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郁达夫 故都的秋 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北平来的理由,可!

郁达夫 故都的秋 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北平来的理由,可

更新时间:2023-03-10 20:18:32作者:佚名

夏天,无论在哪些地方的夏天,总是好的;而且啊,北国的秋,却非常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苍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北京赶上南京,更要从上海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江南,秋其实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变得淡,而且又常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上海上海上海,或上海台湾北京的居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倍感一点点凉爽,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爆棚。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佳酿,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展现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北方每年到了夏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雍和宫的钟声。在北平虽然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下午上去,泡一碗热茶,向庭院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青翠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根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出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扬声器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才能觉得到非常的暖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红色或黄色者为佳,紫红色次之,淡黄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柏树,也是一种能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辍。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下午上去,会铺得满街。脚踩起来,声音也没有,味道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厚实的听觉。扫街的在树荫下一阵扫后,砂砾上留出来的一条条扫把的丝纹,看上去既认为质朴,又认为悠闲,潜意识下而且还认为有点儿凄凉,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追怀,大概也就在这种深邃的地方。秋蝉的紊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由于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内又低,所以无论在哪些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起来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鸣叫,在南方可和蛐蛐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还有细雨哩,南方的细雨,也或许比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在灰沉沉的婚神下,忽而至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漏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雪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到熟人,便会用了平缓慵懒的音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可不是吗?一层细雨一层凉了!”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律诗仄上去,这写错的歧韵,倒来得刚好。

南方的桃树,到夏天,也是一种奇观。第一是梨子树,山墙,墙头,厕所边上,灶大门口,它就会一株株地长大上去。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杏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略带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侯,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果树叶落,杏子红完,东南风就要上去了,北便捷是沙尘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梨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一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作家,都带着很浓重的颓废的色调,所以中国的诗歌里,赞颂秋的文字的非常的多。但外国的作家,又何尝不然?我约略外国诗歌念的不多,也不想开出帐来,做一篇秋的散文诗歌钞,但你若去一翻清远法意等作家的集子郁达夫 故都的秋,或各国的诗歌的来,总还能看见许多并于秋的赞美和悲啼。各知名的大作家的短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份。写得最出众而最有味。足见有觉得的植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非常能造成深邃,古朴、严厉、萧索的感慨来的。不单是作家,就是被关掉在牢狱里的犯人,到了夏天,我想也一定能倍感一种不能自己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层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词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认为中国的文人,与秋和关系非常深了,但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南方,才体会得到底。

南国之秋,其实也是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例如甘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闵行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而且色调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长江之与白干,白粥之与包子,梭子蟹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春天,这北国的夏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九三四年三月,在北平简述:郁达夫,名文,字达夫,1896年12日出生于杭州满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幼年贫苦的生活使得发奋读书,成绩卓著。1913月随兄长赴美国留学,结业于东京帝国学院经济学部。郁达夫是知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第一本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被公认是惊世骇俗的作品,他的诗歌、旧体诗歌、文艺评论和散文政论也都自成一家,不同凡响。郁达夫在文学创作的同时,积极出席各类反帝抗清组织,先后在北京、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战救国宣传活动。1938年末,郁达夫应邀赴香港办报并从事宣传抗战救亡,星洲沦陷后流亡至爪哇,因精通英语被迫做过美军翻译,其间借助职务之便暗暗救治、保护了大量文化界流亡29日,被美国伪军残酷殴打,终年四十九岁。1952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追觉得革命英烈《故都的秋》是郁达夫在对故都北平的景色质朴描绘中显露出自己内心的留恋和孤寂之情的作品。

