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工程师学习看书的顺序与进度?
2021-06-13
更新时间:2022-06-18 20:18:59作者:佚名
【黑话连篇】
该栏目更多的是揭露事件或对事件的看法,以达到让人精神升华的目的。
如今的春节一点年味都没有了,以往大家还聚在一起打打牌、搓搓麻将什么的。
现在的年轻人只要一闲下来一定是在刷视频、玩游戏,中老年人也不例外,各种鸡汤视频或者土味短剧早已霸占了他们的业余生活。
此外,还有各种打着赚钱名号的小游戏小软件,从早前看新闻赚钱的趣头条、今日头条极速版,再到后来的走路赚钱的趣步、步多多。
搞钱俨然成为了广大中老年人的兴趣爱好之一,于是玩游戏赚钱的小软件也顺理成章地进入了他们的手机。
猜歌也能赚钱吗?
假如说年前莫名其妙火起来的合成大西瓜,是靠套路得人心。那么各种猜歌赚钱的app则是赤裸裸的欺诈。
在黑猫投诉上,一款名叫《猜猜什么歌》的app被大量投诉,近千人控诉该app诱导下载,虚假宣传。
在广告宣传中,App内任务超多,赚钱超容易,而且满0.3元就可以提现。邀请好友注册也能拿奖励。
除了猜歌、拉人,还可以看广告提升提现进度。
这款软件,赚钱有多容易呢?
从黑猫投诉来看,几乎每位用户的可提现金额都在200元以上。
宣传图片显示,系统有多档提现金额,不管是3毛、5毛,还是10块、20块,随时可以提现。
可实际上,App内只有200和500元的提现按钮,当账户累计金额达到200元,点击提现时,系统依旧显示提现金额不足,仍需继续努力。
提现的套路远不止这些,有用户第一天登录时被告知,第二天可提现金额为5.2元,可第二天登陆一看,金额被篡改成了0.32元。
为了多赚点钱,有人在App上看了上千个广告,累计收益达到四五百元,可除了最初的0.3元新人奖励,就再也没成功提现过。
除了看广告,还有人下载了广告里的多款软件,就为了完成任务多攒点钱。
最后结果依然是卵用没有,该提现的钱,依然无法提现。
在黑猫上被大量投诉的猜歌软件不只是《猜猜什么歌》,还有《欢乐猜猜歌》。
套路依然雷同,赚钱依然容易,提现却根本不可能,有人连续猜歌5000首,赚到近800块。
当提现时被告知需实名,实名后仍旧被告知,无法提现。
随后,我又在App store 下载了《点点猜歌》、《猜歌达人》、《猜歌王者》、《趣猜歌》等多款猜歌软件。
每一款猜歌软件的UI都是如此的相似,不能说一模一样,只能说别无二致。
左为趣猜歌,右为点点猜歌
这些软件最吸引人的噱头,都是赚钱。
每猜对一首歌就有相应的奖励,想要领取翻倍奖励就得看广告,时长通常在30-35秒,只要点击开始,就得强制性看完疯狂猜歌五个字母歌手,不能退出。简直不要脸至极。
有些广告推的是各种软件极速版,比如刷视频能赚钱的抖音极速版。
有的则是各类社交电商App,比如萌推、拼多多一类。
猜歌赚钱游戏里的广告依然是,“只要下载 xx App就能继续赚钱”。
好家伙,每天刷视频、玩手机、逛购物网站轻轻松松就能赚来一个月生活费。
这谁看了能顶得住啊。
于是用户不停地在下载App-做任务之间反复横跳。
可除了浪费时间以外,啥都得不到。
无处不在的赚钱游戏
在看完猜歌App的套路之后,我突然意识到,这种打着赚钱名义的游戏,绝对不止这一个类型。
于是我又搜了搜,发现除了猜歌,类似的还有成语接龙赚钱游戏、猜字谜赚钱游戏、消除赚钱游戏等等。
怎么着?
现在搞钱是全民大事,所以不管走路吃饭喝水,甭管是啥App的广告,只要下了就能赚钱?
对此,我有一丝丝的疑问,为什么KTV生意一落千丈的今天,猜歌类的小游戏却依然这么红火?
