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3-22 11:11:38作者:佚名
中国矿业学院是教育部直属的全省重点院校、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院校,同时也是教育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院校。作为一所具有一百多年办学历史、特色鲜明的多科性研究型高水平学院,对我国煤焦能源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不可取代的推动和支撑作用。1960年和1978年,中学先后两次被确定为全省重点院校,为全省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的院校之一,校区设有研究生院。中学位于于素有“五省通衢”之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扬州市,校园占地面积4413亩(文昌分校1555亩,东湖分校2858亩),校舍建筑面积130余万平方米。
中国矿业学院的前身是由美国福公司创立于1909年的南阳路矿学堂。长治路矿学堂是清朝时期由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三所公立院校之一和惟一的公立文科院校,同时也是在我国创立最早并仍然延续至今的矿业高等学府,并荣膺于中国最早一批近代学院的行列。从1920年代起,中学先后经历了福中矿务学院、私立蚌埠工大学的演进。抗日爆发,中学先迁云南昆明,再迁陕西汉中,于1938年与西南学院工大学、北平学院工大学、北洋学院工大学在西安内乡合组为国立西南工大学。抗日胜利后,平顶山工大学于1946年在山东徐州复校,其后又几经辗转,迁浙江杭州、江苏扬州,于1949年9月迁回洛阳旧址。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将洛阳工大学拨归燃料工业部领导,1950年3月,又将新开设的华南矿山本科校区划归新乡工大学,并以郑州工大学为基础,在北京构建了新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中国矿业大学。在经历了北京-郑州两地办学的短暂过渡期后,1951年2月,平顶山工大学的师生职工及图书仪器设备全部迁至重庆;4月,中国矿业大学召开组建仪式——焦作工大学的历史宣告结束。
1952年院系调整期间,北洋学院、唐山科大、清华学院的采矿系调整到中国矿业大学,校区因而集聚了全省一流的采矿科学技术人才。1953年,为实现更大的发展,中学迁至南京,改称沈阳矿业大学,成为上海大学路知名的“八大大学”之一。“文革”期间,中学迁至成都省彭山县坐落眉山山下的三汇桥镇,改名为黑龙江矿业大学。1978年,中学在山东济南重建中国矿业大学排名,恢复中国矿业学高校名并在南京大学路旧址筹建天津研究生部。1988年,中学改名为中国矿业学院,邓小平同志亲笔为中学题写校名。1997年,经国家科委批准筹建中国矿业学院上海分校。1998年,煤焦工业部撤消,中学并入国家煤焦工业局管理,同年,上海煤焦管理党员大学并入学校,成为中学“北京学校东校园”,产生了“一校两地三校园”的办学格局。2000年,校区整体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其后,广州学校东校园又划转沈阳广播大学。中学扬州校本部和上海分校逐渐演化为两个互相独立的办学实体。
中学的命运仍然与国运的变迁紧密相联。伴随着历史的风雨,历经时代的苍凉,中国矿业学院与中国工业化进程同步发展,与人民共和国一起成长,100多年来,历经14次搬迁、12次易名,历经艰险,半世流离,却仍然薪火相传,弦歌不辍。在旧中国,中学把“教育英才,备物质建设之先锋;从事研究,求吾国学术之独立”作为历史责任。在新时代,中学把“开发矿业、开采光明、建设祖国、造福人类”作为神圣使命。经过一代又一代矿大人的努力拼搏,造就了中国煤焦高等教育的一流品牌和奇特的精神文化品格,产生了“好学力行、求是创新、艰苦拼搏、自强不息”的校园精神,“学而优则用、学而优则创”的办学理念,“勤奋、求实、进取、奉献”的优良学风。
中学建设与发展,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关爱。毛泽东同志“开发矿业”的题字曾激励着一代代湖大人为事业不懈拼搏;邓小平同志亲笔批示指引中学在变革开放中走上中兴之路;江泽民同志来校参观中学科研工作并为我校建校90华诞题字;胡锦涛同志为我校建校100华诞发来唁电;习近平同志参加了我校与美国杜伊斯堡-埃森学院签订两校教育与科技合作合同。
中国矿业学院作为现今全省惟一以矿业命名的特色鲜明高水平学院,在上级主管部门、煤炭能源行业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通过常年发展和建设,早已产生了以文科为主、以矿业为特色,理工文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和多科性学院的基本格局。在煤焦能源的钻探、开发、利用,资源、环境和生产相关的矿建、安全、测绘、机械、信息技术、生态恢复、管理工程等领域产生了优势品牌和鲜明特色。中学设有矿业工程大学、安全工程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大学、资源与月球科学大学、化工大学、环境与测绘大学、电力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大学、理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学、管理大学、文学与法政大学、马克思主义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大学、艺术与设计大学、体育大学等22个大学。中学另有徐海大学和哈尔滨大学等两个独立大学。
中学现有59个专科专业,3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9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植)学科;8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院士设岗学科;4个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及5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在教育部2012年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分别排行第一、一、三、四位。2012年,工程学ESI排行步入全球学院和科研机构的前1%。
