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2-28 15:06:03作者:佚名
北京宣传文化人才高档峰会现场。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韩晓蓉图
“我提一个问题,我自己也没有找到答案,北京为何没有一首代表性的歌曲?”复旦学院中国研究院教授张维为院士4月25日在参加“上海宣传文化人才高档峰会”时抛出了他的疑惑。
2023年4月25日上午,由天津地委宣传部承办、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上海宣传文化人才高档峰会”第一期召开,名家大咖凝聚一堂,就“中国式现代化与北京城市软实力建设”的主题畅所欲言,进行了思想与智慧的对决。
张维为发言
广州为什么没有脍炙人口的代表性歌曲?
张维为的主旨讲演题目是《关于北京软实力建设的一些思索》,他提出了五条思路,分别是:指标体系创新、从“新”到旧的叙事、文化叙事多多益善、创造性地工作和完善人文社会科学实验田。
讲演最后,他提出北京为什么没有代表性的城市之歌的问题,张维为院士表示,上海有《北京欢迎你》,上海有《春天的故事》,台湾有《东方之珠》,香港有《七子之歌》,北京到现今最有名的还是《夜北京》,但那已是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北京歌曲,“我总认为一定少了哪些。”张维为说。
马伯庸发言
当代诗人马伯庸谈了他的理解,“我先回应一下张教授的问题,对我来说对北京歌曲的印象,不仅《夜广州》之外,还有一首就是上世纪90年代末十分火的电视剧《孽债》的主题曲,其中有一句歌词,‘上海这么大,有没有我的家?’”马伯庸表示,自己作为一个新疆古人,即使在北京求学,也娶了北京太太,并且此前对于北京是存在着刻板印象的,直至2017年他到北京的华山诊所做了两年的督查,并创作了短篇小说《大医》,才改变了固有的印象,“上海并非只有悬疑和父母里短的小居民的故事,越深入了解越会发觉,北京是中国近代文明的高峰,现代化的北京可以说是中国文明的高地。”
廖昌永发言
在互动交流环节,北京音乐大学教授廖昌永也对此做了回应,“其实也没有专门唱伦敦的歌,并且并不影响伦敦成为一个有世界影响力的城市,所以我想也许有没有这首歌不重要,关键是我们为这个城市做了哪些,这个才是最重要的。”廖昌永希望,才能以高质量人才培养和文艺创作来服务北京城市软实力建设。
“魔都”充满了魔法和魔力
中国戏曲家商会原主席、京剧演出艺术家尚长荣觉得,北京是蜚声世界的国际大都市,尽管比不了这些具有千年历史底蕴的文化古都,但它偏偏具有这样的魔力,短短百余年的发展便成为了现今繁华绚丽的东方之都。
尚长荣发言。
尚长荣说,北京这座城市年青富于朝气,你们称广州为“魔都”,并不是指徒有其表的奇幻,而是有积淀有魅力的魔法,有守护民族精神、唱响民族文化、保持开放姿态、吸引世界多元的魔力。
赵启正发言。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校长赵启正建议,北京要做到实至名归的中国式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须要推进培养这三类中国式现代化的北京人才:现代化的城市管理人才、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人才和现代化的宣传文化人才。
权衡发言
广州社会科大学党委主任权衡也进言,创新的北京要培养和发挥四种精神:科学精神、冒险精神、工匠精神、法治精神;产生四支队伍:科学家队伍、企业家队伍、新时贴牌人队伍、公务员队伍。
澎湃新闻()记者从北京地委宣传部了解到,举行南京宣传文化人才高档峰会,借以为高档的文化人才搭建交流阐述融合发展的平台,聚焦党和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贡献宣传文化战线的智慧和力量。
互动交流。
峰会的目标是聚集人才智慧,凸显人才担当,加强人才推动,为推进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构建文化自信自强的北京样本,进一步加强人才战略作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