郁达夫 故都的秋 秋槐落蕊_郁达夫 故都的秋_郁达夫古都的秋

文章开头和结尾都以北国之秋和江南之秋作对比,抒发对北国之秋的憧憬之情。中间主体部份,根据“清”“静”“悲凉”的三个层次,逐一勾勒故都的清秋风景。共有五种境况,即早上静观,落蕊轻扫,秋蝉残鸣,都市闲人,清秋佳果;最后以议论扫尾,进一步赞颂北国之秋。首尾照应,回环往复;中部充分展开,畅快淋漓。1933月,因为国军黑色惊悚的恐吓等诱因,郁达夫从广州迁往到上海,撤退到隐逸恬静的山水之间,思想消沉,创作枯淡,而这篇诗歌写于1934作者正处于困顿时期。郁达夫用他的情感绘出了一幅质朴深邃的主观意境图,它构成了文章的骨架。读者通过对秋景、秋味、秋的意境和秋的姿态的感受,能感遭到作品美的力量。这篇诗歌“物”“我”之间完美地交融和统一。它既是对北平秋的客观勾勒,又是作者当时心情的折射,在郁达夫大量的写景抒情诗歌中,是很有特色的一篇。郁达夫是一位具有多方面能够的诗人。他在小说、散文、诗词、文论等众多领域都具有深湛的功底和卓越的成就,并且产生了自然畅达而热情坦荡的鲜明风格。这一风格彰显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擅于运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式,风格却很统一,正如郁达夫自己所说,在诗歌中“总要把热情溶入,不能不达到忘情忘我的窘境。

”他的诗歌带有鲜明的丧乱性质,发出的是带有强烈个性的自己的声音,篇篇充溢着结肠荡气的诗的旋律,饱含了肺热的、浓郁的、清新的韵味,热情坦白,毫不遮掩地表现了一个颇具才气的知识分子在政变社会里的痛苦心境,凸显出一幅幅悲伤、忧郁而又秀丽质朴的情境交融的画面。从写作上看,本文是诗歌“形散而神不散”特点表现得最充分的典型之一。文中情感所及而刻意描画的有五种景物,它们之间并没有显著的时空关系,却都能相提并论。在抒发方面,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多种抒发形式交替出现。这一切都是为了突出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本文,我们不难发觉《故都的秋》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文中有许多并列短语或句子,具有工整、雅致之美,抒情味很浓烈,朗读上去具有音韵之美,显示出作者很强的语言驾驭能力。本文不是很长,但对偶句好多,说明作者非常喜欢运用这些工整、雅致的语言,并且运用上去十分琐屑恰当,全无拗口之感。诸如:“却非常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苍凉。”这三个句子精要地概括了全文的旨意,既有顺畅的气度,又有沉郁顿挫的声韵之美,前面的“来得感伤”似乎应当比上面两句更舒缓而内敛。其实主张语言简练的人会认为“却非常地来得清、静、悲凉”更好,但是这样一来,排比的气度就没有了。

“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和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爆棚。”此句前后都采用对偶的写法,从不同的方面说北方之秋无可欣赏之处,暗喻北国之秋的美好。顿挫分明又气度连贯,表情达意十分充分。“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雍和宫的钟声。”这些描写性的名词词组,每一个句子就是一幅画面,彰显出生动的景色,成为“故都的秋”的美妙意境的重要组成部份。作者向往之情溢于言表。“北方的细雨,也或许比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这是由三个句子组成的对偶句,既具有口语的生动性,又兼有对偶的语势连贯性,充分地抒发了赞扬之情。“正像是白酒之与白干,白粥之与包子,梭子蟹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这是用比喻来说明理事,以具体事物来说明具象的事理,使抒发生动形象,饶有趣味。第二,本文直接描写景物的句子不多,但都是十分精彩的,并且充满作者的深情。诸如:“……早晨上去,泡一碗热茶,向庭院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青翠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根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出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扬声器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觉得到非常的暖意。