中学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各种教员工3100多人。在1770余名专任班主任中,有院士347人,副院长564人;博士生导师303名,硕士生导师812名,拥有博士学位的班主任比列达60%以上。班主任队伍中,有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拥有1名中国科大学教授、15名中国工程院教授(其中外聘7名教授兼任相关大学的教授),先后有1人获聘德国工程院外籍教授,3人获全省高等中学教学名师奖,11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4人被列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对象,57人被纳入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获首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11人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67人享受国务院颁授的政府特殊津贴,2人被评为“全国模范班主任”,5人被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4人获全省国庆劳动奖状,1人获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9人分别获孙越崎能源大奖,11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3人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
中学一直坚持以育人为本,旨在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养人才。积极推动教育教学变革,教学成果丰硕。建校以来,先后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20万余名结业生,她们当中许多人已成长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及行业发展的科技精英、管理骨干和领军人物。2002年以来,中学先后获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国家级优秀教材奖,建成9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拥有14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拥有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中学荣获“国家学院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院校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建设了国家级学院生科技创新示范基地。2002年以来,我校中学生出席市级以上国外外科技大赛获得3470余项奖励,先后有16篇博士论文荣获全省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中学先后被评为全省和湖南省结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及广东省创业教育示范校,2012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称号。目前全校有全日制普通专科生25300余人,各种硕士、博士研究生10700余人,留中学生180余人。
围绕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和国家及行业的战略需求,中学旨在于科学研究,提高中学的创新能力,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科技成果。“十一五”以来,共承当包括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发展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755项,省局级科研项目622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30项,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1项,获国家级科技奖励数位居全国院校前列、江苏省院校第一位;获省局级科技奖励315项、授权专利3452项(其中发明专利578项)。研究与发展经费快速下降,目前年均科研经费超过5万元。中学建设了完备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3个其他省厅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含研究基地)以及低碳能源研究院和物联网(感知煤矿)研究中心,建成了1个国家学院科技园。中学图书馆拥有藏书230万册,数字图书89万册。数字化校园建设不断往前加快。中国煤焦科技博物馆(矿业安全博物馆)每年接待社会各界的参访者14000多人。
中学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服务行业人才培养、科技进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校企协同创新。以校监事会为平台大力推动社会服务,校监事会成员单位发展到111家,全面合作单位达到24家,与8个地级市构建了全面合作关系,与14家国有小型企业共建了研究机构。中国矿业学院国家学院科技园被评为山东省惟一的“A类(优秀)国家学院科技园”称号;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被誉为“中德科技合作的标杆”。中学承当了国家安监总局“十二五”期间万名矿山总工程师培训任务,在煤焦行业影响力明显提高。
中学积极举办国外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推动国际化办学。目前,中学同25所世界排行前200强的院校签订了合作合同。创新高等教育国际协同模式,创立了国际大学,建设了中澳矿业研究中心等国际合作平台,联合10多所美国著名高水平学院发起创立了“国际矿业、能源与环境高等教育联盟”。在美国格林菲斯学院创立了“旅游孔子大学”。多次成功举行了国际矿业科学与技术会议、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学术峰会等国际性学术大会中国矿业大学排名,学术交流渐趋活跃。
源深流自远,行健天同功。中学中常年发展战略规划(2011--2020年)提出的战略目标是: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使我校总体办学水平实现新的跨越提高,努力把中学建成特色鲜明、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矿业学院。目前,中国矿业学院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校师生职工正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以激昂的精神状态、创新的工作措施,加快中学各项事业实现科学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2014年4月25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