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工程师学习看书的顺序与进度?
2021-06-13
更新时间:2022-06-09 13:31:19作者:admin2
贞观五年,西域昭武九姓之首的康国派遣使者到长安,请求内附,被唐太宗婉拒。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得到大片土地与人口,这样的好事却被唐太宗拒绝,好像实在让人费解,但当年太宗拒绝康国内附,也有实实在在的现实考虑,接纳康国实在弊大于利。
康国当时并非自由国家,而是西突厥之下的属国康国又称作康居,早在汉朝时期就已经出现在西域地区,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当时的康居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是西域诸国中实力相当强的一个,南部与安息帝国接壤。然而南北朝时期,虽则嚈噠人的西迁,康居迅速没落下去,逐渐被嚈噠所灭。
多年之后,月氏人的后裔分支在中亚河中一带建立起多个国家,历史上的月氏的先祖居住在祁连山北部的昭武城,所以中原将这些月氏人所建立的小国称作“昭武九姓”,在这些中亚小国之中,康国是实力最强的一个,但其实也没强到哪儿去。
隋文帝时期,突厥被中原进攻一分为二,西突厥不断向西迁移,逐渐控制了河中与天山南北,昭武九姓都在西突厥的范围之内,唐朝时期东突厥被灭,这让保守西突厥欺负的昭武九姓各国看到了希望,康国国王派使者请求内附唐朝,就是想要寻求庇护。
然而在当时,康国仍旧是西突厥的附属,是其王帐之下的臣属,若唐朝同意康国加入唐朝,那么就等于公开要与西突厥作对,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唐朝方经大战,需要休养生息贞观之初,经过多年征战的唐朝的元气衰弱,尤其在贞观四年,唐朝派大军灭掉了东突厥,虽然得胜,但是也消耗过甚,没有多余的力气再兴兵事。
当时的唐朝天下大定尚未久,内外还有许许多多的麻烦尚未处理,唐朝近侧,就有高句丽、吐谷浑、吐蕃这些肘腋之患没有消停,唐朝自然是没力气为了个远在天边的康国去与还算强悍的西突厥作对,唐朝当时的首要之重务,就是尽快休养生息恢复元气。
康国实在太远,唐朝当时鞭长莫及太宗时期,唐朝的疆域尚且不大,对于康国知之甚少,按照记载,康国在“去长安万二千里”的地方,这个距离实在太远,就算唐朝答应了康国内附,也很难实际上将这块土地纳入自身。
再者,康国与唐朝之间,当时还存在着吐谷浑、吐蕃、高昌等国家,虽然它们的实力要弱于唐朝,但唐朝若要康国,就要经过它们的地盘,主场开战的话,唐朝也未必就能讨到便宜。
得了康国,其实也没啥用处康国的面积与人口在昭武九姓中算是最多最大的一个,经济也最繁荣,毕竟其处于肥沃富饶的河中与撒马尔罕盆地,但是这些财富对于唐朝来说,并无法形成太大的吸引力,相对于中原之地,康国的财富也是不值一提了。
当然,谁也不会嫌财富多,只是,若要得到这些财富需要花费更多财富,那可能就让人毫无兴趣了。康国位置太远,而且还被西突厥捏在手里,唐朝就算答应了康国内附的请求,最后其实也无法有效从这片土地上得到什么,实在是亏本的买卖。
结语:唐太宗拒绝康国内附,是认为接受的话并不会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好处,以往的帝王好大喜功,喜欢接纳遥远的国度部族内附来博取个“天朝上国”的名头,实在劳民伤财没有意义,反而可能给自家带来更多更大的麻烦,处置不慎就是兵连祸结。
其实太宗的理由的确很正确,当时的情况下,接受康国确实只有虚名而无切身利益,还可能带来灾祸,隋炀帝用兵过甚结果隋灭,汉武帝当年也是差一点,这些都是教训,太宗不能不引以为戒。不过,多年之后,康国仍旧以羁縻州府的名义内附了唐朝,而此时的唐朝已相当强大,没什么顾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