”这里写了视觉形象、听觉形象。景物写得十分细致,如“一丝一丝漏出来的日光”“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也写了观景、赏景的态度、动作,如“细数”“静对”,透漏出慵懒、惬意。总上去说,表现了作者热爱故都之秋的情结。“北国的柏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映衬。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上去,会铺得满街。脚踩起来,声音也没有,味道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厚实的嗅觉。”这里写了视觉形象、触觉形象。花布满地,写视觉形象;脚踩花地,是听觉体会。写嗅觉,给读者以逼真的体会。这儿静寂无人,斯人独徘徊,无人可与交流,便只有与自然相交融。揣测作者的心境,大约是欣慰的,又是孤寂的。“在灰沉沉的婚神下,忽而至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的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漏出脸来了……”这里的写景不拖泥带水,一句一景,写出了北国清秋之雨忽来忽去的情境。云的景色、雨的声势,写得活灵活现,说明作者观景特别细致。第三,散文的声韵和节奏,强化了《故都的秋》的音乐美。韵律感和音乐美,在《故都的秋》中表现得比较强烈。“江南,秋其实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变得/淡……”上面三句,结构相同,代词后面均辅以结构代词“得”,方式整齐划一,有一种整体的美感。

郁达夫 故都的秋 秋槐落蕊_郁达夫 故都的秋_郁达夫古都的秋

作定语的形容词,“慢”“润”“淡”,表现的都是平静质朴的意味。它们又都是响亮的韵母。“慢”(mn)“润”(rn)“淡”(dn)音调相同,前后两字又叶韵,这样读上去声韵铿锵,语势贯通,具有很强的音乐感。托尔斯泰以前说过:“一个修饰语用得有力,其结果不但被修饰的词,但是连数词甚至插入语也变得非常强劲有力。”(《论创作》)因为《故都的秋》里好多成语具有这个特征(如上文的“润”“淡”等),读上去变得很有节奏。再看下边:“在北方每年到了夏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作者把这种名胜用一个个偏正短语整齐地排列上去,回旋往复,像一串珠玑那样,有着明丽欢快的韵律和节奏。第四,这篇作品还具有清爽优雅、酣畅淋漓的语言风格。《故都的秋》从开篇到结尾,没有文字的雕凿痕迹,但每位成语、句式,却又似乎未经“炉火”而已到了“纯青”的程度。如在选择搭配成语上,作者显然是很潇洒地从生活中拣来的,平凡极了;而且它们又是那样精当,搭配在一起就再也没法拆开了。名词如“芦花”“柳影”“虫唱”“夜月”“钟声”等宏观的秋景、秋声,以及“飞声”“日光”“蓝朵”等微观的秋色、秋声,它们配搭得健壮和谐,最能调动读者的情感。

这些物象声色,本是现实中无处不有的,但被作者随便拣来配在一起,就形成了非常的美感疗效。再如冠词与形容词,作者是很注意它们的表现力的,虽然作者是悉心选择与搭配的,但读者却倍感一种质朴自然的美。看那北国的“秋”,“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感伤”,而我们南国的“秋”正是“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变得淡”,这儿的代词、形容词所代表的动态、特征就在读者的周围,所以倍感平易亲切、酣畅明快。在句式的选择上,作者多用长句,但长短相间;10多用整句(尤其多用对偶),但整散结合:产生了一种既优雅、又潇洒的风格。如文章的后半部份从中外文人学士对“秋”的那个“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慨,引导读者展现“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南方,才体会得到底”。接着笔触一转,来了一大段对“南国之秋”的素描,以衬托“北国之秋”的特色。这段“速写”中运用了多种句式,但仍以短语、整句为主,雅俗熔于一炉,非常能代表作者的语言风格。附表:关于我妈妈的《故都的秋》(郁飞)《故都的秋》写于50多年前1934年,选入高中数学课本总也有五六年上下了。一代代的中学生大概都是从这篇写景文字接触郁达夫其人的吧。

