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工程师学习看书的顺序与进度?
2021-06-13
更新时间:2022-06-05 15:36:26作者:admin2
笔者所知,唐朝以前用“五牲”祭祀,唐朝与宋朝用祭文,民国起狠烧纸钱!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但纸张产量仍然很低,东晋桓玄掌权时下令,公文用纸张抄录传达,避免竹简字体变形传达错误命令,此后南北朝动乱纸张技术停滞,唐朝之前聚篝火象征热与光明通往天上,再带上“五牲”即牛、羊、豕、犬、鸡,使祖先能够衣食无忧。
唐朝与宋朝文化发展,诗文受欢迎常被形容抢购一空,但深层次原因是纸张产量低,南唐后主李煜特别善于做厕筹,也就是嫩竹子上的膜,舍不得用纸来上厕所,但古人有视死如生情节,因此文人士大夫逝世后,会将部分书籍画作焚烧,这是讹传唐宋盛行烧纸的由来。
明清造纸工艺进步,民间祭祀通常会求“符咒”,但如厕还要用树叶的年代,普通百姓花几文钱买两张,将之焚烧示以对祖先敬意,有钱人家相对奢侈挥洒焚烧,当清末至民国初年机器使得造纸低廉,民众买得起纸钱便竞相烧纸表达敬意,却失去唐宋时期蕴涵的文化底蕴。
综述:烧纸钱是漫长的演变过程,对祖先的敬畏是放在心底而非流于形式,“五牲”祭祀”体现“民以食为天”,彰显子孙对祖先的敬重;唐宋诗词文章传万世,士大夫阶层更享受殊荣,因而焚烧画作魂归故里;烧纸钱只是物质攀比的结果,犹如清朝的发辫被视作“自古”的传统,可悲!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孔子说过这一句话:“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现在常用的成语“始作俑者”就是从这里来的。
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孔子所处的时代是东周时期,这一时期已经废除了商朝的人殉制度,开始改用草人或者俑人来替代。
谈到了人殉制度,大家应该明白古人在没有烧纸的习俗之前是如何祭祖的了吧。
如今给祖先烧纸无外乎是寓意烧点纸钱、纸衣服,纸电视,纸手机,甚至还有纸小三给祖先享用。
其实古代人也是一样的想法,要给祖先带过去现在常享受的好东西。只不过古人不像现代人一样玩虚的,他们玩真的。
于是我们可以在甲骨文里看到无数的用活人来祭祀祖先的记载。
根据胡厚宣在1974年发表的《中国奴隶社会的人殉和人祭(上篇)》一文中统计的数据显示:
在统计到的甲骨文发现的卜辞当中,记录有用人祭的卜辞是1350片,卜辞1992条;
仅仅在商王武丁时期(大约在位42年)的人祭卜辟就有甲骨673片,卜辞1006条,共计祭用9021人,另外有531条卜辞未记人数。其中一次最多用五百个奴仆作祭祀。
另外周朝虽然官方废除了人殉,但是习惯的力量极为强大,特别是周王朝衰落后,各个诸侯去世之后也大规模使用人殉。
特别是“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死时,不仅仅让嫔妃、奴隶殉葬,甚至让大臣奄息、仲行、针虎也跟着殉葬,这也是秦穆公最大的一个黑点。
在《墨子·节丧》中就很鲜明的从墓葬安排中看出来了阶级的差异称:
“天子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
除了活人殉葬,祭祀祖先时古人还会使用真实的动物或者衣物等。
以最顶级的天子祭天为例
每年冬至天子要祭天、祭祖的时候,会准备盛大的祭祀仪式,要沐浴斋戒,还穿着盛大的华服。
天子祭天时要亲自牵着献给天帝的牺牲,把它宰杀后,这些牺牲随同皇帝赠给上天的玉璧、玉圭、缯帛等祭品被放在专门的柴垛上,由天子亲自点燃积柴,让烟火高高地升腾于天,使天帝嗅到气味。这就是燔燎,也叫“禋(yīn)祀”。
之后还要给天帝献上五种不同质量的酒(五齐),前两次献酒后要进献全牲、大羹(肉汁)、铏羹(加盐的菜汁)等。第四次献酒后,进献黍稷饮食。
还要献上音乐舞蹈的表演等等。
所以,古代人祭祀祖先不一定烧纸钱,而是烧活人,烧活的牲畜,烧真正的衣服等,当然这是顶级的贵族才能干的事情。
普通人自己活着就很难了,哪有这么多东西烧给祖先呢?还是用纸钱、纸衣服代替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