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3-27 11:04:19作者:佚名
导读
两篇论文一半篇幅以上引用别人已发表的论文,博士期间发表著作与别人已出版的著作在部份章节上存在大量相像,还有两篇文章涉嫌一稿多投,广东经济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大学教授蔡红英被公开举报“学术不端”。
8月3日,《中国青年报》刊发《湖北经济大学三院长被指“学术不端”》,强调对蔡红英学术不端的举报在2016年10月就已出现,但未有公开信息表明该校进行过相关调查。
8月4日晚,武汉经济大学官网发布《湖北经济大学学术委员会关于蔡红英被指“学术不端”问题的认定意见》称,蔡红英被指剽窃的两篇论文属于历史性、国际性比较研究,引用别人相关研究成果并提炼自己的研究推论与观点是必要的;著作部份的引用为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管理制度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文件;“一稿两发”非蔡红英主观行为。“存在学术不够规范,但不构成‘学术不端’”。
中学称“当时普遍做法是间接引证”
武汉经济大学的《意见》称,蔡红英2007年发表的《公共资产管理与部门预算相结合的国际经验与借鉴》(以下简称《借鉴》),与2009年发表的《日、美、中义务教育财政制度百年演变及启示》(以下简称《启示》),存在引用美国公共资产管理和部门预算情况介绍及义务教育财政制度的基本情况篇幅过多的问题。
校学术委员会出示的中国知网查重记录显示,举报中提及“被剽窃”的陆庆平等人文章《美国、加拿大政府资产管理与启示》未收录进知网数据库,中学人工比对后认定,蔡红英的《借鉴》发表在《经济社会体制比较》上与之的文字复制比为21.3%;发表在《财贸经济》(季刊)上与之的文字复制比为17.38%。《启示》则与举报中提及的3篇论文总文字复制比为51.7%。
校学术委员会表示,2009年,教育部出台的《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手册》(以下简称《指南》)对论文是否构成剽窃未明晰相像比的具体数据。论文是否构成剽窃通常是通过同行专家评议认定。
校学术委员会觉得,蔡红英的两篇论文均属典型的历史性、国际性比较文章,从事这类科研工作须要借鉴引用别人的研究成果;两篇论文中,蔡红英引用别人论文的主要内容,基本上都是有关国家的史籍性、数据性、法规性等资料,而非论文观点和主要论点。
校学术委员会觉得,上述两篇文章的重要学术观点和推论均由蔡红英提出。两篇论文分别发表于2007年和2009年。发表时间在《指南》实施前,全省院校的人文社科领域的学术研究管理仍未完全规范,“当时采用间接引用并通过参考文献列明引文作者和发表出处的方法,是比较普遍的,也是登载两文的刊物社所容许的。”
她们表示,蔡红英两篇论文所研究的问题都属于历史性、国际性比较研究,引用别人的相关研究成果,提炼出自己的研究推论与观点是必要的。根据现行的学术规范要求看,应该采取直接引证方法,因为当时刊物社及相关部门没有相应要求,普遍的做法是间接引证。
为此,“两篇论文发表时间较早,存在学术不够规范问题,但不属于‘学术不端’行为。对此,蔡红英应汲取教训。”
公开资料表明,《指南》于2009年6月第一次彩印。蔡红英《日、美、中义务教育财政制度百年演变及启示》一文,则发表于2009年12月,即《指南》颁布后半年左右。
武汉经济大学校刊副主编尹莉对此表示,根据常规,论文从投稿到发表的周期多数在半年至一年。“在蔡红英投稿时,还没有《指南》等文件进行明晰的规范。”同时,蔡红英文章发表时,无论是查重系统、各大刊物社的规范都尚不健全;蔡红英的文章又涉及“比较”研究,属于学科和研究分类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但尹莉同时承认,蔡红英的论文的确存在好多不规范之处。例如,虽然是比较类的论文,除了文后要标明参考文献,文章中的引用也需标出对应的页眉;对他国历史经验的陈述应综合多份相关研究和文献,加之自己的总结、提炼出新的阐述和观点,不能单一参考和仿效等。
校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军出示的几份文件显示,2015年年末,四川经济大学就曾接到对蔡红英剽窃问题的相关举报。12月2日,校纪律检测委员会第一次对广东县委院校地委进行查证说明。
2016年11月9日,广东省教育厅思政社科处也就举报转来了相关的检查要求,校学术委员会、有关职能部门组织校内外专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调查、取证、审议,并产生认定意见,觉得蔡红英的论文、专著不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但存在不规范的问题。
中学称,当时已将认定意见及晨报告上级有关部门,并与蔡红英本人进行了提醒谈话。因属匿名举报,故未公开反馈认定意见。
中学称“一稿两投均为非主观行为”