1934月上海凉爽,母亲和父亲便带了才六七岁的我上南京去住了一个月,随即又去当时的故都北平。在他后来发表的《故都日记》里,8月16日的最后一段是:“接《人间世》社快信,王佘杞来信,都系为催稿的事情,王而且还约定于今日来坐索。”17日的头一句又是:“晨起,为王佘杞写了两千个字,题名:‘故都的秋’。”可见还是编者的函索坐索逼下来的急就章。急就之章能写得这样质朴而有情致,就不能不靠平日的工夫,即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感受了。从起头一段往下看,写暖意,夏季的四合院,写柳树,秋蝉,细雨,写桃树,写闲适的北平居民对答的神态,若非平日的观察感受深深印在倏地,是绝然写不出这样看似信手拈来的行云流水般的文字来的。写此文的头三天,8月16日,日记的开头便11说:“今天是双星节,但天上遍布了灰云。晨起上公厕,从槐树荫中看到了全角云天,竟悠然倍感了春意,确是北平的新秋。”可见他随时随地都在体验环境。第二天早上他挥笔就写《故都的秋》,同前三天夜晚的感慨怕是不无关系的吧。这些工夫或则也就是鲁迅先生要求于有志写作者的头一条吧:“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瞧瞧,不看见一点就写。”北斗刊物社问》)要活得有意义而不浑浑噩噩地过一辈子,是不是人人都应借此为修养目标之一呢?其次,若没有对故都北平的挚爱,也不会写出这样的文字。

母亲一生短短的49年中未曾在北平久住,并且在此文的姊妹篇《北平的四季》(1936年)中表露了对古都的爱情:“中国的大就会,我前半生住过的地方,原也不在少数;而且当一个人静出来回想起从前,北京的闹热、南京的广阔,上海的乌烟瘴气,武汉武昌的零乱无章,甚至于上海的古朴,杭州的秀丽,以及北京的沉着,总归都比不上广州我搬去哪里的时侯,其实还是上海的典丽堂皇,幽闲清妙……“北平的人事品物,原是无一不甜美的,就是你们认为最吃大亏的北平的天候,和地理联合上一起,在我也认为是中国各大就会中所寻不出几处来的好地……“五六百年来文化所聚萃的北平,一年四季无十月不好的北平,我在遥忆,我也在深祝,祝她的平安进展,永久地为我们黄帝子孙所保有的旧都城!”在国难深重的当初,妈妈自己一程程南去,再没有重践斯土,却这样祝愿12故都的无恙。现在外族已经赶出,又成为首都的广州也已进入现代化新时期。当年的风貌所剩无几郁达夫 故都的秋,燕都历程上的一个个时代只有到大量《故都的秋》一类的记述里去感受了。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现代诗人。杭州临安人,生于书香家庭,3岁丧父。1913年留学法国。

郁达夫 故都的秋 秋槐落蕊_郁达夫古都的秋_郁达夫 故都的秋

1921年与郭沫若等组建“创造社”。1928年加入太阳社,同年发起创立中国右翼画家联盟。主要作品有《沉沦》《春风徜徉的夜晚》《薄奠》等,在不同程度上,揭发社会罪恶,显露内心痛苦,意义积极,或有沮丧情绪。其作品情境交触,文采优美,自成一家。从1921年到1933年,郁达夫以极大热情出席左联活动进行文学创作。因为国军黑色惊悚等因,郁达夫从1933月由北京迁居上海,闲居独处,在周游山水中纾解现实带给他的苦恼。作者倡导静的文学,写的多是“静如止水似的遁世文学”。1934月,郁达夫不远千里辗转从北京经上海去北平,再品故都秋“味”,写下诗歌《故都的秋》。《故都的秋》是篇记游诗歌,选自郁达夫的诗歌集《闲书》。郁达夫留学英国期间以前和郭沫若、成仿吾组织了以抗战为宗旨的“夏社”,之后又组织了“创造社”,一九三0年出席“左联”,是“五四”以来颇具影响的一位画家。郁达夫是《创造周报》的主编,《奔流》是郁达夫和鲁迅合编的。郁达夫的小说代表作有《沉沦》、《春风徜徉的夜晚》、《薄奠》等,大多采用丧乱传方法和第一人称写法。写秋之作,古今中外,或歌或13悲,或叙或议,堪称不胜枚举。

