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工程师学习看书的顺序与进度?
2021-06-13
更新时间:2022-07-23 10:48:27作者:admin2
大家好,我是一名从业多年的内科医生,说起眩晕症,以前我也只是在课本上学过,直到我自己工作后碰到一个典型的病例,令我印象深刻。刚毕业那会,,有一次出诊120,有个病人说晕的厉害,到达病人家里发现,我们根本无法抬,动也没法动,吐的也满地都是,感觉是天旋地转,非常之痛苦,最后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送到了医院。那么这个眩晕症到达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眩晕症的简单介绍●目眩是指的眼花或眼前发黑,头晕是指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同时并见统称眩晕,这是较为常见的老年性疾病。随着我国人民在物质生活方面的质量提高,生活水平提升,我国居民平均寿命获得了极大的提升,老年人口已经突破3亿,并且仍然在逐步的提升。这种情况下,老龄化社会的问题也是逐步的凸显,慢性疾病就是其中重要的问题点。
●眩晕是神经内科和耳鼻喉科患者就诊时常主诉的临床症状, 是患者对自身平衡和空间位象障碍而出现动性或位置性自我感觉错误。具体临床表现方面患者可感到周围环境出现倾斜、晃动、旋转或摇摆不定等运动幻觉。并很难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其对方向和位置的测量。在我国,眩晕症发病率为7%~11%,就诊患者占神经内科门诊患者的5%, 占耳鼻喉科门诊的15%。本身就以老年患者好发,再加之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尤其是骨骼问题严重,眩晕症极易造成跌倒事故导致骨折情况的发生,所以眩晕症不得不重视起来。
重点来了:眩晕症是怎么引起的?●其原因讲起来比较多,也有些复杂。目前所知的引起眩晕症的原因就已达10多种。但万变不离其宗,前庭末梢感受器和前庭神经病变是引起眩晕的主要因素,前庭性眩晕可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 分别占眩晕总数的70%和30%。眩晕症具体的病因有椎动脉供血不足、美尼尔氏综合征、颈性眩晕、脑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前庭神经炎、神经官能症以及前庭脑水肿扩大等,整体而言还是以椎动脉供血不足最为常见, 前庭脑水肿最为少见。
●注意,如果因椎动脉供血不足且在多次发作情况下是会影响到我们脑部微循环的,进而造成脑供血不足, 诱发脑梗死等疾病。那么椎基底动脉是什么来路?它为什么会引起眩晕症呢?原来基底动脉的血液主要是供应我们的脑桥、内耳、间脑、延髓中脑、枕叶以及前庭系统, 所以当基底动脉缺血时, 相关部位或脏器出现缺血缺氧,引起眩晕。如累及小脑,那么小脑功能发生紊乱, 使位置觉、平衡觉功能紊乱, 出现眩晕、恶心呕吐、肢体麻木。此外,像耳源性疾病可致前庭功能受损, 继而出现发作性眩晕、波动性耳鸣、耳内闷胀感。
解决对策:眩晕症该作何应对?●上面我也提到,其发病的原因有十多种,所以治疗的前提就是先弄清楚是哪种原因引起的,然后再对症处理。目前在西医治疗上,主要是以改善微循环, 扩张血管,改善大脑缺血缺氧的状态, 具体应用药物如氟桂利嗪胶囊、倍司他汀、强力定眩片、天麻等等。那么在中医方面主要通过疏通经络, 活血化瘀为主。
●如有此类症状者,建议及时至医院就诊,通过标准化的全面评估、精准检查,明确鉴别诊断中枢性眩晕、前庭周围性眩晕(耳石症、前庭神经元炎、梅尼埃病等)、精神源性眩晕及其他全身疾患相关性眩晕,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像现在不少大医院的神经内科还会专门开设眩晕门诊,这就的话就可以尽最大程度避免常规单科门诊出现的误诊、漏诊,进而提供专业化、精准化、个体化诊疗。
作者寄语:本回答不构成医学治疗建议,也不具备医疗指导意见,仅为健康科普所用。本文不加入专栏,无偿、免费的让大家阅读。愿对那些受到谣言误导、没有医学知识、健康保健观念群体有所帮助。头条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每个人都可以互相学习,互相探讨,如有不同观点可评论区谈谈自己的看法。如果觉得学到了有帮助,不要吝啬,献个爱心,点个赞,转发一下帮助更多人,感谢支持。
大家好,我是神经内科魏医生。门诊上常见很多病人因为“晕吐、行走不稳”来就诊,这些人大部分可能是眩晕发作,不过眩晕只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个诊断,引起眩晕的疾病有很多。近10年来我国眩晕的诊疗水平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医学上对眩晕的认识逐渐清晰,诊断与治疗方案日趋规范。随着临床实践的深入和相关理论的更新,又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本文我们就一起来深入地探讨眩晕症的有关知识。
