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子曰贤哉回也!

子曰贤哉回也

更新时间:2022-06-17 11:05:39作者:佚名

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字子渊,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孔门十哲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首,儒家五大圣人之一,被后世尊为复圣。

颜回十三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亲若父子。

颜回虚心好学,较早地体认到孔子学说的精深博大,他以尊崇千古圣哲之情尊崇孔子,超出一般弟子的尊师之情。据《论语》记载: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颜回像孝子般舍弃自我的成见,依教奉行。在孔门诸弟子中,孔子对他称赞最多: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论语》)

孔子说:“颜回不是对我有帮助的人,因为他对我的话没有不心悦诚服的。”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论语》)

孔子说:“听我讲述而始终聚精会神不开小差的,大概就只有颜回一个人吧!”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论语》)

颜回去世后,孔子说:“死得可惜啊!我只看到他前进,从未看到止步。”

孔子不仅称赞颜回"好学",还以"仁人"相许。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论语》)

孔子说:“颜回能够长时间不违背仁德的原则,其他人则只能在短时间内做到仁罢了。”

孔子和颜回的师徒关系,就像金刚一样坚固,任谁也无法破离。

鲁国少正卯与孔子争夺弟子时,使“孔子之门三盈三虚”,唯有颜回未离孔门半步,因而后人评价说:“颜渊独知孔子圣也。”(《论衡·讲瑞》)

不仅一个人的邪说无法动摇颜渊对夫子的坚固信心,即使历尽艰难,九死一生,众口铄金,谤满天下,也不能撼动颜渊依师的金刚心。

鲁哀公四年至六年(公元前491一前489年)这段时间里,颜回在随孔子到楚国去的过程中,曾辗转于陈国、蔡国、叶国、楚国之间。据《史记·孔子世家》载:楚王听说孔子一行在陈蔡之间,就派人去聘请孔子。消息传到陈、蔡,两国大夫深恐孔子人楚对己不利,便派兵拦截。孔子师徒最初不了解陈、蔡派兵的意图,为躲避军兵的袭扰,他们只好在旷野中行进,不料陷入了绝粮的境地。为了坚定弟子们的信念,孔子把弟子们叫到身旁,对他们说:“《诗》里说:‘不是老虎,不是犀牛,徘徊在旷野子曰贤哉回也,是何缘由?’我的主张不对吗?为什么受困在这里?”子路认为:“主张不被别人采纳,是由于自身在仁、智方面不到家,所以别人看不起。”子贡认为:“主张不被采纳,是由于老师把标准定得太高,别人接受不了,应该降低要求。”孔子对子路、子贡的回答不满意,他说:“伯夷、叔齐是仁者吧,却饿死首阳山。这说明仁智的人也会不遇时而遭厄运。至于降低标准,迎合世俗,实际是放弃理想,更要不得。”孔子问颜回如何理解。颜回说:“老师的主张是伟大的,别人不接受,那是他们的责任。如果我们的‘道’没有修好,这是我们的耻辱;我们的‘道’已经完善而不被采纳,那是各国掌权者的耻辱。正确的主张不被人家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很是高兴,说:“好样的子曰贤哉回也,颜氏之子,如果将来你发了财,我愿替你当管家。”

颜回一生,大多为追随孔子奔走于六国(公元前 497 年—公元前484年),随师归鲁后亦未入仕,而是穷居陋巷,除讲学外,便是帮助孔子整理古代典籍,如同大地能够厚德载物,担起一切有情而毫无懈怠疲倦。

曾经,孔子师徒周游列国、匡地遭困,颜回至匡时,孔子说:“吾以汝为死矣。”颜回答道:“子在,回何敢死。”(《论语》)但不幸的是:颜回在学习和弘扬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的过程中,总是殚精竭思,倾注全部心血,再加上“箪食瓢饮”的困苦生活,这种状况严重地损害了他的健康。公元前481年,颜回(四十岁时)先孔子而去世。孔子极为悲痛,哀叹:“噫!天丧予!天丧予!”(《论语》)

颜回一生没有做过官,也没有留下传世之作,他的只言片语,收集在《论语》等书中。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

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

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颜回之德是颜回留给后世最丰厚的文化遗产,后世称他为“复圣”,便是对其重于立德的肯定。颜回之德的核心是“仁”,他把孔子的“仁”,落实于个人的行动中,而不是停留在口头上。据《论语》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回说:“我虽然不够聪明,也要努力做到这些话。”

如其所说。

—END—

往期链接:

广化寺佛经流通处官网

点击☟进入官网

子曰贤哉回也

为您推荐

相见欢 李煜

相见欢李煜李煜在政治上十分无能,文艺上却颇有成就,能书善画,妙解音律,尤工于词。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2022-06-17 10:09

韩愈 幽兰操

咏兰诗句咏兰诗句唐·韩愈幽兰操兰之猗猗,扬扬其香。唐·张九龄感遇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唐·杜牧兰溪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宋·朱熹咏蕙今花得古名,旖旎香更好。宋·朱熹兰涧光风浮碧涧,兰枯日猗猗。明·董其昌兰绿衣青葱傍石栽,孤根不与众花开。明·董其昌兰无边蕙草袅春烟,谷雨山。咏兰的诗句是什么请你写出两句完整的“咏兰”的古诗词名句——《咏幽兰》清代:玄烨

2022-06-17 10:09

初晴游沧浪亭

第1篇: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原文翻译及赏析《初晴游沧浪亭》是北宋诗人苏舜钦所做的一首七言绝句。第2篇:苏舜钦的《初晴游沧浪亭》原文译文及赏析第3篇:苏舜钦《沧浪亭记》的原文注释及赏析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翻译第5篇:苏舜钦《沧浪亭记》阅读*及原文翻译第6篇:《沧浪亭记》的原文及译文赏析第9篇:初晴游沧浪亭阅读*及赏析第10篇:初睛游沧浪亭的赏析

2022-06-16 22:09

秋兴八首其一

1.下列对《秋兴八首》(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兴八首》是杜甫旅居夔州时所作。2.对《秋兴八首》(其一)赏析不当的一项是()A.首联点出所在地点,开门见山。“塞上风云”既写景也寓时事。4、这是《秋兴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了诗人怎样的心情?(7、杜甫十分重视诗歌语言的选择,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锤炼风格,找出最后一联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并进行赏析。

2022-06-16 21:09

高适的别董大

《别董大二首》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组诗作品。高适的《别董大二首》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从诗的内容来看,这两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千里”,有的本子作“十里”,虽是一字之差,境界却相差甚远。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

2022-06-16 20:11

静夜思 李白

诗词频道小编自我本性给大家整理了《李白:静夜思鉴赏》的经典诗词,这篇李白:静夜思鉴赏共有2429字,是一篇很优秀的原创诗词,这篇李白:静夜思鉴赏很值得大家参考和学习。李白《静夜思》一诗的写作时间是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之治十四年)旧历九月十五日左右。李白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2022-06-16 15:05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