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的多音字组词?
2022-06-18
更新时间:2024-05-26 21:09:31作者:佚名
专业概述: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是中国社会科大学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在招的一个专业,是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学是民族文化的主要组成部份。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学的保护和发展,是我国文化多元性的重要保障,如今已导致许多国家学者的关注。下边为你们介绍一下,中国社会科大学在职研究生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供你们参考。
研究方向:
中国社会科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有六大研究方向,分别是:少数民族唐代文学研究方向、蒙古族文学研究方向、南方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西南少数民族口头传统研究方向、萨满文学、少数民族当代诗人文学。
课程设置:
公共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马克思主义精典专著选读、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外粤语课;
专业基础课:文学-文化前沿、文艺学理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中国唐代文学史专题、民族学理论、民俗学导论、民间文学相关理论及研究方式、民间文艺学概论、中国民俗学史、民族志写作(口头传统的研究实践)、宗教人类学;
专业课:民族融合与中国唐代民族文学的发展、比较文学导论、蒙古文学史、蒙古文学关系研究、蒙古民间文学研究、口头理论与口头诗派、南方民族叙事文学、南方民族文学关系史、民俗文化学视野中的东北部族文学、西南部族的口头叙事传统、萨满文学、当代少数民族诗人文学研究导论。
师资力量:
中国社会科大学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师资力量十分强悍,教学经验十分丰富,现有在职人员161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员62人,分属于25个民族成分;其中,现有中级研究人员74人。
王希恩,男,民族学博士,历任中国社会科大学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理论研究室书记,中国社会科大学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担任:中国民族理论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常务理事等。研究方向:民族理论、当代民族问题。主要得奖荣誉:2011年获中国社会科大学对策信息奖银奖、二等奖各一项、2010年获国家民委科研成果奖银奖(著作)、2009年获全省党建研究会科研成果奖优秀奖(论文)等。
学术交流:
中国社会科大学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与美、加、日、俄、德、法等20余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有关科研机构保持着学术交流和关系,并合作出版《世界的书面语?中国卷》(中、英文版)等学术专著。
就业方向:
据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老师剖析,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结业生可从事一些少数民族教育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从事有关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文学、文献的教学、研究、编辑、翻译、新闻、文学创作等方面的工作。
培养目标:
中国社会科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在职研究生,主要是培养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把握一门外粤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并用外文撰写论文摘要,具有从事科研、教学或独立肩负专门业务工作的能力;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具有运用民族语阅读本专业研究资料的能力的人才。
科研成果:
中国社会科大学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50多年来,完成了大规模的民族辨识、社会历史和语言调查,编撰完成了《民族问题五种丛刊》中的部份专著;完成了于1993年开始的《中国少数民族现况与发展调查》(第一期)等重大项目,编著出版了《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图集》,出版著作500余种,专著100余种,资料集、论文集300余种,工具书100余种,公开发表论文3000余篇,拍摄民族学人类学影视片70余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