首先请大家了解什么是头晕、什么是眩晕?一、头晕
定义:指阵发性或持续性的大脑头昏沉感、不清晰感,头重脚轻、步态不稳,可伴有头胀、头部发紧感等。要注意的是,头晕不伴有视物旋转。常见原因:长时间加班、疲劳、睡眠不足、眼部疾病、贫血、高血压、直立性低血压、糖尿病、心律不齐、尿毒症、焦虑抑郁等。二、眩晕
定义:指自身或环境的旋转、摆动感,是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是机体对空间关系的定向感觉障碍或平衡感觉障碍。通俗的解释就是出现视物旋转和天旋地转的晕眩感。患者最常见的描述是感觉“天花板的灯在转“或“房子在移动”。由于导致眩晕的疾病很多(前庭周围性眩晕和前庭中枢性眩晕),且较为复杂,专业性强,临床医疗工作中可能存在一定的误诊和漏诊的情况。
重点来了,引起眩晕的疾病有哪些?临床上导致眩晕的疾病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前庭周围性眩晕,指前庭感受器(球囊、椭圆囊、半规管)及前庭神经颅外段病变所致的眩晕,包括耳石症、梅尼埃氏病、前庭神经元炎、前庭性偏头痛、前庭阵发症等。另一类是前庭中枢性眩晕,指前庭神经颅内段、脑干、小脑病变所致的眩晕,包括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干梗死、小脑梗死等。
前庭周围性眩晕包括有哪些?● 耳石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发病特点:指头位变化时(比如起床、翻身、转头)诱发的短暂的视物旋转和天旋地转感,伴有明显的眼球震颤,持续时间通常为数秒,很少超过1分钟,伴恶心、呕吐,行走不稳感。该病是最常见的眩晕,约占30%。好发于30~60岁,女性是男性的2~3倍。发病机制主要是内耳椭圆囊附着的碳酸钙颗粒(耳石)脱落在内耳淋巴的液体里游动,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眩晕发作。患者常望 “床”兴叹、不敢动“头”,有的耳石症患者因眩晕而不敢卧床,坐在沙发上睡觉;由于耳石症的眩晕“瞬间即逝”,以秒计算,又可反复发生,也可自行好转,患者往往向前直走时晕不明显,就怕转头。耳石症最常误诊为颈椎病,治疗效果差。耳石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法复位(Epley),药物治疗为辅。手法复位具体操作:① 患者坐于床上,背对医生,头向右(或左)转45°,置一枕头于身后(以仰卧位时,枕头正好在肩下为宜);② 快速仰卧,肩压于枕上,颈过仰,悬头位(此体位患耳正好位于下方),持续30~60 秒; ③ 接着头向左转90°,持续30~60 秒;④ 头和身体继续左转90°,保持左侧卧位持续30 ~60秒,然后坐起来。
重点:具体操作的视频链接(www.ixigua.com//is_new_connect=0&is_new_user=0),大家可以自行学习。
● 梅尼埃病
发病特点:多为反复发作性眩晕,持续 20分钟~24小时,波动性感音神经聋,伴耳鸣、耳闷胀感,长期发作后,出现听力下降或丧失。好发于30~60岁,女性为男性的1.3倍。病理改变:主要为膜迷路积水。治疗方法:① 眩晕发作期可使用前庭抑制剂止晕(苯海拉明、异丙嗪),脱水减轻迷路水肿(甘露醇、利尿剂);② 眩晕复发的预防应采取阶梯性疗法,包括限制食盐的摄入,忌烟酒、 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口服倍他司汀或利尿剂等;③ 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进行有创性治疗。梅尼埃病,听力受损
● 前庭神经元炎
发病特点:表现为剧烈的眩晕常持续1~3天、站立不稳,不能行走,部分可达1~2周,眩晕消失后,多数患者尚有行走不稳感,持续数周,一般无听力障碍。好发于青中年,多有上呼吸道前驱感染史。治疗方法:应尽早使用糖皮质激素,对症止晕(倍他司汀、氟桂利嗪)以及尽早进行适当的康复活动。
● 前庭性偏头痛
发病特点:曾称为偏头痛性眩晕,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眩晕以自发性旋转和位置性眩晕多见,持续时间在5分钟~72小时,头痛多于眩晕同时发生。患者多有头痛史即位于头部一侧或呈搏动性或疼痛达到中到重度或活动后加重头痛,有畏声畏光以及视觉先兆。治疗方法:① 急性期治疗:以曲普坦类药物治疗头痛为主(利扎曲普坦);② 预防发作治疗:给予钙离子拮抗剂(氟桂利嗪,也就是西比灵)。
● 前庭阵发症
