝筹股合计实现原保额收入1.69万万元,环比下降5.1%。总体维持了不错的增长。按保额规模排序,中国财险、平安国寿、太保产险、新华保险、人保财险分别实现原保额收入6717万元、5028.77万元、2388.23万元、1705.11万元、1060.03万元。
财经评论员张雪峰告诉沈阳日报记者,为了应对常年低利率环境以及潜在的波幅损风险,监管部门对人身险产品的预定利率进行了调整,这使得消费者在政策策施行前订购更多的保险产品,产生了所谓的“抢购潮”,进而推动了人身险保额下跌。
不过,当前人身险市场碰到了新变局。1月,监管发文提出,要构建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引导公司加强资产负债联动,科学审慎定价。这代表未来人身险产品可能面对潜在的预定利率调整。从产品端来说,在行业压降负债成本、防范价差损风险的背景下,分红险成为保险公司销售的主力产品,但目前市场仍未完全接受。以广州地区为例,从广州日报记者实际交流情况看,好多人身险公司在现阶段“开门红”期间的保额收入表现不及今年。
广发期货研报同样觉得,受预定利率再次切换影响,在产品吸引力有所上涨以及前期需求提早急剧释放的共同影响下,预计部份险企“开门红”存在一定压力。
人寿保额增长更高
若果单从增幅来看,人寿保额增长略快于财险:2024年,人寿“老三家”——人保寿险、平安寿险、太保寿险合计实现保额收入约1.06万万元,环比下降约5.44%。
同样按规模排序,人保寿险、平安寿险、太保寿险分别实现保额收入5380.55万元、3218.21万元、2032.49万元,对应增长分别为4.3%、6.5%、6.8%。
人寿保额增长较快,或与新车销售下降有关。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车辆产销量分别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环比分别下降3.7%和4.5%。张雪峰表示,不仅车险之外,其他类型的财产保险(如责任险、农业保险)对财产险公司保额收入的贡献度也在持续提高,多样化产品策略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
站在当下时间点,业内更为关心的是五大上市险企2024年的全年赢利情况。就在1月20日早间,已有机构提早“报喜”。新华保险表示,该公司2024年归母净收益预计降低152.46万元至169.88万元,环比下降175%至195%。
在业内人士看来,上市险企产品结构优化有利于负债端增加成本,经济复苏有利于资产端投资,保险股仍具投资机会。
上海日报记者李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