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的多音字组词?
2022-06-18
更新时间:2025-03-26 15:27:00作者:起步网校
星星变奏曲教案可能是指一首名为星星变奏曲的诗歌的教学方案。以下是一篇星星变奏曲的教学方案,供您参考:
教学目标:
1. 理解诗歌中朦胧意象的深层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掌握诗歌的意象美和语言美。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诗歌中朦胧意象的深层内涵。
2. 体会诗歌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授课人:XXX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我们以前学过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诗中最后一句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诗人的眼泪源于对土地的热爱。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眷恋的现代朦胧诗《星星变奏曲,感受诗中寄托的理想的追求、热切的期盼。(板书诗歌题目)
二、 作者简介:江河,现代诗人,原名于友泽,1943年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其作品《伤痕》等曾得到社会上的关注。
三、 整体感知: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问题。(出示幻灯片)
1. 文中写了什么?
明确:“星星”在夜空中孤独地闪耀,“我”在夜里遥望星空,渴望出现变化,来改变单调乏味的生活。
2. “星星”有哪些特点?
明确:闪耀、沉默、有变化、给人希望和安慰。
3. “我”有什么特点?明确:“我”孤独、忧郁,感到茫然无措,内心强烈渴望人间的温情,向往美好的世界。
4. “星星”寄托了诗人怎样的追求?明确: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眷恋和向往,对黑暗的厌弃和对光明的期盼。
四、品味揣摩:文中哪些句子写得比较好?为什么?(出示幻灯片)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如:第2节中“每一颗星星都可能是一双眼睛/静静闪亮在黑暗之中”这句话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星星”写成是有生命、有感知的,这样写使文章更生动形象,更真实感人。又如:“风吹落一颗又一颗星星/黑夜更黑了。”一句中“又”字用得好,它表现了失落的心情,“又”说明这样的情景经常会发生,表现了作者对这种情景经常出现的无奈与失落。
五、主旨: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黑暗的厌弃和否定,表现了诗人关注现实的勇气和憎恨黑暗的态度。寄托了诗人美好的希望和追求。
六、作业:熟读并背诵课文。
七、板书设计: 星星变奏曲
闪耀 沉默 寄托追求和向往(美好事物)
有变化 给人希望和安慰 厌弃和否定黑暗
星星 渴望改变单调乏味的生活 “我”孤独、忧郁,茫然无措……
星星变奏曲教案注意事项如下:
1. 引导学生感受、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积累感性经验,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追求。
2. 以歌唱为主,启发学生通过模唱、听辨、比较、讨论等方法,体验、辨别、理解音乐中各种变奏所表现的不同情绪。
3.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以文字为主,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与诗歌的形象。
4.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以音乐为媒介,达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文本的交流。
5. 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以画面为载体,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与诗歌意境。
通过以上注意事项,可以更好地完成星星变奏曲的教案,提高教学效果。
星星变奏曲教案的相关信息:
1. 教学目标:感受诗歌所营造的美丽而朦胧的意境,学会借助意象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变奏”的含义。
2. 重点难点:体会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学会借助意象体会作者的感情。
3. 诗歌朗诵: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确定感情基调,进行诗歌朗诵训练。
4. 诗歌内容理解:结合诗歌意象分析诗歌主旨。
5. 课时:一课时。
6. 授课人:XXX
7. 课程对象:XX
以上是星星变奏曲教案的相关信息,仅供参考。