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4-23 15:06:53作者:佚名
近期,一条来自《重庆晚报》关于上海中考报考的消息在网上刷屏。文章称,“2019年普通中考11月7日开始报考,政审不合格者不能出席。”而具体政审不合格的指标为有以下情形之一者,“反对四项基本原则;道德品质恶劣;有违规犯罪行为的。据悉,考取军警、公安以及有特殊要求的高校,公安部门和高校会对考生进行再政审。”这一报导迅速引起广泛争议。
此前《重庆晚报》对此事的报导
虽然9日下午重庆高考政审,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官网对此事进一步做出说明,表示其陌陌公众号“重庆招录”在发布信息时,将对考生本人的“思想政治品德考评”表述为“政审”是不规范、不确切的,其工作人员回答记者寻问的答复也是不确切的,并声明2019年上海市普通院校招生对考生本人的“思想政治品德考评”内容及形式均无变化,但这并不能清除公众对中考“政审”的担忧和恐惧。
上海教育考试院在官网进一步做出说明
公众对政审并不陌生。除前文中提及的报名军警、公安以及有特殊要求的高校须要政审外,一些上年龄的人也曾经历过政审,甚至有些人是由于免予政审,才得以接受高等教育。现在,“政审”重回视野,无疑会打动人们敏感的神经,从而形成各类恐惧。
我们都晓得,常态化的中考政审,是指报名军警、公安以及有特殊要求的高校,有关部门会对考生进行政审,此项新政执行多年,未见歧义。而据此前媒体对南京新政的报导,则是在此一特定范围之外,对所有考生的“政审”。这就意味着,之前只是针对部份考生的政审,如今则有可能扩展到上海所有考生。这既是政审的关口前移,也是政审的范围扩充。由此,公众必然会形成担忧:这样的做法会不会造成一部份考生未能出席中考?
这并非杞忧。一者,任何一项程序、制度的筹建,一定会在现实中形成某种影响或阻碍。即便提出普遍的政审要求,这么,在执行过程中就必然会发生作用。而考虑到现实的复杂性,与中学生思想的活跃程度,很有可能会促使一部份中学生在这道门槛前早早折戟。而假如考虑到竞争性诱因,将来会不会出现各类举报、诬告等现象,亦未可知。
此外,教育本该“有教无类”,中学生思想有些活跃,甚至有些人涉嫌违规犯罪行为,除了不该拒绝其接受高等教育,这种人群恰恰是教育大有作为的对象。仅仅将其拦截在学院校门之外,不过是一种舍弃、放逐,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样,也不利于教育功能的发挥。所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指出的都是教化对于人心的作用。任何人都有赤子之心,都可能向善向下,关键在于这个社会要有“不舍弃”“不抛弃”的气势,近些年全省多地涉罪未成年人被最大限度教育拯救而有机会上学院,就是社会宽容性的最好例证。
公众对上海中考“政审”政策不理解,有疑点,害怕回到之前“查祖宗八代”的老路,这样的心情虽然不乏“误读”成分,但也并非不能理解。这也警示我们,任何一项新政的修改,都应着眼发展的趋势和时代的要求,而不能走老路、走回头路。至于四川中考“政审”重庆高考政审,不管当地是否有意启动全方位的“政审”,也不管这“政审”与变革开放前的“政审”有无区别,中考资格初审都应当尽可能保障中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力。(特约评论员胡印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