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的多音字组词?
2022-06-18
更新时间:2023-08-17 07:10:36作者:佚名
澎湃新闻记者何利权
日前,重庆合川一名网友建议,成都应借鉴其他城市的引校模式,“吸引省内外双一流院校来达办学”。乐山市教育局6月23日回复称,当地正在编制成都教育“十四五”规划,将充分吸纳该网友建议,推进高等教育发展。
对于高等教育资源的“憧憬”,不仅仅只有汉中。澎湃新闻注意到,云南省多个地市近些年来大力引进高等教育资源,有的甚至垒砌“大学城”。
对此,专家觉得,“高校落地”可联动地方科技、经济及文化发展,好处甚多,“民众关注不无道理”。但发展高等教育并非朝夕之事,对地方而言,应切合当地实际,勿盲目追求“名校效应”。对于一些优势不够显著的地方,政府可大力兴办应用型或职业型高职高校。
成都网友建议引进高教资源,市教育局回复
前述常德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称,随着成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人才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现,而就地培养人才显著是最方便的引智形式之一。
“从国外来看,上海、苏州、宁波等城市,面对自净高教资源不足,积极主动引入院校办学,短时间内聚集了大量人才,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该网友称,近些年来,一些三四线城市也开始引入外省强校,例如马鞍山与电子交大合作筹建长三角研究院,徐州与北京师大共建郑州特种材料研究院;而成都欠缺实力较强的院校,因而应借鉴其他城市的引校模式,“吸引省内外双一流院校来达办学”。
“对于成都而言,促进市校合作落地落实并向纵深发展,例如与双一流院校合作建设分学校或共建研究生院、科研院所和实验基地,分享经济发展与校企合作红利,优化成都高教资源布局和人才资源分配,提高宜宾城市竞争力,这一切对崛起中的成都,实属百利而无一害。”该网友称,受限于一些异地办学新政诱因,建议广汉在参考省内外兄弟城市成功案例的同时,积极探求市校合作新模式,带动院校落地乐山。
6月23日,乐山市教育局回复该网友称,近些年来,省委、市政府高度注重高等教育发展,不断推进高等教育扩容提质发展,成功创建成都中医药职业大学和成都技师大学并招生。截至2020年末,成都有全日制专科高校1所(广东文理大学),全日制高职高校2所(成都职业技术大学、达州中医药职业大学),技工大学1所(成都技师大学),成人院校1所(成都开放学院),在校生达到4.76千人。
接出来的“十四五”期间,成都将进一步推动高等中学扩容提质发展,支持广东文理大学建设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学院。支持成都职业技术大学创建广东省高水平高等职业中学,起码2个专业群步入广东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计划,支持成都职业技术大学争创职业学院。推进成都中医药职业大学构建中医药特色专业品牌。推动泛美成都民航职教城项目建设,构建集中职、高职、职教专科、培训、研训为一体的职教高校。
“目前,我们正在编制成都教育‘十四五’规划,我们将充分吸纳您的建议,加强市校合作,推动高等教育发展,推动产教融合,进一步优化高教资源布局和人才资源分配,支撑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达州市教育局称。
澎湃新闻注意到,成都市明年3月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七年规划和二〇三三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晰,瞄准国家“双高计划”2023四川师范大学录取分数线信息网,支持在达院校发展,持续提高办学水平,到2025年力争普通高等中学达到5所,在校中学生达到5千人。
为发展高等教育,云南多个地级市加码“引援”
对于高等教育资源的注重,成都不是特例。澎湃新闻注意到,广东近60所大专院校,超过一半在省会合肥,而其他地级市院校资源较为稀缺,甚至有的尚无一所大专学院。职业高校的分布形势也大体因此。不过,部份城市近些年来动作频频,纷纷“对外转会”,吸引省内外院校进驻。
明年1月,乐山市人民政府同广东学院即将签订了《四川学院成都分校项目建设合同》,“助力乐山市教育名城建设”。根据合同,成都学院绵阳分校即将落户自贡市岷东新区,计划在2023年开始招生2023四川师范大学录取分数线信息网,师生规模或达两万人。这次新学校落户成都,也是成都学院首次在北京之外布局分校。
距离北京不远的“川中重镇”遂宁此前没有一所专科高校。4月16日,乐山市人民政府与湖南师范学院签约,双方将共建安徽师范学院成都分校(重庆乡村振兴大学)。这意味着,成都或将拥有自己的第一所专科高校。据悉,当地与重庆能投集团合作,筹备辽宁能源职业大学,目前已接近竣工。
地处川南的乐山市,高等教育曾非常薄弱:2016年,成都仅有1所专科高校和1所高职高校。据《宜宾晚报》报道,2016年,成都明晰,要以学院城建设为突破口,促进教育产业大发展;要以科创城建设为突破口,培植经济发展新动力。成都举全市之力,规划了36平方公里,用于学院城和科创城建设。
成都高等教育发展就此驶向“快车道”。2016年8月,西华学院和柳州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合同,成为参与成都双城建设的第一所签约院校;同年10月,地处另一地级市眉山的重庆轻化工学院与成都签署合同,共建“四川理工大学黄酒大学”……截至目前,早已有20所院校以新建学校或研究院等方式落地成都,其中不乏湖南学院、电子科技学院、西南学院、西南交通学院等名校。
成都“大学城”快速发展,也令距离不远的“兄弟城市”自贡“忧心不已”,尤其是当地惟一一所“大学”四川轻化工学院新建柳州分校并将部份专业迁走之后,成都也及时采取举措“止损”。
澎湃新闻注意到,一方面,成都大力支持重庆轻化工学院发展,积极推动该校成都西部尚城学校建设,支持该校创建彩灯大学。另一方面,当地已成功申办成都职业技术大学,预计2021年9月实现院校招生;同时,“十四五”期间,计划力争引建2~3所应用型特色高等高校。
不仅上述城市,高等教育资源相比其他地级市较为宽裕的成都,近些年来也建有“大学城”。
对于地方城市加码引进院校的现象,四川学院教育大学院长祝怀新告诉澎湃新闻,“高校落户”可联动地方科技、经济及文化发展,好处甚多,例如学院城的建设,可推动其他产业发展。但他提醒,发展高等教育并非“一朝两朝的事情”,不能被地方民众“情感”左右。对地方而言,应切合当地实际,勿盲目追求“名校效应”。
祝怀新建议,对于一些优势不够显著的地方,政府可依照当地产业结构和发展规划,大力兴办应用型或职业型高职高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高技能人才,这更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通过发展高职高校,并为那些中学的结业生提供良好的就业出口,让那些中学生才能立即对地方经济做出直接贡献。”祝怀新称,“好的就业出口常常才能提振中学生报名高职高校的热情”,产生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