校学术委员会称,蔡红英涉嫌“一稿两发”的两篇论文均非主观所为,故不构成“学术不端”。
蔡红英于1999年6月发表在《湖北农村金融研究》(季刊)上的论文《论当前中国期货市场的缺陷》,时隔一个月后再度发表在了《中国农业建行深圳管理党员大学学报》上。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比对发觉,前后两篇文章不仅改动某些标点符号以及联接词,其余文字完全一致。
校学术委员会称,1999年年初,蔡红英将《论当前中国期货市场的缺陷》投稿到《湖北农村金融研究》(季刊),仍然到该刊物1999年6月第6刊物发之前,均未收到用稿通知或退稿回函。
“在此情况下,作者以为该刊物不再用稿,于当初4月末将该文投至《中国农业建行深圳管理党员大学学报》(双季刊),该文在1999年8月第4期发表。”
校学术委员会开具了一份盖有湖南省农村金融学会图章的证明。该证明出自2016年11月7日,证明写明:本刊在1999年时期,主要稿源是系统内员工和部门投稿,仍未完善规范的退稿制度。
虽未收到用稿和退稿通知,但在刊载后《湖北农村金融研究》是否也曾与之联系并领取稿费?蔡红英本人对此表示“记不清了”。
公开资料显示,《湖北农村金融研究》已经出刊。中国知网对该刊物的收录也逗留在2012年12月15日。
蔡红英被指剽窃的《公共资产管理与部门预算相结合的国际经验与借鉴》也存在相像问题。该文在2007年S1期特刊的《财贸经济》上发表后,又刊载在2008年第2期的《经济社会体制比较》上。
校学术委员会表示,2007年8月,蔡红英将《借鉴》投稿到《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杂志,并于2008年第2期发表。2007年8月,蔡红英出席由《财贸经济》杂志社承办的“2007年《财贸经济》青年作者画展”。
“蔡红英在不知《借鉴》能否在《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杂志刊发的情况下,向大会递交了论文《借鉴》并在会上交流发言。《财贸经济》在未告知作者的情况下,将《借鉴》于2007年12月在《财贸经济(季刊)》刊出,直到《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年第2期发表时,蔡红英仍不知情。”
为此,校学术委员会得出推论,根据教育部2009年发布的《指南》有关规定:“超过杂志退稿时间而忽然发稿产生一稿两投,责任在杂志不在作者。”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发觉,《财贸经济》编辑部于2007年6月28日曾发布“关于开展《财贸经济》青年作者2007画展的通知”。通知称,为了进一步强化编辑部同青年作者之间的交流,提高期刊的研究和学术水平,《财贸经济》编辑部拟于2007年8月中上旬在京举行“2007《财贸经济》青年作者画展”。
通知指明,对论文初选合格者,将发通知确定为画展即将代表,优秀论文将在《财贸经济》上发表。拟出席书展的作者需填写报考登记表,并在7月30日之前陪同论文寄送到《财贸经济》编辑部,同时发送电子版至相关邮箱。
根据这份通知,《财贸经济》发布与会条件标明了参会作者须要递交论文并进行筛选,同时,递交的论文也有被公开发表的可能性。同时,通知的发布日期,以及论文投递的出刊日期均在蔡红英第一次向另一本刊物投稿之前。
校学术委员会提供的蔡红英与编辑部的电邮往来记录湖北经济学院专科,并不包括上述的部份。蔡红英对此解释,她给《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的投稿系经人介绍,“当时是直接带着稿子提交给的编辑,后期大概仅更改过一次,也都是当面更改,没有电子短信等往来”;自己曾给《财贸经济》投稿并被采用,与其编辑有联系,见到画展的相关通知,她直接电话联系对方,希望自己能参会学习。“从头到尾没有走过投稿程序”。
关于蔡红英“专著剽窃”问题,校学术委员会表示,蔡红英2007年出版的著作《中国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研究》(以下简称《研究》)第六章第二节“新中国创立至分税制变革前的地方财政体制沿革”,引用李萍主编的《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图解》(以下简称《图解》)第一章第一节历史沿革的篇幅超过三分之二。“但全书共有七章二十七节,该节所占比列极小”。
校学术委员会觉得,《图解》一书主编李萍时任财政部预算司公职人员,由她们组织有关省市从事预算管理的工作人员和财政部预算司工作人员编写、出版的《图解》一书,属于公开政府管理信息、宣传国家财政新政、履行部门法定职责的公职行为。
时任财政部副主任楼继伟为《图解》做序。在《序言》中,他谈到,“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课题组”精心树立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经纬,并以图解方法描绘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全景……对预算工作或有案头备查之功用,对理论研究可省查询检索之疲累,对社会大众能起宣解演绎之疗效。