秋之于人,有种非常的缘情。这不,郁达夫也秋情大发,一篇《故都的秋》,写得甜美灵秀,细腻质朴,读来别有风韵,可谓咏秋佳作。它的中心意旨是,赞扬故都春天的浓色、深味。唐人白居易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足见情在诗歌中的地位。《故都的秋》正是表现了作者对北国之秋的真诚、强烈、纯朴的眷恋之情。文章起笔,开门见山即切入题外话。作者不远千里,从北京赶赴上海,又从上海赶赴北平,竟为一饱故都的秋,故都的秋味。其情之痴、之深、之真、之切,溢于言表。这个开头让我们看见了本文主要抒发的是上海春天的浓色、浓味。但是,作者对故都之秋的情感的表达,主要是通过和江南之秋的对比衬托,自然而然地表露下来的。《故都的秋》的主要内容是描画故都的秋和别处秋的不同。的确,江南之秋,只能使人“感到一点点凉爽”,使人“赏玩不到爆棚”,相形之下,北国之秋“却特别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感伤”。这是故都的秋给人的总印象,是开篇的文眼。作者在描写春天景色时为何两次讲到南国之秋?写江南春天的白色、淡味是为了对比北国春天的浓色、深味。那很高很高翠绿的天空,那青天下驯鸽的飞声,那七彩滨纷的牵牛花(院子静观),还有那北国柳树的落蕊(槐蕊铺地),那秋蝉紊乱的残声(残蝉闲听)……无不凝具北国之秋的特色,就连细雨之后斜桥影里南方人的平缓慵懒的音调,也都染上了一层浓厚的暖意14(凉风细雨),南方八九月份正是桃树成熟的大好时节,枣子红了,樱桃黄了,猕猴桃紫了,让人觊觎欲滴(桔红佳日),看上去、听上去别有一番秋味呢。

这儿,尽管作者择取的仅仅是妆点北国之秋的几处平凡景色,但却把故都的秋声、秋色、秋姿、秋态、秋风、秋雨描画得自然贴切,引人入醉,真是绿意爆棚,情韵毕现,寥寥数笔,给人以“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之感,也令人感受到北国之秋的深邃,古朴,严厉和凋敝。为此,才有作者的“黄酒之于白干,白粥之于馍馍,鲤鱼之于大蟹,黄犬之于骆驼”之比喻和钦佩,才有作者对故都之秋更深一层的恋情。作者因而又古今中外,旁征博引,在比较和议论中进一步感慨出:“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南方,才体会得到底。”可见,作者把自己对秋之情无疑又渲染到一个更新的高度。作者用心里之秋写笔下之秋。从五个方面描画故都的秋的景象,景色无不留有作者心的痕迹:北国院内赏美景、北国槐下知秋物、北国蝉底听秋声、北国雪后感绿意、北国秋清话秋果。至于传统的文章里明秋情的内容,是联想的展开,不在景物描写之内容。作者围绕着故都之秋,文不偏题,一唱三叹,或聚或散,或叙或议,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字里行间,由首至尾无不融情于景,情境交汇,情感的波澜如黄河后浪推前浪,层层递进,层层迭出,通篇充溢着一股恋秋的主曲调。

《故都的秋》主要写作方式是写景、叙事、抒情、15议论融为一体,绘风景用描写的方式,如“碧绿的天色”,“驯鸽的飞声”,“牵牛花的蓝朵”,“槐树的落蕊”“秋蝉的残声”等;写游踪用记叙的方式,如“从北京赶上上海”“从上海赶上北平”这是记游踪,它是散记的一个必备诱因和特征;开发深味用议论笔调,如“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南方才体会得到底”;将抒情渗透在叙事、写景、议论之中,如“这北国的夏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不用浓墨工笔,一篇《故都的秋》满写着歌颂、眷念的风韵的和古朴、落寞的情结。故都的秋已经都被作者涂擦了一层清、静、悲凉的色调。郁达夫笔下的故都的秋到底在那里呢?在滚落下,在秋果的成熟里,也在那故都闲人饱含了京腔京韵的互答时。在现实的人生里,画家的内心被过早地投下了忧郁、落寞的阴影。正由于这样,他笔下的秋境、秋味道,被鲜明地笼上了一层郁达夫式的主观色调。但故都的秋又并没有由于画家的情感体验而遭到扭曲,因而失却了它固有的特征。在物我之间完美的交融里,那四合院的牵牛、槐树的落蕊,秋蝉的叫唤,还有那秋风细雨等等,是多么清晰而逼真地将重现了故都之秋的风韵。

