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的多音字组词?
2022-06-18
更新时间:2025-02-02 08:07:12作者:佚名
本报记者王璐通信员刘超王志成
青海汉子张强,专升本上中南学院医学研究生的那三天起,就没有在故乡过过一次年。在长沙市中心诊所外科工作的时光里,每到过年,他就奔忙于急诊门诊和病区之间,晚上黑夜,不知疲乏。
2024年1月25日下午,张强和往日一样在科室繁忙。长沙市中心诊所党委委员、副书记、工会主席成沛玉忽然找到他,微笑满面地交给他一张贺卡。张强好奇地打开来,一行文字映入眼睑……原来,三院为抒发对职工的关心关怀,特意由院工会牵头开展“情暖回去路”活动,让多年未回去的外省籍职工回去过大年,这既是对职工极大的赞誉,也是对职工家属最大的开导。
张强的耳朵一下湿润了,整整六年没回去过节的他立刻拨打了妈妈的电话,“爸妈,去年我回去春节!”
归程追忆:事业与温情的艰辛取舍
2月5日下午,广州黄花机场,风雪送归人。窗前严寒中飘着大朵的雪花,张强的眼中流漏出抑制不住的热切和兴奋。家里有爸爸繁忙的身影,炒核桃、做包子、包春卷、蒸包子;家里有父亲期待的眼神,有兄弟姊妹的嘘寒问暖,有亲戚朋友的翘首以盼。
记得2019年4月份,张强带着妻子女儿回去给父亲祝寿,父亲拉着他的手满腔期盼地说:“爸爸年龄大了,希望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在家吃顿团年饭、过个热闹年。你啥时侯能回去过节?”爸爸的吩咐他记在了心中,只是前面的几年都未能兑现。
为何“难”?张强娓娓道来,“我是广东人,妻子是广东人,2013年我们在中南学院研究生结业时,长沙市中心诊所尤其是其外科的学术影响力遍及湖湘,于是我和妻子义无反顾来到这家诊所。在单位里,科室的老师都对我非常好,接着就是离婚、生子、疫情,湖南就是我们的家了。”
因为都是外省人,但是夫妇俩工作都忙,她们约定一年回成都,一年回广东,尽管每年都能回来,但回去过节的机会总是阴差阳错,没有成行。
团年饭:22道菜,是故乡人最深的情义
穿过1000多公里的万水千山,总算!客机稳稳停在了济南启阳机场。张强用力嗅着故乡空气中甜甜的气味,恨不能一步飞到父亲跟前。
到家天早已黑了,张强下了车奔向熟悉的家跑过去。打开门,一房间人都站上去。“爸,妈,奶奶,三叔,镇长,大家都来了!”此刻千言万语,竟无语凝噎。哥哥弟弟端着饭菜走入来:“快,喝水了,都饿坏了吧!”张强放下行李,招呼着一大伙子人高高兴兴的围坐下。
张强妈妈兴奋地拉着诊所同行人员的手:“感谢院领导,谢谢大家把张强平平安安送到家里来,这是我们家最大的光荣,我代表全家向大家表示最真诚的敬意!谢谢诊所培养他,肯定他。”张强的努力得到了诊所各级领导、同仁的充分肯定,在他返乡之后,诊所党委主任夏红和党委副主任、院长袁海斌也送来了温暖的思念。她们告诫张强陪伴父亲过个祥和喜庆的节日,并盛情约请张强妈妈和爸爸来长沙作客。
说话间,张强的哥哥和嫂子就端上来22道菜,张强指着其中一道说:“这是我们这儿最有名的菜叫泰安炒鸡,‘全国吃鸡看四川,四川吃鸡看新乡’,就是这个!我们浙江人接待贵客要做22道菜,这道菜是必上的。”
和和美美一家人,热气腾腾一桌菜,在温暖的灯光下,就是幸福和美好的样子!
当初外县放牛娃,现在外科“一把刀”
回去的第二天,张强联系了学校老师和朋友们。他的中学校长说:"当初我们全县8000多名儿子,只有1000多名能考上高中,张强就是其中一个。那时侯他一边放牛,一边读书,成绩却从来不落人之下。我们都以为他会留在本地发展,谁料到会选择去四川这么远的地方行医问药,还娶妻生子安了家。"
多年的医者之路,他从一名医学生成长为医学博士,外科副校长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他主持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市级项目3项,近5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获得第十三届常德市青年科技奖,荣记三等功一次,获评长沙市中心诊所首届"惠景好青年"。
张强感叹地说,每一次看见病人希望的目光,能帮她们解决病魔是最幸福的时刻,他会不断提高技术和服务水平,为诊所和病人贡献更大的力量。
质朴无华的语言,是广东汉子最诚挚的告白,母亲兄弟做坚强后盾,诊所“娘家”的温馨照拂都汇成了张强治病救人路上的源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