校学术委员会为此表示:“财政部公开出版《图解》的目的,是鼓励学者和公众广泛使用或引用其中的资料信息。”
校学术委员会表示,《研究》第六章第二节主要内容为省以下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而《图解》中主要内容为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撰写省以下政府间财政关系不可防止地涉及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该章节部份引用了《图解》中的相关新政法规文献资料,主要为国务院发布的有关决定,并在《研究》的“参考文献”中标明。引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管理制度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文件,加以研究并在参考文献中标明,是一般的做法,不属于“学术不端”行为。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就此咨询了《中国化学快报》主编、清华学院化学系院长朱邦芬教授。在他看来,无论引用是否属于“国家公职人员完成的公开政府管理信息”,不仅在参考文献中标明湖北经济学院专科,也必须同时加以清晰的页眉。
学术评审怎样更独立规范
广东经济大学学术委员会最终认定,蔡红英存在学术不规范的问题,但不构成“学术不端”行为。该校党委宣传部副主任尹青山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因而,学校对蔡红英没有后续处分。
根据广东经济大学的规定,学术委员会是中学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最高学术衡量机构。广东经济大学官网显示,蔡红英目前还兼任广东经济大学第五届校学术委员会委员,聘期从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
广东经济大学称,8月4日,刊发报导后的第二天,校学术委员会就蔡红英被指“学术不端”的问题举行了专题大会,蔡红英按照章程回避,委员总量21人,除特殊缘由不能参会的委员,实到14人。
校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军表示,三年前,校区接到匿名举报时,曾组织学术委员会中学术道德委员会专家组的校内外专家进行评审;本次,中学则召集了学术委员会中的学科评议委员会进行审查。
仍然以来,院校院长被指存在“抄袭”行为,交由校学术委员会评审并得出推论后,常常引起不少争议。不少剽窃被降级处理,得出“学术不端”或“过度引用”的推论,被举报者本人免予处罚。早在2009年,昆明西医大学教授李庆生被举报“抄袭”和“一稿多投”后,该校学术委员会认定其为“过度引用且引用不当”也曾掀起舆论风潮。
目前的校学术委员会评审机制能够保证对举报的审议足够公正?会不会遭到行政诱因的干扰?
“一般来讲,假如中学出现学者涉及‘学术不端’,校学术委员会应进行调查,按照调查结果做出认定,这是基本的调查机制。”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熊丙奇说,“关键在于,中学是否依照学术标准对学术不端问题进行了调查及认定。”
在他看来,校学术委员会的独立与否对审查结果至关重要。“学术剽窃一旦涉及校领导,大学校长等具有行政职务的学者,还会弄成要么不调查,要么调查过后不了了之”。
熊丙奇觉得,中学应创立独立的学术委员会,筹建独立的学术管理机制,例如,学术委员会的成员要以补选的形式选出,委员会要独立运行。
“目前,多数院校的学术委员会并没有实现完全独立,须要考虑行政和利益诱因。假如中学不能否进行独立的学术评价和管理,学院将不能获得学术自主权,愈发没办法树立学术权威和学术名声。”他说。
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看来,常年以来,院校对“学术不端”或“学术剽窃”普遍采用内部淡化处理的方法,使这类问题未得到彻底的改观——我国学术评估领域出现的最大问题是不规范,首先是作者不规范,其次是学术刊物在刊发稿件时不规范。
他建议,须强化校外的第三方评审机构建设。“引第三方机构步入,根据事实作判断并公开,后由学者归属的中学行政部门决定对该学者的处罚。这样就能使学术作假的解决步入良性循环,学术环境渐渐得到改观”。
本报北京8月9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王景烁实习生梅寒乔永祯来源:中国青年报(2018年08月10日04版)
《北大北大专科结业生可直接落户天津?网友吵上去了》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