请注意,“色”“味”二字是贯串《故都的秋》的内在线索。全文各段落层次的描述,都是以“色”“味”二字为着眼点,开头写故都之行的目的是为了展现16上海春天的色和味;两次写江南之秋,意在说明它的秋景浅、味淡;中间文章的主要部份,前一半勾勒故都秋的浓厚,后一半议论故都秋味深。结尾写自己流连故都春天的浓色、深味。捉住了色、味二字,就探得了全文的流溢。应当说,感情表达至此已是淋漓尽致,该急遽而止了,但是作者情犹未尽,从而将爱情乍然升华到令人意想不及的顶峰:“秋天,这北国的夏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这夹叙夹议的手法,使暖意、人意迎头扑来,足以令不曾到过北国的人们愿不远千里一睹这故都之秋了!《故都的秋》的结构方式,如同纺锤形状,总起开卷显示,分段写尽故都之秋的丰姿、神韵,结尾妙笔收篇,突出意旨。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您的在线图书馆!

为您推荐

郁达夫 故都的秋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

郁达夫故都的秋[资料]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

2023-03-10 20:08

(悦读)郁达夫故都的秋一、教学目标(8页珍藏版)

《郁达夫《故都的秋》原文阅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郁达夫《故都的秋》原文阅读.doc(8页珍藏版)》请在悦读文库上搜索。(3)作者为何要这样写江南的秋呢?本段写的是北国之秋与江南之秋的对比,请同学们通观全文,还有哪一个自然段写了江南之秋与北国之秋的对比?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

2023-03-10 20:07

教学设想:这是郁达夫一篇特色的散文,全文,值得收藏!

《故都的秋》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②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一课时要解决写景的问题,从题目探究入手,直接引入对秋的描写段落的分析与鉴赏,入题快,简捷,然后听名家朗诵,进入到一个特定的氛围中,接着借助PPT,选用北京秋天的图片有针对地示范分析一个画面,后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画面分析,最后再鉴赏两篇有关写秋的习作,这样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的。

2023-03-10 20:05

2017年315晚会过半,手机还是再一次上榜,震惊!

每年的315晚会都备受关注,大家都很关心这台切实关系到自身利益的晚会。2017年315晚会都曝光了哪些品牌呢?“百科词条认领”的服务,然后就可以随意杜撰并发布,用虚假广告堂而皇之的圈钱。晚会过半,手机还是再一次上榜,而且是“震惊!不过,根据央视的报道,现有的密码形式不代表万无一失,极个别依然有漏洞,特别点名了“人脸识别”。

2023-03-10 16:20

315晚会三十周年:南昌汉堡王使用过期面包制作汉堡,鸡腿保质

1重大问题曝光汇总315曝光第六弹:趣头条虚假广告乱象,黑产业链浮出水面315晚会就曝光了两款SDK软件开发工具包,只需要几行代码,你就能在你的应用中嵌入窃取通讯录、窃取短信这样的功能,涉及到的App共有51款。虽然315晚会曝光的问题不少,但今天晚会也肯定了当下消费环境的一些正面现象,例如今年电商消费的新趋势。

2023-03-10 16:18

2023年315晚会舆情快报实时把握315舆情以外

为帮助广大公关从业者顺利过关,梅花数据邀请多位公关大咖,共同制作了2023年315前瞻,帮助公关人更好理解今年315主题,防范应对公关危机,为今年公关工作开个好头。此外,小编透露一个好消息,315晚会当天,梅花数据除了继续推出315晚会舆情快报帮助大家实时把握315舆情以外,晚会当天还将携手多位业界大咖线上直播,实时点评315案例,分享危机应对技巧,

2023-03-10 16:15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