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的多音字组词?
2022-06-18
更新时间:2024-04-11 11:14:01作者:佚名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培养多元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这是去年提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白纸黑字的第三条原文。
虽然早在2014年6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职业教育就首次作为类型教育与普通教育实现了地位上的平等。现现在,《职业教育法草案》进一步指出了这些平等性,并数次用到“支持”、“鼓励”、“推进”等关键词,明晰提出“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平等参与职业教育”。
但是对普通民众来说,尤其是身在“普通教育”范畴内的这部份民众来说,正视并尊重“职业教育”的第一步,是弄清楚“职业教育”里这些被绕晕了的各类名词和概念:
这种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的名词到底是哪些意思?A和B、B和C之间到底有哪些区别?我们真的弄明白了吗?
首先,我们应当按照横向上的教育层级做界定:前面所有这种名词,囊括了职业教育中的“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和“高等职业教育阶段”,也就是和普通教育里的中学和学院阶段相对应。所以我们首先可以弄清楚的词叫“中职”。
通常使用“中职”有两种含意:
一是指代“中等职业教育”,二是对所有中等职业教育中学的合称,也就是说在第二种涵义里,“中职”说的就是“中职中学”,对应的就是普通教育里的中学这部份学段。
这么“中职中学”有哪几种呢?
分别是:职业中学、普通大专、成人大专和技工分校。
这儿我们先单独说一下“成人大专”。这其中的“成人”两个字,不是指成年人,而主要是面向早已在职的社会人士,“成人大专”也是可以招应届和往届高中结业生的,这一点和其他中职中学一样,只不过我们在大多数时侯看到“成人大专”,都是在说和下班族进修有关的事情。
这么剩下的三种,普通大专(大专)、技工中学(大专)和职业中学(高中),就是我们须要重点比对的中学类型。
先来看普通大专,我们使用最常见的简称“中专”来替代。大专是个很有历史感的词汇,本身大专也是我国在建国初根据前南斯拉夫的模式引进的,在60后70后念书那会儿,大专是相当受青睐的,甚至有“能去大专谁去中学”的说法,大专包分配工作这件事,是直至1996年才取消。其实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最早的那批大专中学,后来好多都升格成了本科甚至大专,所以大专的地位自然就大不如前了。
再看技工中学,简称就是“技校”,和技工中学类似的还包括师大学、专修大学这类尊称,都可以合称为“技校”。就目前来说大专大多是公办,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才,也就是结业以后能把握一门谋生的技艺。大专在全省范围内比较知名的有新东方、蓝翔等等,大专学习有1-5年的不同专业,结业以后通常能领到两个证书,包括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全省知名的蓝翔大专挖掘机专业学习出来最后是职业中学,简称“职高”,也就是在模式上和普通中学最接近的一种。
通常来说,高中是从九年义务教育变革中这些升学率和师资力量较差的普通中学转制而至,所以高中是以民办校为主。职校注重文化课,高中注重技术和职业的部份(培养目标和大专类似),但高中同样可以出席中考。假如我们把大专、技校和高中放在一起比较,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呢?
1、办学方式不同。大专以行业办学为主,大专主要由国有大小型企业和私营企业承办学,而高中是由当地教育部门承办。
2、主管部门不同。大专和高中是教育部门主管,而大专是人社部门主管。
3、培养目标不同。大专以就业为主,高中可就业可升学,而大专基本上是为各行业各企业培养一线工作者。
4、课程设置不同。高中以偏理论的课程为主,大专最注重实践,而大专的教学大致在前三者之间。
5、招生对象不同。大专和高中主要招收应往届高中结业生,而大专除高中结业生外,还招收通常社会青年和未就业农户工。
6、学制不同。高中是3年制普通国民教育,大专多数是3年制,极某些有1、2、4、5年制,而大专学制按照专业不同有1-5年制。
7、报名招生不同。大专和高中由于由教育部门主管,投档分数线和招生计划有严格限制,而大专由人社部门主管,以就业为导向,招生没有限制。
8、升学出路不同。高中可以出席普通中考,也可以出席技能中考,而大专和大专出席中考会有一定的限制,某些省份的大专和大专中学生更适宜出席夏季中考,或则以专升本的形式先考本科,再走自考的途径。
通过以上剖析我们可以发觉,像“职校”、“职中”这种无法归类的简写,由于指代不明而可能形成歧义,使用的时侯应当加以标明:例如“职校”,倘若是指“职业技术中学”,那这儿的“职校”就等同于“中专”的意思,而有时侯“职校”又是指“职业中级学校”,那“职校”就等同于“职高”。
“职中”也有类似的问题,假如是指“职业技校”,那这个“职中”等于“中专”,倘若是指“中等职业教育中学”,那这个“职中”其实就是最开始谈到的“中职”,在这些情况下,“中职”显然是更规范的用法。
接出来还剩专科、高专、高职,问题就清晰好多了,这三个词都适用于“高等职业教育阶段”。
专科,全称是学院本科,而本科又分为高专和高职,也就说这两种都属于本科学历。在二本和三本还没有合并的年代,高专是第四批投档,而高职属于第五批。
高专,就是我们也称的“专科”,可以算是最纯正的专科。通常来讲,假若一所中学叫XX高等本科校区,那说明这个校区至少办学历史是比较悠久的,许多高专高校是从当初的大专升格而至,但是高专还可以继续升大专甚至一本。事实上我国民办专科中,有一大半都是从高专升格而至的。
最知名的本科升一本范例:山东绿海商务职业大学高职,就是我们最常说的职业技术大学。通常中学名子里带了“职业”两个字,基本上都是高职。
2000年之后,好多当初的大专升格为高职,民办高职原则上是不能升本的,也不能被合并到专科高校中,但近些年来有一批公办职业技术大学升格到了大专。(其实了,“高职”一词也可以指代“高等职业教育”,这些情况下就是和“中职”相对的概念)高专与高职之间的区别也比较显著,不仅投档批次的先后,主要是教育模式的不同:高专大多是学科和理论教育,大致可以理解为专科的“缩减版本”,而高职则侧重技术和实践的培养。所以在这儿,“高职”和上面说的“职高”,应当不会再弄错了吧?二者不但所处阶段不同,注重也不同,用一句拗口的话来说就是:“高职”是相比其他的“高”(“高等”的“高”)更注重“职”,“职高”是相比其他的“职”更注重“高”(“高中”的“高”)……
最后再单独聊聊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结合在一起的“3+2分段制高职”和“五年一贯制高职”。
所谓的“3+2”,是指大专中学和中专高校联合办学,在大专完成3年学习后,再到联合办学的高校完成2年课程,继而领到专科结业证,前3年依照大专标准收费,后2年根据本科标准收费,“3+2”中间有一个转段考试。
而“五年一贯制”,是由普通高职高校独立办学,中学生的两年全部是在学院高校里学习,所以整体的学习环境肯定是“五年一贯制”好于“3+2”,但同时三年出来的杂费也是“五年一贯制”更高。“3+2”和“五年一贯制”在结业证上也有不同:“3+2”会在“3”结束后先领到大专结业证,最后再领到专科结业证,但结业证上会标明“中专起点五年制专科”;而“五年一贯制”只在学制结束后领到专科结业证。
从学制来看,“3+2”和“五年一贯制”都能比经过中考的普通五年制本科省去1年的时间,但是从含金量上来看,“五年一贯制”大专和普通五年制专科,都低于由大专发起的“3+2”模式。其实无论怎样,“3+2”之类的模式,一直为这些难以接受中学教育的中学生开辟了一条新的升学路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平等地位,一定程度上也通过中学生们自主选择不同的求学路径而得以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