发病特点:好发于中年人群,男性稍多于女性,临床上相对少见。主要症状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每次持续数秒,具有刻板性,常在安静时发作,也可由某些动作诱发。最常见的伴随症状为姿势或步态不稳,常见的伴随症状有恶心或呕吐、单侧耳鸣、 单侧耳胀或耳周麻木感等。易与耳石症混淆。发病机制与血管袢压迫前庭蜗神经有关。治疗方法:给予卡马西平或奥卡西平有效。● 晕动病
发病特点:晕动病也就是“晕车“,指乘车船等交通工具时出现的恶心呕吐、出冷汗、脸色苍白、困乏、头痛、气味敏感、无食欲以及血压不稳等一系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可伴有眩晕发作。儿童、女性和偏头痛患者更易罹患本病。治疗方法:① 控制晕动病发作的药物多为前庭抑制剂(苯海拉明、异丙嗪);② 患者乘车船时,应靠窗而坐,避免环顾周围环境,脱敏性适应包括渐进性暴露于诱发环境及渐进性的驾车训练等。
● 药源性眩晕
一些药物可能会导致眩晕或头晕,主要见于部分抗癫痫药、降压药、抗精神病性药物、前庭抑制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以及部分抗肿瘤药物等。多数患者在停药后症状可逐渐缓解。
● 视觉眩晕
发病特点:女性多于男性。 临床表现发生于视觉场景中,如患者处于车流或涌动的人群中或电影屏幕前(3d/4d电影)。发病机制:推测为视觉信息与前庭信号在中枢整合过程中发生冲突。治疗方法:应予病因治疗、视觉脱敏及适当的心理干预。
二、前庭中枢性眩晕前庭中枢性眩晕,也称为血管性眩晕,多见于老年人,存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三高、肥胖、吸烟饮酒等),有明确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长期的血管动脉粥样硬化,逐渐发展,斑块增大并形成血栓导致血管出现重度狭窄,血流减慢,出现供血不足,发生眩晕,行走不稳。
● 脑干梗死:临床表现有头晕或眩晕、肢体麻木无力、视物双影、言语不利、跌倒发作、平衡障碍(行走不稳),严重的出现意识障碍,昏迷,有死亡风险。
脑干梗死
● 小脑梗死:临床表现以持续性中度-重度眩晕,恶心呕吐和平衡障碍(行走不稳)为主,多不伴有肢体麻木无力,眩晕持续时间长,可达数月或数年。
小脑梗死
颈椎病会导致头晕眩晕吗?1、现实中,大量患者的头晕或眩晕被认为与影像学发现的颈椎退行性变有关,被诊断为“颈椎病”
“颈性头晕/眩晕”。实际上,绝大多数的这些诊断缺乏可靠的诊断标准,各种药物或手术治疗的疗效也缺乏科学的验证,也就是说颈性头晕/眩晕诊断证据非常不充分,国家权威医学杂志也反复在纠正这个诊断。
2、大部分人或者非专科医生认为,转颈时发生颈椎压迫椎动脉,影响血流速度,而导致头晕或眩晕,但是事实上不是这样的。因为血管是弹性的和红细胞也有变形性,颈椎本身很难对血流造成影响,除非是非常少见的极端颈椎骨质增生压迫血管才会导致血流减慢,出现头晕/眩晕。还有就是颈部交感神经损伤出现头晕/眩晕也极少见。
3、那大家可能会问,有一些患者有颈椎病,也确实有头晕,眩晕怎么解释?
那是因为这些人大部分有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本身病变的因素导致供血不足,出现头晕,眩晕。还有一种常见的原因是因为患者是耳石症、或者其他原因的眩晕,而误诊为颈性头晕/眩晕。医生忠告:如果患者有头晕,甚至有眩晕,当成颈椎病治疗大多数效果不好。
结语现实生活中眩晕很常见,多反复发作,困扰着很多人。对于眩晕的治疗,最重要的首先要明确诊断,采用精准治疗才能达到较高的疗效。
临床上采用准确和完整的病史采集可以使70%以上眩晕得到明确诊断, 外加辅助检查,比如前庭功能、听力学和影像学检查,诊断准确性可到90%以上。
医生忠告:如果大家有眩晕发作,建议立即专科就诊(神经内科或耳鼻喉科)及早明确原因及治疗。
作者言:大家好,我是致力于用简洁、易懂的语言科普医学知识的魏医生。码字不易,如果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请帮忙● 点个关注或点个赞● 吧,如果您的家人朋友也有这方面知识的需要,请● 转发●给需要的人。
本文可能偏专业或者本人没有表述的太清楚,大家如果有关脑血管病、头晕眩晕、失眠等神经内科疾病的问题,可以给我留言,我看到后会第一时间回复,您的支持,就是我创作的最大的动力,谢谢了!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眩晕诊治多学科专家共识.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7, 11 (50),805-812.
2、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 血管源性头晕/眩晕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20 ,7(27): 253-260.
3、李焰生. 颈性头晕/眩晕:该淘汰的诊断概念.中华内科杂志,2017,3(56):17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