除了公司团建,现在应该很少有人去KTV聚会了吧。那么为什么短视频平台上还会出现这么多猜歌游戏的广告呢?
这一切还得从短视频平台的用户画像说起。
《抖音2020年用户画像》显示三四五线城市的用户占比高达61%;36岁以上用户比例达到30%;40岁以上用户普遍对于音乐舞蹈类视频有着明显的兴趣偏好。
发现了吗?虽然不咋去KTV了,但在抖音上看唱歌跳舞依然是大家的最爱。
这时有人告诉你,有款小游戏不仅能玩猜歌游戏,还能赚钱,肯定有人愿意去尝试。
猜歌赚钱的小骗局存在还挺久了,百度随便一搜,就会出现大量的词条,诸如
“xx猜歌骗局,无法提现”、“xx猜歌真的能赚钱吗?”
这类问答不止出现在百度,知乎、抖音等多个平台也不断地有人现身说法,讲述自己被骗的经过。
各类猜歌赚钱App的套路简直堪比老母猪戴胸罩,一套接一套的。
但没用啊,App下次换个名字和配色,还是会有人继续上当。
因为,大家真的想要搞钱。
小游戏靠什么赚钱?
广大用户想薅游戏公司的羊毛,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游戏公司却可以光明正大地从用户身上赚钱。
这些小游戏通过在短视频平台投放广告,找大V站台推荐来吸引人下载。
等用户下载之后,先用3毛钱的小利让其相信玩游戏真的能赚钱,之后通过各种明示暗示,让用户主动观看广告,并下载广告里出现的App。
在某App推广网站上,一个App的cps(按销量计费)推广费用从几块到几十块不等。
即使是纯实名的App的推广需求,单个收费都在4-6元不等。
再看看猜歌App里给用户的奖励,观看上千个广告,连续下载多个软件,最终到手的仅为0.3元。
那么你猜猜看,品牌给游戏公司的推广费都去哪了?
说起这类小游戏里的广告疯狂猜歌五个字母歌手,我就来气。想当初360借条的土味广告被喷的体无完肤,我以为这个教训会让大平台引以为戒。
谁知道这类广告现在依然活跃,并且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
抖音极速版就是以土味短剧的形式出现在各类猜歌软件上,剧情也和当初的360借条如出一辙。
什么拾荒大妈鼓起勇气问开豪车的小伙要矿泉水瓶子,就为了多卖1毛钱。
结果小伙问大妈:你刷视频吗?
得到肯定回答后,小伙拿起大妈的手机,一顿操作猛如虎,就给她下了抖音极速版,过一会手机就响起,X元已到账的声音。
场景一换,春节在家,一位女儿正在向自己的老爸疯狂安利抖音极速版,因为看视频能赚钱,大平台有保障。每天刷刷小视频,红包就能领不停。
这叫什么,无土味,不广告?
除了推广App收广告费,这些小游戏在用户提现时都表示必须先实名,那么这些实名资料在被提交之后,又给了谁?会被怎样处理呢?
骗子游戏骗用户已经见怪不怪了,奇怪的是为何抖音一类的大平台会在这种骗人软件里投广告?
这事还得看当初的360借条。
360借条的目标受众就是三四五六线城市的下沉市场用户,抖音极速版的目的也同样如此。
想要通过小游戏赚钱的人和通过刷视频赚钱的人,其实就是同一群人,他们甚至还可能是当初趣头条、刷宝的用户。
只要用户群体是吻合的,至于平台属性,品牌方似乎并不那么在乎。
“不管白猫黑猫,只要能抓老鼠就是好猫。”
从合成大西瓜到各路猜歌小游戏,或许以后吃饭、跳舞、拍照都能变成“赚钱”的行当。
骗局越来越简单,也越来越让人不设防。
想要薅平台羊毛,就会沦为平台的羊毛。这是互联网时代的真理。
至于什么大平台有保障的话,听听就算了,要不是靠大平台的广告养活,这些骗子游戏公司早倒闭了。
在互联网上用时间去换零花钱,最终的结果通常都只是浪费时间,而已。
毕竟,满0.3元就能提现的潜台词就是:
这个游戏,再怎么玩都只能赚0.3元呢。
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