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工程师学习看书的顺序与进度?
2021-06-13
更新时间:2022-06-22 04:00:41作者:admin2
首先要说,“道教”的确不等于老庄的“道家”。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就闹了个大笑话——在《哲学史讲演录》里,把道教和道家混为一谈了——真是不应该。
道教 ,在国际上是有专用英文名称的——“Taoism”或“religious”,指中国汉民族固有的宗教,由古代巫术、秦汉方术及黄老思想形成——和道家思想有些许联系。
道教一词,最早见于《老子想尔注》,此书据说由东汉张道陵所著。书中神化了老子关于道的学说,认为“得道”可以成仙,长生不老。 公元142年,东汉顺帝年间,张道陵在鹤鸣山创立了五斗米道,造作符书,收纳信众,温习《老子想尔注》,以符水治病——这被认为是道教的始创。
20余年后,汉灵帝时的张角,创太平道,奉老子为教主,撰《太平清领书》,以三清为最高尊神,同时承袭古代祀神尊祖传统,敬拜其他古代神仙和古代圣贤,并以善道教化,用符水治病——这被认为是早期道教另一主要派别。
张角曾聚信众数十万,遍及青、徐等八州,后来发起了黄巾军起义。
东汉末年,魏伯阳撰《周易参同契》,是道教丹经之祖。
魏晋以后,茅山道教经籍派兴起,造作《上清》、《灵宝》、《三皇》三大经系。
东晋葛洪为道教著名学者。著有《抱朴子》内外篇——内篇讲道家炼丹修仙之术;外篇讲儒家修身治世之道,丰富了道教思想。
北魏寇谦之假托老君授予天师之位,“清整道教,除去三张伪法”,制订乐章诵戒仪范,称北天师道。
南朝陆修静在宋明帝支持下,广集道经,编订《三洞经书目录》,撰斋戒仪范,使道教理论和仪式愈为完备,是为南天师道。
其再传弟子陶弘景为齐、梁间著名道教学者,吸收儒佛思想,倡言三教合流。
唐朝以李氏出自老君,尊崇道教。唐高宗封老君为 “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亲注《老子道德经》。开元二十九年(741年)诏两京及诸州各置玄元皇帝庙,招纳学生,学习《老子》、《庄子》、《列子》、《文子》。次年,又诏封庄子、列子、文子为“真人”,书为“真经”。并纂修《三洞琼纲》。 这一时期,道教学者司马承祯、吴筠等,相信神仙可修炼而成,提出“安心坐忘”等法,对道教修养理论有所发展。
宋真宗崇奉道教,封其始祖赵玄朗为保生天尊,改封老君为太上混元皇帝,于京师及各路遍置宫观。命张君房编校道书《大宋天宫宝藏》,并择其精华编为《云笈七签》。
宋徽宗更崇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诏 求天下道书,刊行《政和万寿道藏》。
自隋唐之后,南北天师道与上清、灵宝各派逐渐合流。 北宋,南方道教形成以符箓、斋醮、科仪为主的正一派。
北宋张伯端提倡三教一理之说,主张修炼内丹,著《悟真篇》、《金丹四百字》等丹书。是为道教南宗。
北方则流行王重阳所创全真道;刘德仁所创真大道教;萧抱珍所创太一道。全真道流传久远,影响最大。此派兼融儒释,教人读《孝经》、《道德经》及《般若心经》,提倡孝谨纯一,敦厚朴素;主张出家清修,炼气全神,明心见性。其徒丘处机见重于元世祖,使该教在元代盛极一时,是为道教北宗。
此后,道教主要分为正一、全真两派,分别流行于南北。
明代,编辑了《正统道藏》五千三百零五卷;《万历续道藏》百八十卷。但在明清后,道教逐渐式微。 新中国建立后,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建立了中国道教协会——基本信仰是“道”及由道衍化的三清尊神一一元始天尊、灵宝天尊与道德天尊。其中道德天尊即老子。道教修炼方法有炼丹、服食、吐纳、胎息、按摩、导引、房中、辟谷、存想、服符及诵经。宗教仪式有斋醮、礼忏等。道教经典有《正统道藏》、《万历续道藏》、《道藏辑要》等。
国内外对此观点一致——就是道教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以及风俗习惯与农民运动等都有一定影响;《道藏》是中国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图片来自网络)
道教起源主要集于了四个方面的思想渊源:
一、古代的宗教思想和巫术。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人们对日月星辰河海山岳和祖先极为崇拜,视之为神灵,对它们进行祭祀和祈祷,并由此而逐步形成了一个天神、地祇和人鬼的神灵系统。道教起初承袭了这种鬼神思想,并将这个神灵系统中的许多神灵作为道教神灵的组成部分。巫是神与人之间的中介者。先民以为疾病是有鬼附身,需用巫术加以祛除,巫师可以与鬼神沟通。降神、解梦、驱鬼、祈雨、占卜、祈福、除灾等巫术为道教起源奠定了基础。
二、神仙思想和成仙方术。在《庄子》中有“神人”“至人”“真人”能轻举独往、逍遥世外。此后有了神仙说,地处海岸的燕齐出现海市蜃楼,被人联想为仙境,把蓬莱、方丈、瀛洲视为三神山,有了神仙方土。这些现象迎合了上层贵族永享富贵的奢望,编造各种神仙故事,以骗取利禄。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和秦始皇都沉迷于方术,派人入海寻仙求不死之药。这种鼓吹长生成仙之术的神仙方士,利用战国时齐人邹衍终始五德之运的五行阴阳学说来解释他们的方术,从而形成了所谓的神仙家,也称为方仙道。这些神仙信仰和方术被道教所吸收,并转化为修炼方术,神仙方士亦逐渐衍化为了道士。
三、黄老思想。黄老学说起于稷下道家学者,尊传黄帝和老子为道家创始人,至汉初、文、景以黄老清静之术治天下,黄老之学说蜂起。黄老思想包含很多神秘因素,到东汉时进一步将黄帝、老子神秘化,向神仙的方向发展,从尊祟逐步变为神明的黄老道,并与方仙道合为一体,奉老子为道教的教主。
四、阴阳五行思想。这是儒家的谶纬神学,“谶”是一种宗教性的预言,即所谓“诡为隐语,预决吉凶。”陈胜、吴广起义时曾利用谶语。“纬”是相对于儒家经典而言,用预言结合阴阳五行思想来分析判断事物。由于统治者的需要,从西汉末到东汉初,谶纬神学盛行,儒生与方士逐渐合流,造成极为浓厚的宗教气氛,这对道教的起源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